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靜文
導學案的設計能夠體現課堂知識的結構體系,是學生反思、質疑和小結的文本材料,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引路,并可以作為學生日后鞏固復習的依據。使用導學案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在進行導學案設計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準確把握課堂容量
導學案一定要在一個課時內完成,既不能多,也不少。特別是在剛開始使用導學案時,寧少勿多,這樣有利于學生適應和撐握導學案的用法。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根握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一課時的學案內容。
二、精心設計探究問題
導學案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所以教師要把書中的知識點、解題思想等轉化為不同的問題,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和演繹的能力。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讓學生真正從教師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在知識問題化的過程中要遵循幾個原則:
啟發(fā)性原則。問題要能啟發(fā)學生思維,如在設計乘方運算導學案時,只問什么是乘方運算?學生就會只通過閱讀教材,回答出“乘方是求幾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不能深入進行思考,也不能真正地理解乘方的運算。如果在這樣的問題后面加上“你能舉例說明嗎?”學生就會積極思維,并能加深對乘方運算的理解。
明確性原則。在設計導學案問題時,一定要有目的明確,讓學生知道你設計的問題從哪個角度去回答,不能讓學生不知所問。如設計二次函數圖象的性質這節(jié)課的導學案時,如提出“二次函數的圖像具有什么樣的性質?”學生就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哪個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提問“二次函數的圖像是對稱圖形嗎?是什么對稱?它的開口方向和哪個系數有關?”,學生就會有的放矢、目標明確地進行探究,從而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
開放性原則。問題或者說知識點的呈現要盡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學生照課本填空,對號入座,抑制學生的積極思維。如在設計同底數冪相乘時,可以出示一些同底數冪運算,讓學生自己發(fā)現這些計算的規(guī)律,自己歸納出法則。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思維的空間。
三、導學案的設計要落到實處
歸納與反思是導學案的又一重要作用。有些學生學習時不能及時反思,及時復習,從而導致課堂學明白,課下不會做的現象出現。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就要在重難點和解題思想處設計反思與困惑,讓學生及時反思,找出自己學習上的成就與不足,這樣在課堂展示時就會有針對性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四、導學案設計要有層次
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應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階梯性、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學習方案。導學案要有梯度,才能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認識教材、理解教材,并能引領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深入。導學案還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要使優(yōu)秀生從導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zhàn),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五、導學案練習要及時,難易要適度
每一個知識點后面的對應性練習應以基礎為主,要緊扣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易錯易混易漏點及中考焦點,鞏固本堂課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達標檢測中,可適當出一些有梯度和難度的習題,但不要過多,主要給有余力的同學進行拓展和提高。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