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
每個老師都想體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每個老師都想讓自己的成績令人刮目相看,結合幾年來個人的教學實踐,談談提高初中化學教學效率的“五個著力點”。
一、以化學實驗為著力點,促進課堂教學
實驗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以及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實驗的意義還在于能夠創(chuàng)設一種促進思維發(fā)展的情境,使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獲得感性認識;在動手實驗過程中產生從感性到理性認識的轉變。比如置換反應的實驗,做銅絲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實驗,老師可以預設幾種現(xiàn)象讓學生猜想:⒈銅絲表面有沒有現(xiàn)象,如果有是什么現(xiàn)象?2通過該實驗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學生帶著問題猜想:學生猜想幾乎都說是銀白色,還有不知道的。老師然后讓學生做實驗去驗證他們的猜想。他們明顯看到插在硝酸銀溶液中的銅絲表面附著一層黑色物質而不是他們猜想的銀白色。這是什么物質呢?根據(jù)金屬活動性強弱,金屬Cu在AgNO3溶液中置換出的金屬應是Ag,而銀作為有色金屬應是銀白色的,而實際看到銅絲表面得到的物質卻是黑色的,這又是什么原因呢?難到得到的不是Ag嗎?學生一定會帶著疑問繼續(xù)探究。這樣同學之間會進一步交流探究,最終他們弄明白了銀塊是銀白色的,而銀粉是黑色的。通過這個實驗,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習化學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克服懶惰心理,該做的實驗要做,老師只有積極去推動學生參與了,學生才會在實驗中找到實驗的真正價值。
二、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著力點,使學生愛學化學
學生如果能對化學這門課產生濃厚興趣,那么就會非常投入地去努力學習,甚至達到忘我的境地。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樂學,是每個化學老師共同關心的問題。筆者以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重視第一堂課教學。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經驗告訴我們,把第一堂化學課上得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大增,尤其是當學生會喜歡上你這位化學老師時,就會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魔力來,自然而然地就會在你所教的這門課上多用心,用心去學自然便會出成績。
2.重視情感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每個學生,都有自尊心,好的你不抬高他,差的你不貶低他,一視同仁,對學生說的話做的事有不當時的地方給予多包涵,多鼓勵少批評,把他們當成自已的孩子一樣看待。學生會從老師身上找到父母般的愛,這種愛使得老師和學生之間會產生一種情感紐帶,帶動他們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3.與學生多交流,幫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多交流可以看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可以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信任和興趣,覺得你這個朋友可交,他們可以向你敞開心扉,把他們的苦與樂與你分享,這樣你就很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揚其長避其短,從而更好地幫助他們找到學習的方法和樂趣。這種方法既簡單又有效。
三、以小組合作學習為著力點,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唯小組合作學習是最行這之有效的教法,也是當前大多數(shù)老師常用的一種。合作學習利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同學之間通過相互交流,不僅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想法進行表述和反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互相學習可以取長補短,體現(xiàn)出集體的力量,省時又高效。下面談談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根據(jù)班內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優(yōu)中差搭配、同學科差異搭配”的原則進行分組,大約6個人是一個學習小團隊,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做到組內有管理,組間有合作和競爭,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充分挖掘群體的智慧。合作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合作出成績也就必然了。
四、以多媒體教學為著力點,輔助課堂教學
許多教學難點僅借助于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是很難達到目的的。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困難變?yōu)槿菀祝兂橄蟋F(xiàn)象形象化,尤其是講到微觀世界這一知識點時,很多學生對它們是既看不見又摸不著,很難想象,覺得苦澀難懂,很是苦惱。比如說分子和原子這節(jié)內容,但是運用多媒體就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困惑了,它可以讓難以理解的問題變得通俗易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以學情監(jiān)測和補償性練習為著力點,適時彌補課堂教學
學情監(jiān)測可以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何,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如何。老師針對閱卷情況,有針對性地“對癥下藥”,哪些學生化學式不會寫或是寫不正確,哪些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夠透徹,哪些學生化學方程式配不平,哪些學生計算題格式不正確等等。然后讓學生根據(jù)監(jiān)測情況把錯題整理在錯題集上,認真思考是什么原因出的錯,通過再次練習,進一步讓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理解。這樣就避免了只檢查不落實或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了。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沭縣鄭山街道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