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開發(fā)英語課程資源時,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絡?!庇嬎銠C和網絡技術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通過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絡,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使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分享學習資源成為可能。
開設網絡課程,豐富教學資源
網絡與課程的整合,使得英語學科中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經過整理、組合、相互融合后,整體優(yōu)化。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在機械的場景中知識的傳遞和堆砌,更應該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科學的語言環(huán)境,提供學生豐富的語言材料,使得他們的語言運用真實。
例如,牛津小學英語 4B Unit 3 What's your job?中,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句型What's your/his/her job?的問答。在教學中,關于第三人稱的對話What's his/ her job?學生可以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圖片回答He's/She's a …非常自然合理。但在句型What's your job?的操練時,如果不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得到的答案就只能千篇一律:I'm a student.這樣單調的情景,顯然不利于學生拓展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開設網絡課程,利用網絡創(chuàng)造性地模擬情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充實學生的對話材料,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供詞庫。導入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 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請學生到網絡課件中的詞匯庫里查找相關單詞(有語音、中文提示),自學該單詞,然后回答I want to be a/an …這樣能極大地豐富句型操練時的詞匯。
模擬情景。暢想20年后的生活理想,完成虛擬名片的制作。學生從詞庫里提取相關單詞,制作好自己20年后的名片,再紛紛交流:What's your job?I'm a/an …在這樣展望未來的情景中,What's your job?I'm a/an …的交際成為可能。
建立學習網站,拓寬教學渠道
通過與網絡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小學英語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學習任務。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教材特點與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個人學習興趣,建立學習網站,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由被動式學習向主動式學習轉變。學生通過網上的各種學習方式,如:協(xié)作學習、獨立學習、競爭學習、伴隨學習,將信息真正內化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
為了讓學生在最優(yōu)化的情境中操練該句型,教學中筆者建立了專題學習網站。網站中設置了虛擬社區(qū),學生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回家后,都可以登陸該學習網站的社區(qū),與社區(qū)中同一團隊的其他同學一起學習。先點擊社區(qū)里圖片,每一張圖片里都配有語音文件,可聽到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學生再根據(jù)背景圖片一起回答We're going to go to the park/….這樣既訓練了學生聽力,也為下面學習問句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作好鋪墊。
共寫教育博客,更新教學模式
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了無限的潛力。網絡不僅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渠道,還更新了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教學模式。網絡下小學英語教學的設想,在現(xiàn)實教學中得到完美的體現(xiàn)。
例如,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8 Open Day中,要求學生掌握What's in the …?的正確回答There's …/ There're….通過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學生們基本能夠掌握單詞與句型。但是,還是有不少學生用It's …/They're …來回答,可見這兩個知識點比較混淆。
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小韻詩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 首先,出示例子:Zoo,zoo,what's in the zoo?Box,box,what's in the box?Tiger,tiger,there's a tiger.Apples,apples,there're some apples.師生一起拍著節(jié)奏朗讀,加深對節(jié)奏、語感的印象。之后,再出示下面的內容: , ,What's in the ? , ,There's a/(There're some) .
師生即興示范創(chuàng)作,然后分組操練,最后交流。這樣請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英語兒歌,不僅呈現(xiàn)了許多舊知識,也充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喚醒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最大程度地激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在十幾個學生發(fā)言后,這個教學活動就必須得暫停。為了保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在自己的教育博客shepherd(http://home.cssmxx.com/c_q/blog4/u/28/index.html)上開辟了“學生習作”專欄,請學生課后通過網絡上傳他們的作品,并向他們保證老師會及時去閱讀、去評價。學生們開始登陸筆者的博客并喜歡上它,同學之間相互查看別人寫的英語兒歌,去看老師的回復與評價,也去參與評價。
網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給每一位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教學新平臺。每一個人都可以充分享受在互聯(lián)網上表達、創(chuàng)新、分享的自由,每一個人在自我思考和學習的同時,也在創(chuàng)造他人學習的資源。學習的方式正在發(fā)生靜悄悄的變化,教師和學生不只分享教學內容、使用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創(chuàng)生出智慧、經驗,并讓它們不斷積累,不斷疊加。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青劍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