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謝樹平,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實驗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中學高級教師。先后獲得“全國教科研先進個人”、“北師大優(yōu)秀專家型校長”,淮安市“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教研工作先進個人”,淮安區(qū)“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優(yōu)秀黨員”、“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苯K省淮安市楚州實驗中學校長謝樹平就是堅守教育“慢”藝術的“行家里手”。他說,教育需要堅守,更需要等待;在平淡中堅守與等待,是教育人養(yǎng)成良好心態(tài)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
樸實的教育愿景
淮安市楚州實驗中學始建于1978年,歷史并不算長,但卻經歷了歲月的風風雨雨。校長謝樹平說,楚州實驗中學創(chuàng)辦的時候,楚州城區(qū)沒有純粹的初級中學,只有3所高中的初中部。當時城區(qū)優(yōu)質生源早已被這些學校瓜分,地處城南的實驗中學成了偏遠的角落:好教師不愿來,學區(qū)內學生紛紛外流;“淮中太好,二中不賴,四中(實驗中學當時校名)只會談戀愛”。這是當時楚州城區(qū)百姓對學校的“定位”……
要想生存,必須做出正確抉擇。謝樹平提出:“每個教職工都是一塊經得起打磨的磚,堅持、堅守、騰飛,壘起教育人夢想中的城堡!”
2005年,是實驗中學的轉折年。這一年,學校著力打造小班化教育品牌,以三個省級課題為引領,推進課程改革;實施一對一教學法,對每一個學生不離不棄,用適度的教育評價,關注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需求;學校投資新建未成年人心理咨詢中心,定期進行團體輔導和個別心理幫扶。
為激發(fā)全體師生自信心,學校定期開展“校園吉尼斯紀錄挑戰(zhàn)活動”,定期舉行“校園之星評比與才藝展示”,在學校顯眼處展示全體學生的“笑臉墻”;為增強學生吃苦精神和公民意識,學校建立常態(tài)化的“學規(guī)矩、知規(guī)矩、守規(guī)矩,能吃苦、肯吃苦、會吃苦”活動。一系列新舉措,為實驗中學騰飛奠定了基礎。
不求明日花千樹,只愿俯身勤澆苗。這是謝樹平樸實的教育觀念。他認為,也許今天的孩子默默無聞,明天依然名不見經傳,但他們長大后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勞動者,成為自食其力的、快樂的耕耘者。只要他們擁有了這份幸福,能充滿詩意的活著,就是最好回報。
有效地教育關懷
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之不能沒有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敝x樹平認為,對教育而言,愛優(yōu)等生、愛差等生同樣重要。據(jù)2005年學校統(tǒng)計,當年的家庭困難學生占全校學生總數(shù)的一半,部分班級留守生占全班人數(shù)的75%。由于缺乏關愛,有的學生已經“麻木”,常拒人于千里之外,不服管教。針對問題生不斷增多的現(xiàn)實,學校以愛心教育為基礎,以賞識教育為突破口,以實現(xiàn)問題生轉化為目標,開辦“愛心施教班”,要求教師從低要求、小坡度起步,多表揚激勵,多換位思考。在與學生談話時,必先談優(yōu)點。同時,學校啟動生活上“扶貧”、學習上“扶智”、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等助學工程,開展以“關心思想,關心學習,關心生活”為宗旨的愛生助學活動,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取得了標本兼治的效果。
謝樹平介紹說,在具體實施中,學校首先確定幫扶對象。通過減免學雜費、訂做校服、購買文具等多種方式進行資助。每位教師與學困生都結成幫扶對象,從輔導學習、關心身邊每一件小事做起。教師韓寶國、張健長期默默幫扶張思聞同學,從經濟上資助該生,該生因此進步很快。直到有一天其家長送來感謝信,兩位教師的奉獻行為才被全校師生知曉。初三年級有名女生父母離異,父親再婚后又中斷了該生的學習費用,為此該生多次產生輕生念頭。教師潘兆香知道后,不僅幫她解決經濟困難,還多次走訪其家庭,與其生父、繼母、祖母逐一交流。這名學生的親人終于被感動了,丟失的親情又回到了這名學生身邊。
謝樹平說,學校還連續(xù)多年開展“進千家門,行萬里路”的百名教師家訪活動。發(fā)動全校所有教師,利用春節(jié)家長回家的機會,放棄寒暑假休息時間,到所有學生家庭走訪。此項活動不僅感動了家長,感動了學生,同樣也感動了社會。在一次家訪中,教師顧小平花40元錢乘小船經過近3個小時水路來到貧困學生家里時,家長激動得半天說不出一句話,只是把家中唯一的凳子擦了又擦,請她坐。顧老師臨別時,還悄悄留下200元錢。此事直到數(shù)月后學校才知道。
執(zhí)著的教育追求
建立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一直是謝樹平的夢想。實驗中學從建校以來,就自覺承擔起公辦初中應盡的義務,努力把施教區(qū)的學生教育好、培養(yǎng)好。無論外面如何變化,學校始終堅守固有的職業(yè)操守、職業(yè)信念。他說,教師不僅要師德高尚,還必須業(yè)務精湛、技能過硬。這樣,才能在教育變革不斷深化的情況下,立于不敗之地,負起責任,有所作為。他強調,教師應不斷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在新形勢下,教育的對象發(fā)生了變化,學生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弱了,嫉妒心強了。有些學生還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喜歡標新立異,對網絡十分依賴;但這些學生思維敏捷,富有創(chuàng)新能力。針對這些變化,教師在堅守責任不變的前提下,更應學會反思,適應變革,增強為學生服務和為社會服務的能力。
