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紅
習作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習作。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習作評價呈現(xiàn)出如下現(xiàn)狀:
1.重視寫,忽視評。寫作,顧名思義是“寫”的教學,因此大多數(shù)老師將習作教學重點放在“寫”上。一次習作,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習作指導上,學生將全部心思集中在習作上,一講為快,一寫了之,一講一寫,大功告成。
2.學生寫,教師評。在一般老師的心目中,批改是教師的職責,哪能學生代勞?評價是教師的權(quán)威,豈容學生染指?于是,批改作文成了學生的專利,語文老師獨自面對一大摞作文本,逐字逐句審閱,點點滴滴批改,象征權(quán)威的紅筆在學生的作文本上指點江山。
3.只看分,不看評。教師自認為辛勤的付出一定會換來孩子的感動,換來孩子習作的騰飛,哪知道自己耗時費力的評改,大多數(shù)學生根本就不當一回事,他們關(guān)心的只是分數(shù),至于評語則不屑一顧。
4.效率低,胡亂評。寫評語是教師與學生對話的過程,是無聲的習作指導,但是工作量特別大。于是,應付交差,字跡潦草的“魔鬼化”評語誕生了;為評而評,千篇一律的“模式化”評語出現(xiàn)了;故弄玄虛,艱深晦澀的“專業(yè)術(shù)語化”評語撲來了……林林總總,這樣的評語交流效率低,學生不愛看,不想看,看不懂。教師白忙活的同時,更影響了學生習作的激情。
針對以上現(xiàn)狀,如何通過習作評價促進習作有效教學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一些嘗試。
一、以“激趣化”為思想實施評價操作
習作評價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習作激情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學生習作并不是輕松的勞動,學生感到自己是個“勞動者”,習作就是他們的勞動成果,他們十分珍視,愛如珍寶。因此,教師在批改每一篇習作時要謹慎,心懷敬畏,要落筆有情,字字有聲,句句有趣。我的原則是,多留少刪。盡可能少動學生的文字。讓學生愛上習作,從呵護他們的文字開始,那不僅是言語文字,更是一顆寶貴的童心、一顆熱愛習作的玻璃心。給學生自由對話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提升了學生習作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使得他們的習作能力得以提高。
二、用“個性化”作標準指導評價行為
習作評價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習作評價成為展示學生個性的平臺。由于學生家庭背景的區(qū)別,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性格差異等等。因此,他們的表述必然會千差萬別。這也告訴我們習作本身是千差萬別的。我們不能用一個固定僵化的標志來評價它。更不能以應試教育的標準給他們一悶棍,什么中心不明確、內(nèi)容不具體、敘述不生動、立意不新穎。要鼓勵他們與同伴多交流,讓每個人都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體驗成功的喜悅。特長的展示,個性的張揚,必然激起他們寫作的興趣、激活他們寫作的潛能。
三、以“多元化”為引領(lǐng)拓寬評價主體
課程標準指出:“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jié)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闭f到底,評價是評價主體與評價對象交流交流互動促進評價對象成長的過程。學生既是評價對象,同時也是評價主體。評價主體除了老師,還有學生自身、伙伴、家長等。為了讓習作批改成為師生共同的快樂之旅,我班嘗試了批改的自助餐,自由挑選。批改分為五種,自改、同伴互改、家長改、老師改、集體改。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有一部分學生修改習作意識增強了,錯別字、標點錯誤、病句明顯減少了。
四、以“可操作化”作準則細化評價標準
在習作教學方面有豐富經(jīng)驗的老師,都認為必須在修改、講評上下功夫,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然而應該從哪些方面修改講評,其實很多老師也是一頭霧水。一次看到了著名特級教師高子陽的七星確認表,如獲至寶。這張表具有可操作性、簡潔性、有效性,值得推廣。(附表如下)
用這樣的標準指導學生評價自己與同伴的習作,學生有法可依,有標準可行,評價時目的性增強了,針對性提高了,更為重要的是用這樣的標準評價的同時,作文的標準也內(nèi)化于學生的心目中,學生在習作時,自然會對照七星評價表,從而提高了習作的質(zhì)量。
五、以“幽默化”為原則豐富評價語言
教師評語要有針對性、啟發(fā)性和激勵性。作文評講課也是本人精心準備的,也是我班學生最最期待的。到老師點評這一環(huán)節(jié)班上笑聲不斷,歡樂無極限。點評的語言要簡潔、風趣、擊中要害,千萬不要把點評課上成批斗課。借用、活用每年相聲小品、廣告中的經(jīng)典臺詞作評語是我的一大絕活。
這樣的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在笑聲中了解了習作中的不足,拉近了師生的情感距離,同時也展現(xiàn)了語言的魅力,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習作能力。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路是人走出來的,在習作評價的路上讓我們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