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端
摘 要:從相關性的視角,利用2002—2010 年中國滬深 A 股上市公司的數據,實證分析公允價值會計對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會計的運用增強了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和每股收益對股票價格的聯(lián)合解釋能力,提高了中國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關鍵詞:公允價值會計;相關性;會計信息質量;中國A股市場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6-0086-02
2006 年,中國頒布的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廣泛地應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如今,公允價值會計在中國的運用已經有六年了,它到底提高了中國企業(yè)會計信息的質量,還是降低了中國企業(yè)會計信息的質量呢?本文從會計信息相關性的角度,實證檢驗公允價值會計對中國企業(yè)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一、相關文獻綜述
多數會計界研究者認為,與傳統(tǒng)的歷史成本計量相比,公允價值計量具有公允性、動態(tài)性和估計性等特性,能夠更加及時地反映資產和負債的市場價值變化以及由于市場變化所產生的利得和損失,從會計信息質量的角度來說,運用公允價值能夠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相關、更有用的信息。國外大量的實證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如Danbolt & Rees(2007)以英國的房地產和投資基金為研究對象,比較了公允價值會計和歷史成本會計與資產價值的相關性,結果發(fā)現(xiàn),公允價值收益的價值相關性顯著高于歷史成本收益,而投資基金的價值相關性顯著高于房地產。Lourenco & Curto(2008)以英國、法國、德國和瑞典房地產類上市公司的投資性房地產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也證實了公允價值計量具有價值相關性。
隨著中國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國內學者也開始了對公允價值相關性的研究,如鄧傳洲(2005)研究了公允價值在中國 B 股上市公司中的運用,發(fā)現(xiàn)遵循 IAS39的公司的會計數據對股價和市場收益率的解釋能力顯著增強。徐宏(2008)研究發(fā)現(xiàn),實施新會計準則之后的兩年內,中國滬深 A 股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短期投資)的表外披露和表內計量的信息含量增加。
總的來說,國外對公允價值會計相關性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研究結果基本上肯定了公允價值會計的運用提高了資產價值的相關性。而國內也已經開始了初步的研究,但由于中國新會計準則實施的時間較短,已有研究選取的樣本期間均太短,削弱了研究結論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如今,新會計準則已經在中國實施了將近六年的時間,公允價值會計的相關性效應逐步體現(xiàn)出來。本文擬采用較長的樣本期的中國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樣本,實證對比分析新會計準則實施前后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以期為中國公允價值的相關性研究提供進一步的經驗證據。
二、研究假設與模型構建
(一)研究假設
財務報告目標從受托責任觀向決策有用觀的轉變是公允價值誕生的重要原因。決策有用觀認為,僅僅在財務報告中增加披露的內容是不夠的,應該在財務報告中引入更多的計量導向,通過改善計量的方法來增強信息的決策有用性。決策有用觀主張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認為公允價值在報告企業(yè)資源的價值時,比歷史成本計量屬性更能幫助信息的使用者對企業(yè)的價值進行判斷。中國新會計準則大量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也是基于決策有用觀的考慮。
與新會計準則實施前相比,新會計準則實施后會計信息的相關性顯著提高。
(二)模型構建
價格模型是研究會計信息相關性的主要模型。參考價格模型,本文建立如下多元回歸模型:
式中Pit為i公司t+1年4月30日收盤價,BVit為i公司t年末每股凈資產的賬面價值,Eit為i公司t年度的每股收益,D為虛擬變量,當樣本屬于2007—2010年時,取值為1,否則為0;SIZEit為公司規(guī)模,等于總資產的自然對數;LEVit 為公司財務杠桿,用資產負債率表示;STRUit為公司流通股數占股本總數的比例。
三、實證結果及分析
本文以2006年為界,選取了2002—2005年以及2007—2010年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為了保證樣本的可比性,筆者剔除了金融企業(yè)、在2002—2010年新上市的公司以及數據不全、相關財務指標難以獲取的公司。最終得到10 677 個公司年樣本,2002—2005年是4 272個樣本,2007—2010年是6 405個樣本。本文的數據均來源于CSMAR 數據庫。數據處理采用了SPSS18.0 統(tǒng)計軟件。
(一)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及分析
公允價值會計對相關性影響的相關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如表1 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新會計準則實施后,新會計準則實施前后的企業(yè)規(guī)模和資產負債率變化幅度較小。而上市公司的股價、每股凈資產和每股收益均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增長。新會計準則實施前P的均值為9.023,BV的均值為2.761,E 的均值為 0.169,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分別為9.743、2.765和0.2309。
(二)多元回歸結果及分析
公允價值會計與會計信息質量相關性的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表2顯示,樣本公司在2002—2010年整個檢測期間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都與股價顯著正相關,控制企業(yè)規(guī)模、資產負債率和流通股比例的影響之后,每股凈資產和每股收益仍與股價顯著正相關,表明新會計準則實施前后,中國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均具有相關性,且調整的 R2達到了30%以上,表明會計信息對股票價格具有較高的解釋力度。再看新會計準則實施后的情況,表中4~5列顯示,D2007*BV的系數未通過顯著性檢驗,D2007*E的系數為正且在5%水平上顯著,兩者系數之和為正且在5%水平上顯著,在控制了企業(yè)規(guī)模、資產負債率和流通股比例的影響后的結果沒有差異,表明每股凈資產的價值相關性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后未發(fā)生顯著變化,而每股收益的價值相關性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后顯著提高。
此外,在控制變量中,企業(yè)規(guī)模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而流通股比例也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表明企業(yè)規(guī)模的大小和流通股比例的高低,對股價也具有一定的影響;而資產負債率與股價顯著負相關,表明高的資產負債率對股價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四、結論
本文從會計信息質量相關性的研究視角,采用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實證檢驗了公允價值會計對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新會計準則實施后,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價值相關性顯著提高,而每股凈資產的價值相關性未發(fā)生顯著變化,總的來說,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增強了每股凈資產和每股收益對股價的聯(lián)合解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