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華
摘 要:南唐后主李煜以其杰出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文化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特殊的社會背景、生活環(huán)境與經歷,形成了他自身的人格,從而進一步形成了其詞獨創(chuàng)的藝術風格特點。本文通過解讀李煜的社會背景、生活環(huán)境與具體個人經歷,闡述李煜詞風格形成的原因,借以更深刻地理解李煜作品的深刻內涵。
關鍵詞:風格;生活經歷;形成原因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7-0171-03
李煜的詞一般以975年北遷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紙醉金迷的宮廷生活和風花雪月的男女情事,題材較窄,詞作風格依舊沿襲花間詞的特點。后期詞是指李煜降宋后“以血書就”的表達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詞作,其代表作品《浪淘沙》《相見歡》《虞美人》等,都屬于李煜后期詞作。李煜詞不同于花間詞的脂香膩粉,他的詞有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顯得情意深沉,風格哀婉,直抒胸臆。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李煜的詞首先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領域,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一改以往詞以艷情為主的風格;其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深刻而生動地寫出了人之常情,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其詞語言精練自然,情味雋永,形成清新流麗的藝術特色。后主詞緣何有如此詞風,其詞的影響為何如此深遠,筆者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時代背景
五代十國時期,由于各國干戈四起,戰(zhàn)亂紛生,時代文化由豪邁奔放漸漸轉變?yōu)槌翝撚奈?,由熱情洋溢漸漸轉變?yōu)楦泄艂?,乃至悲傷自吟甚至于無病呻吟。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文學題材多沉迷于艷情,意境多深細幽微。李煜的前期詞無任何政治功利色彩可言,這也和李煜的性格有一定的關系。其詞作內容多表達追求娛賓遣興的生活享受,如《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等詞作;而后期詞如《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望江南》(多少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等等,都寫得質樸凄涼,能夠從中覺察出其中一種真摯純真的情感。這都顯示了整個時代文化背景對他詞作風格的影響。
五代十國時期,相對于中原地區(qū),南唐政治較為安定,商業(yè)繁榮,賦役也較輕,人民安居樂業(yè)。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環(huán)境的相對安定,當中原地區(qū)因連年征戰(zhàn)不斷,只有南唐成為一塊凈土,自然成了人們追求向往的所在,也是南唐吸引文人的最主要原因。這也投李煜之所好,為李煜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提供了基礎和平臺。而南唐都城建在金陵,眾所周知,“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金陵的繁榮,必定會滋生出上層士大夫的奢靡享樂之風。在這種社會風氣影響下,在李煜無心于治國的情況下,加之李煜治國無方,對宋無奈,于是其詞作內容轉向了離愁別緒、傷春悲秋、男女情愛及醉生夢死的狹小境界和人生追求。如“笙簫吹斷水云閑,重按霓裳歌遍徹”、“醉拍欄桿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啼清夜月”(《玉樓春》)、“紅日已高三丈透”、“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浣溪沙》),無不表現(xiàn)出一種奢靡享樂的宮廷生活。以上詞作全是李煜前期所作,他的后期詞雖然不是表現(xiàn)這些宮廷生活,但是試想一下,要是沒有年輕時的奢靡生活體驗,怎么會寫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的絕唱?