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山
【摘要】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和學情在不斷變化,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改進,語文教學改革也必須順應形勢,不斷深入。語文教學改革的途徑很多,但是要富有成效,必須在“分階段導讀、按體裁導讀、單元歸納比較”三個方面下功夫。
【關鍵詞】語文教改;導讀;比較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談教學時曾說:“凡為教,目的是為了達到不教?!闭Z言學家呂叔湘也說:“教學,就是教學生怎樣學?!眱晌焕锨拜厼檎Z文教學指明了方向,道出了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科學性。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筆者在吸取和借鑒的基礎上進行了三點嘗試,寫在這里就教于同仁。
一、分階段導讀
初中六學期分三個階段:初一上學期為第一階段,采用的方式基本是“抱著走,教著吃”。初一下學期至初二上學期為第二階段,采用“扶著走,試著吃”。初二下學期至初三為第三階段,采用“領著走,找著吃”。
(一)第一階段
初一上學期是中學生活的春天,是好的思想和規(guī)范教學的關鍵播種期。這時候必須使剛?cè)雽W的初中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都在這一時期有個質(zhì)的轉(zhuǎn)變。但是這時的學生對初中的學習生活,尤其是學習方法并不習慣,甚至覺得神秘莫測、莫名其妙,于是感到苦惱進而厭學。因此,教學方法上就應盡量采用傳統(tǒng)方式,適當進行導讀,盡量做好中小學語文的銜接過渡,把初一課本中各種不同體裁的文章的教與學的方法都展示給他們,使他們逐步適應初中語文教學規(guī)律。這一階段筆者把它叫作“抱著走,教著吃”。具體歸納起來即“講讀”,就是“老師讀讀,學生讀讀,老師講進,學生練練”。
(二)第二階段
到了初一下學期,學生已基本適應了初中生活和初中語文的教學規(guī)律和方法,從這時開始,他們的求知欲開始增強,也有了充分的自信心,理解運用初中語文的能力迅速提高。這就要適當擴大閱讀量,在充分備課的前提下,借助課本上的提示、思考和練習提出反映課文主要思想內(nèi)容的一些問題(諸如:思想內(nèi)容、文章結(jié)構(gòu)、選材布局、寫作線索、表現(xiàn)手法等),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討論解決,然后,老師引導歸納總結(jié)。這樣逐步使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分析文章的基本方法,逐步培養(yǎng)起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階段的教學方法筆者把它叫作“扶著走,試著吃”,即“導讀”,就是“學生讀讀,學生議議,老師講講(重點點撥),學生練練”。
(三)第三階段
初二下學期,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已初步形成了獨立閱讀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的興趣提高了,鉆研的勁頭起來了,爭辯的習慣養(yǎng)成了,求疑的膽子壯大了,這時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閱讀,自己提出問題,相互展開討論,教師設置問題步驟引出重點、難點,然后學生主動探究,再統(tǒng)一歸納總結(jié)。這個階段筆者把它叫作“領著走,找著吃”,即“自讀”,就是教師引路,學生探究,其基本步驟是“學生讀,學生議,師生講,學生練”。
根據(jù)學生思維特征的不同階段采用不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僅使學生在整個初中階段有所知,而且重在有所思,教會“怎樣學”,從“教”逐步過渡到“不教”,真正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這樣不僅教法活,而且學生情緒高,學得快、記得牢,用得上,知識在實踐中真正能得到轉(zhuǎn)化。
二、按體裁導讀
在上述基礎上,尤其到了第二階段就可采用按體裁自讀導學的方法,即按照課本中記敘、說明、議論等不同體裁,根據(jù)新課標要求,結(jié)合課文提示、思考、練習確定該文教學任務,設置不同問題供學生自讀時思考和讀后展開討論。如:
記敘文:理清六要素、確定中心,了解怎樣為中心選材組材,運用哪些表現(xiàn)手法,借助哪些辭格、運用哪些準確詞語等。
說明文:被說明事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順序怎樣安排的,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哪些語言表現(xiàn)了說明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嚴密性等。
議論文:明確三要素、論證方式(立論或駁論),怎樣證明論點?各部分間邏輯關系是什么?運用哪些名言、警句、成語、格言,作用是什么?哪些語言表現(xiàn)出語言的準確性、結(jié)構(gòu)的嚴密性和邏輯性等。
散文:怎樣安排結(jié)構(gòu),寫作線索是什么,運用什么表現(xiàn)形式,怎樣敘事抒情,“形散神不散”如何體現(xiàn),借助什么修辭格、語言特色等。
小說:明確三要素:環(huán)境在文中的作用、情節(jié)怎樣安排、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表現(xiàn)人物什么形象。哪些辭格形象鮮明、哪些評議準確生動等。
詩歌:詩歌的意境是什么,表達的是什么思想感情,運用哪些聯(lián)想想象、怎樣比興,它們的表情達意作用是什么?用何辭格、作用何在?以及韻腳、節(jié)奏等。
同時,每進行一課教學,首先要編織出精美的破題導語,感之以美、傳之以情,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按上述提及的不同體裁文章的不同問題分階段導學,即第一階段在“講讀”中把各類不同文體課文教與學的方法展示出來,為培養(yǎng)“自讀分析”奠定基礎。第二階段讓學生帶著上述各類問題在自讀和教師導學中學會閱讀、理解、分析的基本方法,在“導讀”中逐步培養(yǎng)起語文學習能力。第三階段引導學生“自己閱讀”。學生自己提出諸如上述的問題,相互展開討論,教師從中引出重點難點,歸納總結(jié)。
三、按單元歸納比較
根據(jù)現(xiàn)行教材按單元安排的特點和同一體裁文章自然有相似之處的規(guī)律,可以同一單元的文章歸納起來進行比較,能使學生更快理解相同或相近文體的特點,更快地掌握其寫作方法。在教法上,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單元知識短文的相關常識,精講單元領首課,再帶動其余篇目的研讀,然后進行單元同類體裁課文的比較,讓學生從中領悟不同篇目的各自特點,了解課文本身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是怎樣從不同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進而了解同類體裁的一般特點和特殊情況,掌握同一體裁文章中作者所運用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和表現(xiàn)形式,掌握整個單元的教學要求,把單元聽、說、讀、寫落到實處。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