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青松
物理學科規(guī)律性強、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實際教學中教師辛苦,學生辛苦,效果還不理想。教學活動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需要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師的責任在于喚醒學生,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潛能的激發(fā)者。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場所,怎樣打造農(nóng)村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我們在嘗試,把想法和做法整理出來,也是為了能更好地指導和改善教學實踐。
一、教不會的,會的不教;教能學會的,學不會的不教
雖然物理知識相對較難,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識學生都自己學不會,非得要老師去教,不少通過自己預習、閱讀就能搞清楚的知識,教師可以不講或少講。教學中如果把學生當作一張白紙,高效是無從實現(xiàn)的。
同樣的知識點,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要求不一樣。我們在備課時,務必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當前學習階段的要求,避免教學活動的無效或者低效。面對被小班化的現(xiàn)實,更要求我們做好對學生和知識的定位。教學中需要大膽的取舍,學生通過努力能學會的要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二、站在學生的角度,讓課堂提問更符合學生的口味
課堂提問是優(yōu)化物理教學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學藝術的組成部分。我們的一些提問在課堂上實施時,覺得不自然,無法引起學生共鳴,主要是提問沒有與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對接”或者說我們的提問還沒有找準合適的切入點。提問是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將難點與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的,所以教師需要“修剪”新知來適合學生,才能使學生“活動”起來,參與適合自己認知結(jié)構的活動。
我們必須記?。褐R更多的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學會的,而不是你教會的!要達到高效,更主要的是關注在課堂上學生自己思考了多少問題。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他們才能真正地掌握,才能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硬塞給學生的,他們很快會毫不吝嗇的丟棄。
課堂提問不僅在于“問”,更重要的是怎么問,問什么,優(yōu)化課堂提問是教學觀念的轉(zhuǎn)變和教學藝術的升華,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tǒng)一。教師心中有學生,才能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學生心中有問題,才能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學生動起來,課堂才可能高效。
三、教學手段需要多樣化更要實實在在
我們在課堂上所采取的每一種教學手段,都應該有教師的預設,讓學生在每一次活動中都有所議、有所思、有所悟,不是把新知識強加給學生,而是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從內(nèi)心感知、思維碰撞中有所收獲。
傳統(tǒng)教學手段靈活,多媒體現(xiàn)代教學手段能呈現(xiàn)很多的信息,生動形象。每種教學手段都有它的優(yōu)勢,也有不足之處。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各種教學手段的長處,才能讓學生在精彩的課堂中深刻地掌握所學知識,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但常態(tài)課若是只片面追求手段的新奇多變,并不可取。例如在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時,就不需要精美課件,通過自制教具的引入,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把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逐一呈現(xiàn)出來,通過學生一系列的活動來解決,在實驗設計、操作完成的過程中通過思維的碰撞讓學生掌握新知,不僅能完成教學目標,學生也能順利解決習題中的疑問。高效課堂不能忽略學生的思考、交流、內(nèi)化、反思的時間和空間,“實”才是王道。
四、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借力發(fā)力,變課堂為學生展示的舞臺
我們的課堂理論要與生活實踐相聯(lián)系,要使學生的知識學習不局限于課本,就需要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搜集盡可能多的信息,任務多,時間緊,學生通常不具備獨立完成的條件和能力,或者由于認知水平的局限,考慮問題不夠全面,或者在出現(xiàn)一些難點的時候,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就顯得快捷、高效。
實施中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確保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再引導組內(nèi)、組間的交流,相互討論、相互補充,“遷移”和“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盡量在組內(nèi)解決,解決不了的向其他小組求助,還解決不了的再由教師統(tǒng)一分析引導,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某個問題是否需要討論,需要怎樣討論,應根據(jù)學生思考后的需要來決定,這樣的討論成果和討論本身才有價值,學生也才能真正站上課堂的舞臺。
五、合理搭建和使用導學案平臺
“導學案”承擔著幫助學生鏈接新舊知識形成經(jīng)驗,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重任,是溝通教與學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建構知識的重要媒介。“導學案”要對照教學目標選擇、編寫具有針對性和典型性的達標檢測題。題型多樣,數(shù)量、難度要適中,面向全體,關注差異,及時反饋。編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現(xiàn)有學習能力和教學需求出發(fā),原則上按教材章節(jié)設計導學案,每課一案,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計劃性,課堂高效才有保障。
完成教學內(nèi)容后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結(jié)與反思,通過對例題、習題解題過程的總結(jié)、提煉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升華學生的收獲。
高效的課堂,就是在課堂教學時間內(nèi),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學到盡可能多的知識,感悟更多的人生哲理,獲取更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
高效課堂教師不應該在乎自己在課堂上講了多少,而應該更關心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多少。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岸頭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