因此可見,地緣因素和社會風俗對李煜詞的風格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南唐從先主李昪篡吳建國(937年)到后主李煜亡國(975年),經三代君主,從興盛到亡國,時長38年。后主李煜即位時正處于南唐去帝號、歲歲納貢的危難之際,強敵在側,虎視眈眈,對李煜來說,也是有心強國,無力回天。又由于李煜“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從小就嬌生慣養(yǎng),從不參與政治的李煜,怎么可能挽救這個行將就木的國家?加上他獨特的心理人格特征,本就不愿從政,形勢逼人之下只好縱情聲色,作犬馬之樂。這一個特殊歷史環(huán)境,就造就了他早期詞的艷情淫靡,并為后期詞的哀婉長恨打下了歷史鋪墊。
而李煜的家庭,也是充滿了不幸與悲傷。李煜即位之前,親眼目睹了同室操戈、勾心斗角的宮廷爭斗,經歷了皇兄太子弘冀毒死其叔父李景遂和時刻受到他人猜忌的惶惶時日,這形成了他的憂患心理。而后在他28歲時次子仲宣夭折,大周后郁郁而終以及母親鐘氏圣尊后去世,這種失去至親之痛,是他后來“人生愁恨何能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種至悲至痛絕語的歷史出處之淵源,也是其此階段詞作內容僅局限于人生無常、秋夜凄涼、獨處寂寞和悼亡哀感等內容的重要原因。975年北遷之后,李煜詞作內容主要寫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人生體驗。
二、個性特征
1.早期生活的率真快樂。李煜早期生活其目的在于追求人生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閑蕩生活,以解除他生活中的煩惱和苦悶。如“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漁父》)開篇選取兩個場景來表現(xiàn)漁父的生活環(huán)境,一是江上,千里浪花翻滾如雪,一望無際,境界闊大。浪花翻滾,本是“無意”,而詞人說“有意”,就寫出了漁父與大自然的親和感。江濤有意卷起雪浪來娛樂漁父的身心,襯托出漁父心情的快樂輕松。岸上,一排排的桃花李花,競相怒放,把春天裝點得十分燦爛。江上岸中所見,盡是美景。接著寫漁父的裝束和生活,身上掛著一壺酒,手里撐著一根竿,想到哪就把船撐到哪里,想喝酒隨時都可以喝上幾口,高興了就唱首漁父歌,多自由,多快活!這世上像我這樣的自由人,能有幾個?結句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出,實是作者對漁父的羨慕。
2.無心政治的人生追求。李煜受其父親李璟的影響,性格敦厚而懦弱。他生活的時間被藝術創(chuàng)作和娛樂生活充斥著,在他的心目中,藝術創(chuàng)作和娛樂生活勝過皇權。即使他無心政治,但歷史偏偏和他開了個玩笑。他的幾個哥哥相繼夭折,唯獨長兄弘冀對皇位青睞已久,因此視李煜為眼中盯,但弘冀僅活到19歲。這樣,歷史的重任又無情地落在李煜的肩上。我們說李煜無心政治,李煜為了免受兄長的迫害,于是不過問任何政事,每日誦經參禪,潛心于詞文書畫,給自己起了個“鐘山隱士”的別號。他登基以后便向宋太祖表明心跡:“自出膠庠,心疏利祿,披父兄之蔭育,樂日月以優(yōu)游,思追巢許之余塵,遠慕夷齊之高義?!保ā都次簧纤翁姹怼罚┧m然討厭政治,但歷史卻把他推到了帝王寶座,他還得處理國事,還得搞好和宋之間的關系,還得平衡大臣各派權力??墒抢铎喜]有因為政治的羈絆而放棄了自己的文人夢想,他以宴游享樂為追求,以文學創(chuàng)作為寄托,用情真語摯的詞篇傾訴著自己的人生命運。
3.豐富的想象和細膩的觀察。李煜除了繼承了他父親李璟“天性懦懦,素昧威武”的性格外,又接受了南唐宮廷濃郁的文人氛圍等集體無意識的深刻影響,加之生性懦弱、多愁善感以及戲劇性的人生際遇,所以無論早期還是晚期他的作品都被染上了憂郁的色彩。他內向的性格和多愁善感的氣質使他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細膩的觀察力,給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如“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保ā肚迤綐贰罚┳髡呔瓦@樣開門見山地寫出了特定的環(huán)境和心情。在對這種特定的環(huán)境和心情描述的選擇上,便是“砌下”的“落梅”,然而這落梅像雪花一樣從樹上墜下紛繁雜亂,通過這種環(huán)境的烘托出詞人離愁滿懷的心緒。作者立于樹下,可能是時間久了,梅花落在身上,剛剛拂拭干凈落梅又撒滿一身,梅花的拂之不盡映射出作者滿懷愁緒推排不開。作者在這里將梅花和雪花合二為一,寫“梅”用“亂”字,寫“拂”用“滿”字,這些看似尋常的景物,經作者的遣心運用對于突出表現(xiàn)作者心緒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把銇怼倍耙粜拧辈恢粒奥愤b”而“歸夢”難成,作者將想念親人時看到空中大雁卻盼而徒增失望之感。這種思念在現(xiàn)實中得不到滿足,于是寄托于夢,然而結果卻是“歸夢難成”,陡增傷感。失望至極,傷感至極,遠望到無邊的春草,于是引出“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作者用具體可感的春草比喻無窮無盡的離愁,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
