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舉亞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加強指導,促使學生自主探究,使其提高自學能力。尊重學生,突顯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討論,促使學生自主探究;鼓勵學生質(zhì)疑,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氣氛。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生自學;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觀念與學習方式有了明顯的變化,如要求凸顯學生主體地位;要求將課堂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也需注意上述要求,加強指導,促使學生自主探究,使其提高自學能力。
一、尊重學生,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突顯學生主體地位,這既是新課標要求,也是語文課程特征而決定的。由語言文字自身來看,帶有很強的模糊性,簡單字詞處于不同語境則有不同含義,這就使得文學作品多義而豐富。因而,面對同一篇課文,因讀者思考角度不同,則會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對于同一篇課文,教師應允許并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特看法。其次,由教師教學作用來看,主要是指導學生自主閱讀,使其積累知識,學會靈活運用,但這并不意味著對于教師的觀點學生都應全盤照收。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注意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堅持新課標要求,轉(zhuǎn)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如引導學生自主預習,使其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學習主動性;鼓勵學生敢于在他人未發(fā)覺之處質(zhì)疑;為學生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學習與思維空間,彰顯學生學習個性,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使語文課堂實現(xiàn)如此目標:學生敢想并敢說;學生愿想且愿說。
二、注重學生討論,促使學生自主探究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若想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注意將教學目標變?yōu)閷W生學習目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與空間,使其積極思索,多角度思考。如在文本解讀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辯論、討論等形式來加深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自主探究與解讀人物形象,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
如教學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時,小說中菲利普夫婦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呢?在傳統(tǒng)解讀中,主要看法是:冷酷無情、金錢至上、貪婪、自私、虛偽、冷漠等。雖然這一看法有著充足的理由,然而在個性化文本解讀中,教師更需要重視學生們的獨特理解與感受。實際學習過程中,有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見解,認為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的做法與態(tài)度是情有可原的。此時,教師可因勢利導,組織主題為“菲利普夫婦自私嗎?”的辯論會。于是,學生踴躍參與,組成了不同陣營,激烈辯論,表述各自的看法與理由。譬如文中寫道于勒被打發(fā)到美洲去,是因為于勒“當初行為不正,糟蹋錢?!薄氨频酶改竸永媳?,把自己應得的部分遺產(chǎn)吃得一干二凈之后,還大大占用了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痹谟诶諏⒁峡逭麄€家庭時被打發(fā)到美洲,使其受到生活磨練,自力更生。如若不然,如何對待于勒呢?養(yǎng)他一輩子?使一家生活繼續(xù)惡化嗎?.....可見,這是菲利普夫婦的無奈之舉,又怎能說他們冷酷無情呢?何況,將于勒送上去紐約的商船上,也是依照當時慣例,并且于勒在美洲也“賺了點錢”,盡管再次窮困而潦倒,卻還是學會自食其力,因此菲利普夫婦的做法有一定可取的吧?另外,為何于勒在吃掉自己應得的部分遺產(chǎn)后,還占用了其兄長應得的那部分呢?若菲利普夫婦果真冷酷無情、自私自利,還會允許于勒如此做嗎?等等。這樣,通過辯論,可訓練學生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他們自主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使其學會置于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中來辯證地看待菲利普夫婦,學會多視角、全方位分析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三、鼓勵學生質(zhì)疑,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氣氛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居于權(quán)威地位,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觀點,順從教師意愿。若有學生課堂上“找茬”,則會受到訓斥。實際上,學生“找茬”是他們質(zhì)疑與思考的結(jié)果。若教師不能正確對待,則會影響學生提問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質(zhì)疑,歡迎學生“找茬”,為學生營造出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使其敢于表述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如教學《木蘭詩》時,當分析“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時,有同學小聲說道:古時候的人不會那么笨吧,相處十二年怎么還不曉得木蘭是女郎啊?于是全班哄堂大笑。細細想來,該學生所說不無道理,可以深入探究。因此,對于這一“意外”,對于這一“找茬”,教師應予以肯定與表揚,使學生保持質(zhì)疑精神。同時,教師可留出幾分鐘引導學生加以討論,于是學生議論開來,活躍了教學氛圍。這樣,可讓學生學會找出文本可疑點,培養(yǎng)思維能力,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此外,還可依托寫作,展現(xiàn)學生自學成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與思維過程,注重學生學習體驗,關注學生對文本的深入分析與把握。而寫作則是知識應用實踐過程,可呈現(xiàn)學生自學成果。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依托寫作,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學與展示機會。如辯論或討論后,教師可引導要求學生寫寫辯論結(jié)果與體會;閱讀教學后,寫寫讀后感、學習心得;亦或?qū)ξ恼碌乃囆g(shù)手法、思想內(nèi)容等,寫寫自己的感悟;亦或擴寫課文,改寫課文等,以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與探究能力。如教學《孔乙己》之后,可要求學生寫寫自己對孔乙己這一人物的認識,如《我眼中的孔乙己》、《我說孔乙己》等,學會進一步發(fā)掘教材內(nèi)容,深刻把握人物形象特點,并發(fā)掘其蘊含的思想情感,進而把握文本主題。
(責任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