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香美
摘 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薄读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提到:“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見,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樣才能調(diào)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達到親近文本,受到情感熏陶,獲得語感呢?教師可引導學生反復品讀文章精彩片斷,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感悟文章的真諦,進而達到與作者的心靈溝通,情感共鳴,以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關(guān)鍵詞:品讀;藝術(shù);魅力
一、品讀課文,體會文章的主旨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笨梢姡磸驼b讀是領(lǐng)悟文本深層含義的不貳法寶。每一篇課文都有它特定的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影響下的特定情感的表達。教師要抓住文本教材的情感個性,巧妙運用多媒體組織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shè)生動形象,具有感染力的課堂情景,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在充分感知的基礎(chǔ)上,在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動的參與下,深層把握文章的主旨及語言表達形式。特別是文章的點睛之筆,如能引導學生反復品讀,就能更好地領(lǐng)悟文章的神韻,達到與作者的靈魂溝通,思想共鳴,進而明白文章蘊涵的深層含義、哲理、寓意等。如,教學《我愛這土地》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課文,體會詩中“土地、河流、風和黎明”各象征什么?詩中哪兩句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這土地”的熱愛之情?讓學生明白象征是詩歌創(chuàng)作中常見的寫作方法。在反復誦讀中,學生被艾青深沉而真摯的愛國之情所感動。教師再進一步點撥:你讀了艾青的愛國詩文受到怎樣的啟發(fā)?你還知道哪些愛國詩人及感人事跡?和平年代你打算怎樣愛國?學生在感悟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道德情操得到了升華。
二、品讀課文,體驗作者的情感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本浸潤了作者的情感,也是學生情感的“生發(fā)源”。教師要創(chuàng)設(shè)濃厚的教學情境,充分挖掘文本的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的真切體驗,引導他們進入課文所創(chuàng)設(shè)的境界,達到與作者的情感交流共鳴。例如,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是一篇老課文了。小說借助孔乙己這個藝術(shù)形象,諷刺了我國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封建教育對讀書人思想的殘害。教學中,教師可抓住孔乙己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心理、語言等描寫反復朗讀,讓學生概括孔乙己的性格特點,再抓住文章中幾個主要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進行品讀、賞析,然后組織學生觀看電影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場的片斷,讓學生真切感受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孔乙己只是一個遭社會涼薄的苦命讀書人之一。通過對文本內(nèi)容的品讀,學生不僅理解了作者的思想用意,還達到了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從而樹立正確的讀書觀。
三、品讀課文,體味語言的精妙
語文教材中編選的文章,大多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文質(zhì)兼美的名家名篇,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豐富雋永的材料。教學時可通過多媒體再現(xiàn)祖國秀麗多姿的自然風光,再配以音樂及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意境,感知文本所描繪事物的形狀、顏色,受到美的熏陶。如,朱自清的《春》是散文中的名篇佳作。它以詩的筆調(diào),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教師可先運用多媒體,再現(xiàn)文本所描繪的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及迎春圖,同時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很快進入文本所描繪的意境,理解課文內(nèi)容,再讓學生反復品讀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學生就能體味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
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品讀文本精彩之處,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融入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意境,體味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傊處熞朴诩ぐl(fā)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品讀散發(fā)出更加迷人的藝術(shù)魅力。
(作者單位 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qū)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