三、生活經歷
1.血雨腥風的政治斗爭。眾所周知,皇權的爭奪可謂血雨腥風,但李煜真的不想涉足皇位,其幼年非常幸??鞓?,但其父李璟繼承皇位后,李煜的兄弟們便開始爭奪太子之位。因為他有一副闊額、豐頰、駢齒、重瞳的非凡相貌,特別是重瞳的相貌更引起了兄弟們的猜忌,因重瞳的相貌被認為是帝王之相,傳說中的舜和楚漢相爭的項羽便是重瞳這種相貌。于是李煜便成為心胸狹窄、陰險毒辣的長兄弘冀的眼中釘。據(jù)《南唐書·后主紀》載:“文獻太子(李弘冀)惡其有奇表,后主避禍,惟覃思經籍?!崩铎弦皇菬o心于皇位,二是為了免遭殺身之禍,于是他開始追求書畫、音律、鑒賞和詩文等自己喜好之事,視功名利祿視為身外之物,對于國家大事他一概不問,這種傾向在一些作品中均有反映,如“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M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保ā稘O夫》)向我們傳達出悠然散淡之意境和作者隱遁避禍的思想。
2.為之沉醉的娛樂生活。雖然李煜有一段時間為避嫌而表現(xiàn)的隱遁避世,但是他骨子里的真摯純情是一時的隱遁抹殺不掉的。早在李煜繼位之前,后唐就向宋納貢稱臣,李煜繼位之后,仍對北宋卑躬屈節(jié),不斷以金帛珠寶討宋朝皇帝的歡心。李煜不關心政事,常常在宮中歌舞宴飲,通宵達旦。此時期他的詞寫宮廷享樂生活的感受,不加掩飾地表達自己的沉迷與陶醉,特別是李煜娶了大周后之后。娥皇,生得明眸皓齒,非常美麗,早就美名在外。娥皇不但容貌秀美,而且還精通詩書,善長歌舞,熟知音律。與娥皇的結合就像在李煜的生命之泉中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他那孤獨單調的生活從此變得搖曳多姿、絢麗多彩。《玉樓春》就是他此時期生活的寫照。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云閑,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未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边@首詞寫的是宮中春夜歌舞宴游之樂,上闕寫宮廷舞女表演的場面,下闕寫舞會結束,李煜興猶未盡,出宮賞月。“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睂m女們化妝完畢,個個肌膚雪白,光彩照人。宮女們人數(shù)眾多,排列整齊。春殿上美女如云,她們隊列整齊,魚貫而入,場面壯觀。“笙簫吹斷水云閑,重按《霓裳》歌遍徹。”這兩句寫音樂演奏,李煜笙簫優(yōu)美的樂聲飄蕩于云水之間?!赌奚延鹨虑吩鞘⑻茣r的大曲,安史之亂以后曲譜失傳。嗜好音樂的李煜得到它的殘譜,經過天資聰慧又善音樂的王后大周后的整理,失傳近百年的《霓裳羽衣曲》又重現(xiàn)人間,現(xiàn)在演奏這首盛唐時的名曲,歡愉之情盡在其中。宮中香料的香氣隨著風飄散,作者沉醉其中,興奮地伴著曲調在欄桿上打著節(jié)拍。歡宴完畢,就不要點紅色紗燈小心翼翼地打道回府了,放開馬蹄任由它帶你去任何地方吧。李煜的宮廷享樂生活在此詞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正如鄭振鐸先生所說:“此正后主至情流露處。他心里不愿哭廟謝民,便不哭廟謝民。此種舉動,實勝于虛偽的做作萬萬。好的作品,都是心里想什么,便寫什么的?!?/p>
3.親人逝去的沉重打擊。李煜的宮廷享樂生活的高潮是在娶了大周后之后,而結束,則是大周后病逝。大周后是在乾德二年的十二月去世的,僅僅過了一個月,出現(xiàn)在葬禮上的李煜就已經由一個“明俊蘊藉”的28歲青年,變成了一幅“哀苦骨立,杖而后起”的形骸。這種內心的悲痛哀傷,導致他這一時期的作品,在詞風上也有了很大轉變。
如他為大周后作的悼詞《鰥夫煜》:“天漫漫兮愁云噎,空暖暖兮愁煙起。蛾眉寂寞兮閑佳城,哀寢悲氛兮竟徒爾。嗚呼哀哉!日月有時兮龜蓍既許,蕭前凄咽兮旗常是舉。龍一駕兮亡來轅,金屋千秋兮永無主,嗚呼哀哉!木交枸兮風索索,鳥相鳴兮飛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憐兮痛亡極。嗚呼哀哉!應寤皆感兮何響不哀,窮求弗獲兮此心隳摧。號亡聲兮何續(xù),神求逝兮長乖。鳴呼哀哉!杳杳香魂,茫茫天步,血撫櫬,邀子何所。茍云路之可窮,冀傳情于方士。嗚呼哀哉!”
