語言學習和研究表明,學習一門語言不僅要認知并掌握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而且還要深諳語言形式背后的思維模式和文化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語言和思維關系密切:有人認為,語言對思維有決定性的作用,思維相對于語言而存在,語言的不同促使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有人認為,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的內(nèi)容和形式?jīng)Q定了語言的內(nèi)容和形式。腦科學研究表明,語言和思維關系十分密切,它們是人腦兩種不同的功能,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中西思維的概述
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社會學教授科塔斯的實驗表明:思維變成語言需要200毫秒。他指出,每個人的“大腦詞典”中平均有5萬個詞匯,人們會在其中尋找一個適當?shù)脑~匯用于形容看到的形象,加上張嘴說出的時間,整個過程需要700毫秒。
一些專家在對東西方思維進行了一番系統(tǒng)分析后認為:西方的思維是分析的、個體化的、客觀的、普通的、概念化的。西方思維長于抽象,具有開放性、認知性、精確性、分析性和邏輯性特征。西方自古希臘時期起就注重自然客觀,探索自然的奧秘,崇尚以自然為認知對象,認為只有認識自然,才能把握自然進而征服自然。對自然的認知傾向,也導致了英語思維注重概念和概念的具體化。
東方思維的特點可以概述為:綜合的、整體的、主觀的、獨特的、直觀的、非體系的。中國傳統(tǒng)思維長于切實、具體和實用,由于不割裂具體經(jīng)驗事物的形式和內(nèi)容,因而不善于抽象。思維不拘泥于嚴格的邏輯規(guī)范,思維傾向于籠統(tǒng)甚至模棱兩可,因而不能產(chǎn)生抽象分類、種差界定、形式分析、歸納演繹、假說實證等科學思維因素。中國人偏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強調(diào)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
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
結構上反映思維方式的差異 從總體上講,英漢兩種語言由于思維方式的差異,語言結構存在許多不同之處。英語是“法治”語言;而漢語是“人治”語言。所謂“法治”即語法。語法是語言的組織規(guī)律,語法規(guī)律可以把詞或詞組整合成句子。英語的特點是語法嚴謹,注重邏輯分析,講究形式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出線性思維特征,屬音素語言;而漢語是意合語言,注重內(nèi)涵、言下之意的表達,傾向于籠統(tǒng),表現(xiàn)出螺旋形思維特征。如果教師們不認識這一點,就會在遣詞造句上犯錯。例如:
(1)十歲時,他母親死于癌癥。
中國學生的句子:At ten,his mother died of cancer.(wrong)
英美學生的句子:When he was ten,his mother died of cancer.(right)
(2)大家話說完了,會議就結束了。
中國學生的句子:Having nothing to say,the meeting was closed.(wrong)
英美學生的句子:Having nothing to say,we closed the meeting.(right)
觀察思維方式在語言結構上留下的印記,教師們必須進一步對語言與思維的關系進行深入研究,進行大量的對比和分析,熟知他們之間的異同。對于英語的初學者來說,還要注意避免用漢語表達方式去套用英語。例如:
(1)We study English hard① in the classroom② everyday③.
我們每天① 在教室② 努力(3)學習英語。
(2)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①, Suzhou Teacher's College②,Jiangsu Province③,China④.
中國① 江蘇?、?蘇州師專③ 外語系④.
對比英漢兩種語言結構上的差別,使教師們體會到,這是由于英漢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的結果。這種語言現(xiàn)象觀察和積累得越多,就越容易得出結論:中國人的思維習慣于從整體入手,從大到小,從一般到特殊;英美人的思維習慣傾向于從個體著手,從小到大,從具體到一般。因此,引導學生認知這一思維差異,有助于學生克服語言學習障礙。
語用上體現(xiàn)思維方式差異 語用和語法既是相通的,又是有區(qū)別的。語法是語言的組織規(guī)律,講的是語言的結構形式,主要是研究如何造出合乎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語用不同于語法,是關于言語使用的規(guī)律,是和語言使用的目的與使用的場合密切相關的。這種語用特點源于中西思維的差異。
文化上蘊含思維方式的差異 文化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巨大存在,涵蓋內(nèi)容十分廣泛,我們不可能全面敘述,只要選擇典型的案例進行具體說明。例如,有一位華僑得了一種怪病,每天晚上8點鐘開始發(fā)燒,越燒越高,他去遍全世界治療,因為沒有查出病因,也沒有治好,十分煩惱。經(jīng)人介紹來到北京,找到了北京某醫(yī)院院長。院長聽了他的病情,沒有說是什么病,只是治療發(fā)燒。病人就問:“你不知道是什么病,怎么治療呢?”院長回答:“你吃雞蛋,一定要吃黃雞生的蛋,還是黑雞生的蛋,沒有必要,因為他們的營養(yǎng)和功能差不多?!蹦俏蝗A僑聽醫(yī)生回去吃了一帖藥,就沒有發(fā)燒。幾天后,病就逐步治愈了。
整體思維與高中英語教學
整體思維的層次設計 根據(jù)中國人整體思維特征,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具有整體語言觀。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層次:一是教學要根據(jù)國家教育綱要的要求,把德、智、體、美看作一個整體進行教學設計,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二是要把教育、科研和管理看作一個整體進行設計,形成一個相互促進、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三是把課堂教學中各種要素看作一個整體,如學生、教師、教材等,努力使課堂整體教學功能大于部分(要素)之和。
整體思維教學的設計原則 整體思維教學設計原則就是:根據(jù)不同的層次和整體思維的特點,設計出符合整體思維特征的課例,符合整體思維的教學情境,采用與整體思維相吻合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誠然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設計符合學生思維特征的教學方案,并不一味排斥個別內(nèi)容的個體思維設計。整體思維教學的設計應在突出重點,注重多元化,建立總體統(tǒng)籌、多元綜合、全面平衡、高度和諧的外語教學新格局。
結束語
思維方式的差異會導致學習方式的差異,學習方式的差異要求教師教學設計的差異。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逐漸認識到,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教師就要設計淺層思維情境問題、中度思維情境問題和深度思維情境問題,以滿足各類學生的不同思維特點。基于思維方式的差異,教師需要引導喜好形象思維的學生采用圖表、圖畫、音樂、媒體等手段進行自主學習;而對擅長抽象思維的學生,則引導他們強化新舊知識的邏輯聯(lián)系,利用概念、判斷和推理進行自主學習。因此,教師要通過個性化的教案設計和實施差別化的教學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和思維的品質(zhì)。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明德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