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是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如何將十八大的最新理論進入課堂、進入學生頭腦,讓學生充分理解和踐行十八大精神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首要任務。而在現(xiàn)實的教學工作中受高職學生自身素質的制約,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分配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質的影響,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出現(xiàn)了過于關注職業(yè)性和技術性,人文價值體驗不斷物化和形式化趨勢。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學建議》為基礎,從三個方面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推進十八大精神進課堂進行了具體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十八大精神;路徑
黨的十八大是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十八大報告闡述了很多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舉措,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全面繼承和發(fā)展,開辟了當代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新境界,是學習和領會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件。中共中央印發(fā)的《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抓好黨的十八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工作,把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如何根據(jù)高職院校學生特點,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特點,進行十八大精神的宣講,讓廣大青年學生全面、正確、準確理解十八大精神內涵,用十八大精神指導自身的行為和實踐,這業(yè)已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普遍關心、關懷、關注的問題,和身體力行的共同行動。那么,高等職業(yè)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抓好“十八大精神進課堂”工作呢?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準確分析和把握高職院校學生特點,認清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努力把十八大精神進課堂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高職院校的學生,具有當代大學生的普遍特點,他們開朗、積極,向上。但又有其自身的區(qū)別于本科院校學生的獨特性。
第一,在學習基礎和自制性方面較差,理論基礎薄弱,缺乏持久性和忍耐力,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有相對明確的目標,希望通過掌握一門技能而順利就業(yè),但對思想政治等人文科學理論學習則缺乏熱情和積極主動性,缺乏較清晰的學習目標,學習目的性不強。
第二,動手能力較強,更喜歡操作性的學習任務,對實踐課程更感興趣。多喜愛參與社團和文體活動,多數(shù)學生擁有專業(yè)特長或業(yè)余愛好,做事較為靈活。
第三,多數(shù)學生家境優(yōu)渥,從小集眾人寵愛于一身,做事多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fā),僅考慮個人好惡,較少的顧及其他人的感受,個性較強,紀律觀念較差,集體觀念淡漠、團隊意識相對缺乏。
第四,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壓力較大,缺乏自信心,自卑感較重。一個主要原因是社會對職業(yè)教育比較歧視,認為職業(yè)教育是“二流的教育”對職業(yè)院校的認可程度不高;另一個原因是部分學生因高考失利,因分數(shù)較低才被迫來到高職院校,因此對自我的認可度也不高。
第五,職業(yè)方向的過早確定使他們對參加社會實踐的需求更為迫切,他們強迫學習使用成人的語言、行為和交往方式,努力將自己融入社會和職業(yè)生活,但受生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客觀制約,其思想深度無法與成人相匹配,無法將價值觀等本質的東西內化為自身思想的一部分,僅僅具有了一具成人世界的外殼。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高等職業(yè)的教育者只有認清這一特點,結合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針對性的制定符合高職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學規(guī)范,采用對路的教學方法手段才能因地制宜,卓有成效的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將十八大精神融入思政教學,滲入生活學習細節(jié),進入學生頭腦。
二、加強學科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理論水平,為正確解讀十八大主題,全面領會十八大精神,夯實理論基礎。
首先,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強化思想政治課教師對十八大精神的理論研究和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fā)揚,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件,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思政課教師擔負著宣傳黨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務,而宣傳十八大精神是當前首要的政治任務。思政理論課教師要自己學懂、吃透十八大精神,力爭做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爛熟于心、融會貫通、信手拈來,如數(shù)家珍,切實做到真學、真信、真懂,只有如此才能廣泛宣傳,才能有效的將十八精神貫穿在具體的授課當中,才能更加高速的實現(xiàn)“三進入”,這是“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前提和基礎。
其次,要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運用馬克思主義最新的理論成果,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突飛猛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腐敗、兩級分化等現(xiàn)象十分嚴重,這為社會輿情項向西方“三權分立”、“新自由主義”“要回到傳統(tǒng)經(jīng)濟時代”等錯誤思潮靠攏提供了溫巢,甚至出現(xiàn)了反對改革開放、否定社會主義的言論,這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也造成了廣大青年學生思想上的波動和困擾。黨的十八大的召開,用其有力的行動,堅定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了人們建設社會主義的決心。黨的十八大旗幟鮮明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fā)展?!?/p>
三、認真開展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改革工作,依托“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切實加強十八大精神“進課堂”的可操作性。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以“服務為宗旨、就業(yè)為導向”是遵循職業(yè)教育的內在規(guī)律,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指導思想。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高職教育過程中注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的一體化,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根據(jù)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對象,對現(xiàn)有教材體系進行二次加工和創(chuàng)造,既要將十八大精神與教材相揉合,又要考慮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際,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