又如“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薰籠。遠似去年今日,恨還同。雙鬟不整云憔悴,淚沾紅抹胸。何處相思苦,紗窗醉夢中?!保ā吨x新恩》)這首詞充分顯現(xiàn)了這位南唐后主的懷念從善。櫻花隨春去而掉落滿地,但相思卻依然惱人,臺階前的明月高掛,照著坐臥在象牙床而斜倚薰籠的愁人兒,但只令人愁上加愁,就好像去年的今日一樣。佳人只因相思苦而無心整理散亂的頭發(fā),而臉色也顯得憔悴無光彩,淚沾濕了衣裳,卻無人憐愛。唉!有誰能了解相思的滋味呢?
愛妻的逝去,加上不久前愛子的夭折,對這個年僅28歲的風流后主打擊之大,真是難以想象。這種家庭突變,是他這一段時期詞風轉變的主要原因。
4.被俘亡國的屈辱經歷。974年宋兵大舉進攻金陵,975年11月攻破城池,后主肉袒出降,白衣紗帽待罪于明德樓下,被俘到汴京。從此以后,李煜開始在汴京過著俘虜、亡國奴的生涯。兩年多的俘虜生活中,從一國之君的尊貴身份降為卑賤的俘虜,這對李煜可說是一種難堪、屈辱的人生體驗。他被幽禁在汴京城內的一座小樓里,門口有士兵嚴加看守,惟有得到批準,才能會見賓客,完全喪失個人的自由。最令李煜難堪的是他的愛妻小周后,入宋宮受到屈辱的遭遇。有一次,宋太宗讓李煜的故臣徐鉉來見李煜,他相持大哭,默不作聲,忽然長嘆一聲說:“悔當殺了潘佑、李平!”可以看出他當時是懷著多么悲苦和悔恨的心情!他這種心情,真實地反映在他這時期詞的作品中。
這個階段李煜所作的詞作無一不是這種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感情宣泄,無一不是意圖東山再起、夢回故國的渴望,并且李煜能將這種胸中之悶、心中之憂、眼中之淚寫得毫不做作,其詞感情厚重深沉。作者可借月抒懷,可臨樓遠眺,通過環(huán)境的烘托渲染將詞人愁腸百結、紛繁雜亂的情懷表現(xiàn)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如《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行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痹偃纭独颂陨场罚骸昂熗庥赇?,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后期的詞作,因其淪為階下囚的身世變化,是他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絕望之境中唱出的生命之歌,他由一個醉心于歌舞宴樂、沉湎于溫柔之鄉(xiāng)的一國之主,降為失去自由的囚徒。李煜所遭遇的是一種滄海桑田的巨變,所感受到的是一種血淚交織的深哀巨痛,他的這種感受在他的后期詞中噴涌而出,這些或追懷故國、或反映現(xiàn)實狀況的詞作,處處充滿了愁苦與悲涼,抒發(fā)了國破家亡身為臣虜?shù)陌葱那椋灾掠谖覀冊谧x他的后期作品時,不禁會發(fā)出“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感慨!
由于文學素養(yǎng)的積淀,由于生活經歷的曲折變化,也由于李煜對人生、命運、生死、感情的進一步理解,入宋后的李煜在詞的創(chuàng)作中已達到了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頂峰。命運的巨變成為李煜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他承受著巨大的內心悲痛寫出了深博沉郁、膾炙人口的幾十首詞,進而一舉躍上詞壇之巔。他是個失敗的政治家,但卻是個成功的詞人。他致力于詩詞文學的海洋,無心政治但上天卻和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對于縱身于文學藝術的他,從來沒有從政的期盼,潛心于詩詞藝術卻成為九五之尊,這是他的悲哀。但是很殘忍的,正是這種他個人的悲哀,才賦予了他多姿多彩的人生,多變的經歷,豐富的情感,從而形成了他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后主詞。
參考文獻:
〔1〕高蘭,孟祥魯.李后主評傳[M].齊魯書社,1987.
〔2〕楊海明.唐宋詞論稿[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3〕王國維.人間詞話[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唐圭璋,等.唐宋詞鑒賞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
〔5〕夏承燾,等.宋詞鑒賞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張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