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蘭 王學強
【摘要】德育在素質(zhì)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作為教師在德育教育中要正確處理德育教育與知識教育的關(guān)系,重視愛心教育,并以學生能夠接受地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在師愛的滋潤下健康快樂地地長。
【關(guān)鍵詞】德育教育 愛心 愛的表現(xiàn) 愛的方式
德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的保障。在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今天,愛心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對教育者而言,愛勝過一切。這種愛心包括對工作的熱愛和對學生的熱愛。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愛才能產(chǎn)生工作的動力,才能在工作中傾注滿腔熱情,發(fā)揮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特別是班主任工作,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有了愛才會舍得付出;對全班學生熱愛之心是凌駕于對工作的熱愛之上的,愛學生體現(xiàn)在以真誠、平等、信任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wù),真心實意地熱愛、尊重和關(guān)心每一個學生,設(shè)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的心田。
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zhì)之一是人性,是對學生深沉的愛?!眰ゴ蟮慕逃姨招兄壬f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達到心的深處?!边@些教育家的話說明:離開了愛,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作為教師,首先要有愛心,不管什么樣的學生,愛是最好的教育。只有愛學生,才能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只有愛學生,才會喜歡學生,贊賞學生;只有愛學生,老師和學生才能很好地交流溝通,才有了通向?qū)W生心靈深處的鑰匙。全國模范教師斯霞說:“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凡受到老師熱愛、信任和尊重的學生,對生活總是充滿信心,努力學習,力求上進;相反,如果老師對學生總是沒完沒了地斥責、辱罵、厭惡和懲罰,學生就會產(chǎn)生悲觀、失望、怨恨甚至自暴自棄等消極情緒,這些不良情緒會影響到他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融入社會。所以,我們應(yīng)該記住:“熱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學生,厭惡一個學生就等于毀掉一個學生”。
怎樣才算是愛學生呢? 筆者認為教師要有一顆愛心,應(yīng)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構(gòu)筑起師生“愛”的橋梁。90后的學生在家里備受父母的愛護,來到學校,很自然地會把他們與父母交往中產(chǎn)生的種種感情、期望與 “愛的要求 ”轉(zhuǎn)移到教師身上,希望教師不僅傳授給他們知識,也希望教師能像父母那樣體貼愛護他們,教師如果真能像父母那樣真誠地愛護學生,處處給他們溫暖和關(guān)懷,就會使學生覺得教師同父母一樣可親可愛,就會使學生從教師的愛中體會到學校的可愛,社會的溫暖,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和希望。撥動學生的心弦,從而把這種愛轉(zhuǎn)化為奮發(fā)向上的巨大動力。這時,教師對他們所進行的教育,就會經(jīng)過學生的感情思考,而被認為是出自教師的好意,自覺而愉快地加以接受。教師日常生活中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有時都會令學生感動,從而記住老師的愛。筆者班上有個學生,平常沉默寡言,極少與人交往,對別人善意的幫助往往以冷漠對待,對班主任的管理也有一種抵觸情緒。后來通過別的同學了解到,他是個“留守兒童”,他的父母每年只在過春節(jié)時才回家,平常與奶奶生活在一起,極少與人交往,就形成了這種“不合群”的性格。了解到這些情況后,筆者就暗地里找了一些性格開朗的同學主動地與他交流,與他一起參加各種活動,特別是有一次他因感冒在校外的門診掛吊瓶,筆者順便去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病情,語言雖然不多,但是從他的表情上可以看到他的感動。之后,他的笑容多了,性格也開朗了很多。正是老師和同學的愛,促成了他的這種轉(zhuǎn)變。所以,教師教育學生要德育為先,做好學生的思想認識工作。引導他們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他們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愛學生要信任和尊重學生,要相信自己的學生都有巨大潛能,在老師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下,鼓勵孩子去不斷地自主探索,就能充分地發(fā)掘潛能,不斷進步;愛學生要對學生一視同仁。愛的天平,絕不能放上偏見的法碼。作為老師,不能只愛幾個得意門生,要以同樣火熱的心愛每個學生。愛學生還表現(xiàn)在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上?!皣缼煶龈咄健崩蠋煂W生要愛而不驕縱,尊重而不遷就,信任而不放任。但嚴格要求不是苛求,不是強迫命令,更不是簡單粗暴,而是教育性、說服性、指導性、嚴肅性的和諧統(tǒng)一。
教師對學生的愛要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曾有這樣一幅漫畫,孩子坐在地上哭,父母在旁邊捶首頓足,父母說:“我們把心肝都給你了。你還要我們怎么樣呢?”作為老師,我們都愛我們的學生,但是我們還應(yīng)該注意我們愛的方式能不能讓學生接受。我們要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細心、耐心地教育學生,簡單粗暴的體罰或變相體罰既與師德要求相悖也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教師必須放下為師的“架子”,維護學生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學生,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你。
“愛心” 像陽光。愿我們每位教師都作散布陽光的太陽,以自己既教書又育人的實際行動,切實抓好德育教育工作,增加社會的正能量,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作出一個人民教師應(yīng)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