(一)克服教材的相對滯后性,融入時代精神,宣講黨的最新理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材是進行教學的教材從編寫到審校在到發(fā)行要經(jīng)歷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過程,與時事形勢及學生實際相比有一定的滯后性。比如現(xiàn)在我們用到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材中沒有關于“十八大”的最新理論。要宣講十八大精神就需思想政治課課教師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認真學習,在正確理解十八大精神基礎上,將十八大精神、黨的方針制度及時的與時事與所授內容進行結合。這就可以有效的把規(guī)范的教材內容轉化為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內容,(下轉第109頁)
(上接第107頁)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實現(xiàn)師生的高效互動。例如在講到第二章《繼承愛國傳統(tǒng) 弘揚民族精神》第三節(jié)做忠誠的愛國者時,可聯(lián)系中國的外交表態(tài):“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事情,一定會旗幟鮮明、堅定不移、永不言退。通過分析釣魚島、臺灣等涉及我國領土爭議、海洋界限、貿易爭端等問題,講解我國的外交政策。講第二章《繼承愛國傳統(tǒng) 弘揚民族精神》第二節(jié)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時可結合習近平作為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外事訪問的國家為俄羅斯這一事件,結合當前東北亞地區(qū)的格局,分析外事訪問安排的深層次原因,講解我國的國防理念。還可通過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接受金磚五國有關媒體聯(lián)合訪問時的發(fā)言,及金磚五國在當前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講解在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如何加強國際合作,如何實現(xiàn)愛國主義。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增強憂患意識、民族意識,鼓舞廣大學生積極踐行愛國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再如講解第一章《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和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 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時與“我的中國夢”緊密結合。追憶我們祖輩為實現(xiàn)中國夢所付出的艱辛,闡述我們當代人為實現(xiàn)中國夢所付出的努力,鼓勵廣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積極實現(xiàn)人生價值,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這一夢想而努力奮斗。
(二)解除固定的章節(jié),融合條塊化的理論知識,形成靈動的專題,使人耳目一新。
每本教材都按內在邏輯及理論上的關聯(lián)性按章節(jié)排序,使整個理論完整有序。但這種安排在實踐教學中又略顯僵硬和條塊分割,這種一般性不能照顧到每所院校的特殊實際,更不能顧及每個層次的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如能在教育部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要求基礎之上,根據(jù)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關注熱點,按照職業(yè)崗位、社會需求和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各章節(jié)進行重新歸類和整理,將教材分成不同的專題進行講解,將教案進行個性化設計,那么教學手段更為靈活、授課內容更受學生喜愛,更能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在講授《緒論 珍惜大學生活 開拓新的境界》的第三節(jié)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時,以專題討論和分主題演講的方式,讓學生在課下積極查找十八大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論述,并由學生進行講解,而后再由教師進行評價和更深層次的講解,近而引導大學生在準確理解十八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礎上,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可糅合《第二章繼承愛國主義傳統(tǒng) 弘揚民族精神》、《第七章增強法律意識 弘揚法治精神》和《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 自覺遵守法律》來闡釋十八大精神中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與增強國家安全的思想。還可將《第四章加強道德修養(yǎng) 錘煉道德品質》與《第五章尊重社會公德 維護公共秩序》和《第六章培育職業(yè)精神 樹立家庭美德》整合與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社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等思想相結合?!兜谄哒略鰪姺梢庾R 弘揚法治精神》和《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 自覺遵守法律》整合學習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增強法制觀念。同時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作為一個專題與第七章、第八章這個專題相對比,深刻理解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理念,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法治與德治是治國的兩種手段,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思想觀念。
四、結語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推進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入”工作中擔負重要職責。而在現(xiàn)實的教學工作中受高職學生自身素質的制約,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分配的限制,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質的影響,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過于關注職業(yè)性和技術性,將人文課程作為休學分的手段,人文價值體驗不斷物化和形式化趨勢的影響,往往存在著不重視思想政治教學,學生學習主動性較低的共性問題。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肩負起宣揚十八精神的重任就必須僅僅把握住當代高職大學生的生理體征、心理動態(tài)和思想狀況,積極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理論修養(yǎng),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新成果的融匯貫通,緊密結合時代發(fā)展和社會新形勢,不斷調整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性發(fā)揮到最大。
【參考文獻】
[1]吳建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初探[J].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03).
[2]王華蓉.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2006(02).
作者簡介:韓獻珍,現(xiàn)在內蒙古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