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春
摘 要:在提倡為學生減負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實效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課題,而思想品德作為“小科目”,為了使學生不在此消耗更多的時間,課堂的高效利用顯得尤為必要。結(jié)合教學經(jīng)驗,簡略談了體會,希望能拋磚引玉。
關鍵詞:高效課堂;調(diào)動情緒;探究;激勵;贊美
高效課堂是相對于低效和無效而言的,其被譽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它強調(diào)教師和學生共同的激情參與,關注學生潛能“金礦”的高度發(fā)掘,講究效果、效率與效益,講求終身受用。在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我們作為一線教師,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課堂、反思自己的行為,在教學中學習、探索、實踐,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讓我們的課堂活起來、樂起來、美起來”逐漸成為我們的課堂實效所追求的目標。相信,只要我們深入進來,把充分的“愛”投入進來,我們一定能達到這樣的目標。
作為一線思想品德教師,我深知思想品德是“小科目”,我的教學目標不在于傳授知識,也不會給學生增“負”,而主要在于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性格和人格健全的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因此我想充分利用高效課堂教學,讓學生輕松成長。下面就是我的幾點體會。
一、調(diào)動情緒
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就要調(diào)整角色、改變教法,運用多種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學生的激情就得以釋放,從而讓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fā),讓他們的潛能“金礦”得以挖掘,讓整個課堂得以升華。我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常常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如,運用多媒體、講故事、情境競猜、游戲以及有節(jié)奏的擊掌等,學生的情緒變了,整個課堂就變了。
如,在教學“與父母的關系”這一知識點時,我下載并播放了《父親》《母親》這兩首歌曲,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感恩父母”的情景,創(chuàng)設了《父親、母親和兒子》的家庭矛盾沖突爆發(fā)、各自冷靜反思、智慧化解的情景,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讓學生投入進來,調(diào)動起其情緒,產(chǎn)生共鳴,從而學會體諒父母、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報答父母,掌握化解沖突的方法,既解決了課堂重點,也突破了難點的效果,達到了高效的課堂教學的目的。
二、探究學習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活動細節(jié):閱讀、思考、歸納、小結(jié)、選擇、判斷以及練習、課外實踐等等,注重“授人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做題的方法,多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閱讀、思考、交流得到的東西,比我們苦口婆心教給他們的東西更易讓人接受、更有價值,關鍵是學生更樂意去做、做得更好,真正體現(xiàn)了學習的本質(zhì)。
思想品德課上,我常常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探究學習,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然后以新聞發(fā)布會、展覽、小組對決等形式交流學習成果,學生學習勁頭十足,做得有板有眼,學習面貌煥然一新,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故事激勵
學生最愛聽故事了,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經(jīng)典的、富于哲理的故事和民間傳說,如果我們在課堂上引入故事,不僅能吸引學生,更能打動學生,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明白道理,形成深刻的記憶。特別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他們會感到親切、新鮮、易接受,尤其是那些平時不起眼的學生,當他們的事例運用于教學之中時,他們會激動不已,甚至是熱淚盈眶,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我在講授一個具體的內(nèi)容時,常常選擇一個典型案例(故事)來統(tǒng)領整個教學內(nèi)容,通過點擊案例的片斷以及變換其中的情節(jié)和條件來講授不同的內(nèi)容。比如,在講授“情緒”的內(nèi)容時,選擇了蘆山雅安地震中的感人故事,根據(jù)故事中情節(jié)和條件的變化來講授情緒的種類、不同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我們該怎樣對待等問題。學生聽起來很自然、很投入,也容易打動人,效果自然就很好。
四、不吝夸贊
中學時代是學生長身體、學知識和塑造人格的關鍵期,我們應將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健全人格同等重視。要知道,成績拔尖的學生同樣需要完善人格,而成績平平的學生,甚至是那些較差的學生在人格上也有閃光點。我們不妨大聲說出學生的優(yōu)點,讓他們明了真與善,讓每個人身上的優(yōu)良品質(zhì)、潛在能力在陽光下閃爍,這將是受益終身的“點撥”?!昂脤W生是夸出來的?!蔽覀兌枷M约旱膶W生個個出色,我們就該有廣闊的胸襟,面對幾十個完全不同的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放大它,激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要多用欣賞的眼光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可貴之處,多表揚鼓勵,少批評譴責!夸夸學生,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很可愛、很聰明,是那么的乖巧懂事。
五、師生對決
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時不時地與學生“對決”(辯論)一場,在“對決”中整個課堂似乎有了魔法,學生變得聰明而大膽、積極參與,潛能得到充分的激發(fā)和挖掘,課堂活躍而高效,往往是教師“甘拜下風”,教育的本質(zhì)在這種特殊的比賽中得以充分的彰顯與回歸。不過,這種形式的運用要適當,次數(shù)不能過多,教師更要做充分的準備,切忌草率行事。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而這個源頭活水就是我們教師,只要我們轉(zhuǎn)變觀念、更新教法、關注學生、激活課堂,相信我們一定能有效提高思想品德課堂的實效,減輕學生的負擔,也一定能達到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