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
在新課程改革全面開展的今天, 很多人都在講新課改,這似乎成了一種時尚??蔀槭裁匆M行新課程改革呢?很多家長不能理解,誤認為是為減輕教師的負擔,甚至一些教師也有困惑,總覺得現(xiàn)在的學生素質(zhì)反而下降了,而且越來越難教。難道是新課改本身存在問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新課程改革絕不是在趕時髦,它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是教育的需求。下面筆者結合小組合作學習來談一談對新課程改革的一點粗淺體會。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點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已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
小組合作學習有以下優(yōu)點:
1.有利于學生互助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小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學會與人交往,培養(yǎng)合作精神;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和評價別人,在相互交往中增進理解和溝通,表現(xiàn)出尊重、信任和寬容的美德,懂得分享成功。
2.有利于教學的多邊互動,為每個成員提供平等參與的機會。小組長可以輪流擔任,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代表小組向大家匯報,每個學生都有小組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出謀劃策,為小組目標的達成作出努力。好的合作學習,能把有限的課堂變?yōu)槿巳藚⑴c、個個思考的無限空間。
3.有利于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的個體差異作為一種積極的教育資源加以利用,讓每個學生帶著自己的認識傾向、思考方式和價值觀念參與到集體學習中。組內(nèi)的學生在智能和學習基礎等方面有差異,在合作學習中可以取長補短。
二、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筆者在教學實踐及聽課活動中發(fā)現(xiàn),真正行之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絕非易事。目前的小組合作學習存在以下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在很多數(shù)學課堂上,尤其是在展示課、匯報課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這說明教師已經(jīng)有意識地把這種形式引入課堂。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zhì)性合作。主要表現(xiàn)在: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沒有探討價值,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忽視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yǎng)。有些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時流于形式,為討論而討論。有些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也組織討論;有些問題需要討論,但給的時間很短,學生還沒有說上兩三句話,就草草收場。
2.小組合作教學只求表面熱鬧
在平時聽課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上課時表面看起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們小手如林,“老師,我……”的喊聲不絕于耳,當教師指定學生回答時,下邊還是喊聲不斷。對此教師全然不顧,只是陶醉于自己創(chuàng)造出的“活躍”的課堂氣氛里。還有的教師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理解為“滿堂問”,盲目追求課堂教學中提問題的數(shù)量,而忽視了對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的分析。也就是說,沒有區(qū)分學生的參與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zhì)性參與還是形式性參與。
3.教師未能及時介入學生的學習活動
現(xiàn)在的課堂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的空間還給學生,我們的很多教師都這樣做了。但在學生活動時,教師只是自己站在講臺上,或看看教案、或擺弄擺弄教具、或四處張望,就是不肯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好像學生動起來之后,教師就可以徹底“解放”了。
三、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1.明確分工,采取輪換制
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最好按照異質(zhì)分組,就是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要明確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擔當,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并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
2.精心設計討論題
小組合作學習是由問題引發(fā)的。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問題是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后,將教學中的重難點演繹成問題后提出的。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富有成效,所討論的問題就應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能力。當然,問題還應是體現(xiàn)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是學生“跳一跳能夠摘下的果子”。
3.任務難易要適當
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難易要適當,如果太容易,學生不需要他人協(xié)助也能完成,就會失去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的合作也失去了動力;如果太難,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仍不能達到目標,便會飽嘗失敗的苦果,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師設計的討論題要有利于學生的思維活動,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內(nèi)容的難易應確定在學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層次。這樣才具有挑戰(zhàn)性,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個體的主動性以及小組合作的積極性,才能發(fā)揮小組這一“學習共同體”的創(chuàng)造性。
4.合作技能要培養(yǎng)
學生擁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學習成功的重要保證,但學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與發(fā)展卻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它需要教師進行有意識培養(yǎng)與訓練。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專心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敢說的勇氣,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在交往中要訓練學生做到耐心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樂于陳述自己的意見,敢于修正他人的觀點,善于采納別人的意見,積極修改和補充自己原來的想法等等。
總之,只有教師真正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穩(wěn)健地推進課程改革。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才能靈活自如地用好新課程改革這把雙刃劍。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