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僑燕
敘事背景:
在幼兒園一天的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之間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此,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情發(fā)生,如:同伴間打架、罵人、搶東西或洗手時誰又把誰的衣服打濕了,緊接著就會有接二連三跑來告狀的人。每每遇到這類事情,有些教師往往先是臉一板,眼一瞪,然后從牙縫里蹦出幾個字眼:“調(diào)皮蛋”“搗蛋鬼”,更為嚴重的則是把幼兒叫到跟前,邊用手指著鼻子,邊不停地數(shù)落,什么少根筋、有毛病、不正常等詞語鋪天蓋地地向幼兒襲來,這時被罵的幼兒立馬變得像木偶般面無表情或淚流滿面。這樣的事情不僅使幼兒的心靈與肉體受到傷害,而且也會使家長受到精神的沖擊,教師則會受到心靈的譴責與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檢驗,幼兒園更將受到社會的指責與批判。孩子們之間發(fā)生的這些事情往往把幼兒、家庭、教師、幼兒園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將四者的關系變得更為復雜化,無需多說就給我們擺出了一大堆教育方法、教育態(tài)度等科學解決的問題。因此,要保證幼兒在幼兒園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教師就要盡可能地做到安全、妥當?shù)亟鉀Q突發(fā)事件和偶發(fā)事件。
上課鈴聲響了,優(yōu)美的靜息聲回蕩在教室四周,孩子們陸續(xù)回到教室,準備主題活動的開始……
一、你在干什么
1.情景再現(xiàn)
“小朋友,小鳥是怎樣叫的?你們能做一做動作嗎?”話音剛落,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地嘰嘰喳喳地叫了起來,但這時我卻發(fā)現(xiàn)坐在前排的李××一直盯著捏在手中的東西看,我輕輕走過去,為了不打擾其他小朋友,我細聲問他:“李××,小朋友們都在學小鳥叫,你在看什么呀?”他立即回過神來,把手中的東西也很快地裝進了衣兜里,接著就跟著小朋友模仿起動作來,我也繼續(xù)我的活動。
2.我的思考
在活動過程中,當幼兒的注意力轉(zhuǎn)移時,作為教師應首先思考問題出在哪里,是組織出了問題呢?還是孩子根本不愿意參與此類活動?怎么樣才能真正把孩子引進活動中來?
3.理論解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人格與權力,熱愛幼兒、尊重幼兒是幼教工作者職業(yè)道德的核心,是評價和檢驗幼兒教師職業(yè)道德水準的重要標志。教師要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及發(fā)展水平并以此為教育策略來實施因材施教,努力使每個幼兒能在觀察的基礎上用最易于幼兒接受的方式去幫助幼兒。
4.行為策略
在活動中,為了不影響大多數(shù)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并且盡可能不要因為李××的無意舉動而帶給他情緒上的波動,使他對學習活動產(chǎn)生反感與抵觸情緒,因此,我沒有過多的指責,而是用了溫和、寬容的語氣來接納幼兒,使他自覺回過神來,進入到活動中。
二、誰拿了“溜溜球”
1.情景再現(xiàn)
這節(jié)課結(jié)束了。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離開座位去上廁所,我正忙于整理美術活動后幼兒的繪畫作品,突然,張×來告狀:“李××偷了江×的溜溜球?!蔽翼樋谡f:“去把李××叫來?!蔽疫€是繼續(xù)整理繪畫作品,可李××并沒有來,但告狀的卻接二連三地跑來了。
于是,我放下手中的活兒,仔細詢問告狀人:“你們說李××偷了溜溜球,肯定嗎?為什么呢?”他們個個都理直氣壯地說:“我們看見江×早上拿了一個溜溜球來,還給了我們玩?!蔽腋杏X此事有些蹊蹺,便把江×叫來問:“××手中的溜溜球是你的嗎?”他恍然地點點頭。我又問:“你早上上學時帶了溜溜球來嗎?好好想想,小朋友要誠實,不能撒謊?!睆乃谋砬榭闯?,這溜溜球并不是他的。我雙眼注視著他,他終于承認不是他的。
這時候幾個小朋友拉著淚流滿面的李××進來,那樣子很委屈,很傷心。我把他擁在懷里,為他擦干眼淚,親切地問他溜溜球的來歷。他一邊抽噎一邊告訴我說:“媽媽看見我很喜歡玩溜溜球,所以今天早上給我買了一個。”我安慰道:“王老師相信你,但以后不要再帶東西到幼兒園來了?!?/p>
經(jīng)過進一步了解,才知道今天早上江×也帶了一個與李××一模一樣的溜溜球來,而江×那個溜溜球在剛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的時候不知掉到哪里去了,因此,他們就片面地認為溜溜球是李××撿到了,進而“不還”就變成“偷”了。而江×認為別人都說是他的,他也就接受了這個事實。李××平白無故被人誣告,滿腹委屈,只好傷心地流淚。于是我召集全班幼兒說:“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弄清是怎么回事,切不可胡亂猜測,冤枉了好人,要做一個誠實的乖孩子。”
2.思考與啟示
細細品味,今天我差點錯怪了一個誠實的孩子。孩子年齡小,有時難以辨清誰是誰非,往往會發(fā)生許多意想不到又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遇到此類事情時,我們教師應如何應對呢?《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教孩子學知識,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更要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做人的道理。同時,在處理各類突發(fā)事件時,要有耐心、愛心、責任心,要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出公正、公平、合理的處理方法。千萬不要只憑表面現(xiàn)象草率處理了事,這樣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受莫名的委屈,背上思想包袱,影響身心健康,甚至影響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