謝樹平說,學校在開齊、開足必修課的同時,著力構建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特長課四位一體的校本課程體系。舞蹈、電子琴、國畫,書法、素描、籃球、健美操、演講、詩文欣賞等校本課程,豐富了學生生活,陶冶了學生情操,喚起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追求,也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蓬勃生機。
在提升課堂質量上,提倡構建高效、有靈性的課堂,從實際出發(fā),經過多年探索,形成一套“迎合學生興趣、凸顯教學特長”的導學案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強調教師功夫用在課外,精心備課,突出學情研究。導學案采取“自主預習”“課堂導學”“課堂提升”“課堂檢測”“課后反思”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三個不”——即教師講授不多于15分鐘,師生互動不少于15分鐘,學生訓練不少于15分鐘,用自加壓力的“鑰匙”探究學生靈性的密碼,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與思辨的能力。
靈性的課堂,生機無限;靈性的課堂,才情洋溢。近年來,學校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先后有5位教師在省優(yōu)課競賽中獲一等獎,有20位教師在市優(yōu)課競賽中獲獎,有100余篇論文在省級、國家級刊物上發(fā)表;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有300多人次獲獎,其中獲省級獎勵的多達80多人次。謝樹平主持的《歷史課堂問題化教學模式構建研究》、孟凡郡老師主持的《小班化教育教學評價實踐研究》和顧勇老師主持的《小班化語文誦讀教學探究》3個省級課題,為學校小班化教學品牌創(chuàng)建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全體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學校已建立起160多名德高業(yè)精的教師隊伍,其中高級教師42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1人,市、區(q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12人,區(qū)基礎學科教育指導組成員13人,淮安市“十百千工程”重點培養(yǎng)對象8人。
人物對話
《教育》旬刊:您談談學校基本概況好嗎?
謝樹平:楚州實驗中學現(xiàn)有29個教學班,是目前城區(qū)辦學規(guī)模較大、辦學效益較為顯著的一所公辦初中。近年來,學校積極籌措資金,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校園面貌煥然一新。校園建有網絡系統(tǒng)、數(shù)字監(jiān)控、廣播系統(tǒng),教室均配備四位一體機,實現(xiàn)多媒體班班通;同時,建有3個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3個微機室、3個音樂舞蹈室及3個閱覽室。2011年9月,楚州區(qū)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落戶本校,為全校乃至全區(qū)師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育》旬刊:如何理解學校倡導的“教育的‘慢藝術”理念?
謝樹平: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前提下,學校倡導以堅守與等待為內涵的教育“慢”藝術理念,實現(xiàn)“健全人格、智慧提升、強健體魄”的有機統(tǒng)一,讓所有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在這種理念指引下,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推進,教育質量不斷攀升。學校先后獲得“江蘇省示范初中”“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名校俱樂部會員學?!钡葮s譽稱號,作為淮安區(qū)常規(guī)管理先進單位,2008年以來學校還連年榮獲區(qū)目標考評綜合獎,2012年被評為“江蘇省體育傳統(tǒng)項目示范學?!?。
《教育》旬刊: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有哪些新舉措?
謝樹平:課程是學校育人的載體,課程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主體和“代言人”。學校課程設置科學規(guī)范,全面推行導學案教學模式,推進高效課堂建設,不斷開發(fā)校園中的人文精神、學習氛圍等隱性課程文化,開設有用、有效校本課程。學校實行扁平化管理,使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在管理策略上,實行“高角度決策,近距離服務”,實行“教務處巡課,政教處巡班及總務處巡園”制度,堅持以班級管理為基本治校模式,加強崗位督查、考核、評估、反饋,在教育教學的科學操作上,做到行之有效。
《教育》旬刊:學校制定的新目標是什么?
謝樹平:教育的真諦就是讓不同的學生享受成長,讓個性鮮明的學生有更好的發(fā)展。我們認為,面對學校生源實際,必須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只有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執(zhí)著堅守,才能迎來百花齊放。根據(jù)校情實際,學校提出新的辦學思想和目標,將“守規(guī)矩天天進步、肯吃苦代代成才”作為校訓,將“教師發(fā)展的沃土、學生成長的樂園”作為辦學思想。根據(jù)城區(qū)教育發(fā)展的實際,提出辦好“四個學?!钡目傮w目標:即辦一所政府放心、百姓滿意的平民學校;全區(qū)一流、全市知名的優(yōu)質學校;立足實際、追求實效的實驗學校;放飛理想、奠基人生的特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