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琴
摘 要:要想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就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改精神,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參照實際教學內容巧妙設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以期將學生引入豐富多彩、趣味多姿的數學探索實踐中來,最終達到遷移知識生成能力的教學目的。結合一線教學經驗對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進行探索。
關鍵詞:初中數學;認知規(guī)律;遷移知識;質疑反思
教學實踐中有目共睹,同樣是45分鐘的數學課堂,為何有的班級整體提升能力效果非常好,而有的班級能掌握新知識解決問題的卻寥寥無幾?這就涉及一個根本的問題:教學效率。新課改就是為教學效率而來,它告訴我們教學活動不能是教師單方面照本宣科的理論灌輸,更不是讓人頭昏的題海戰(zhàn)術,而是要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參照實際教學內容巧妙設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以期將同學們引入豐富多彩、趣味多姿的數學探索實踐中來,最終達到遷移知識生成能力的教學目的。鑒于此,筆者認真學習新課標精神,并從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結合近些年的一線初中數學教學經驗,對如何打造精品高效數學課堂進行探索與研究。
一、立足教材學情,知識分層重組
教材是傳播知識、承載課堂信息的載體,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和探索的切入點和準繩,因此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吃透教材,從中挖掘符合該階段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肯綮和竇口,要能深刻領悟教材知識脈絡之間的邏輯關系,同時能動態(tài)辯證地分析學生不同的認知和接受能力,進而精心編寫出有針對性地符合不同層次學生認知和探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學習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兼顧后進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幫他們穩(wěn)步扎實基礎的同時,逐步拾級而上穩(wěn)步發(fā)展,最終上升到運用能力的教學層面,最終實現(xiàn)學生共同進步的教學目標。
如,講解分式的概念時,我們就要首先梳理該知識的難易度,根據對班級學生認知狀況的了解,詮選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大家探索和學習。先帶領大家一起來回顧常規(guī)分數在什么條件下有意義,然后再鼓勵大家嘗試推理分式有意義應具備怎樣的條件,這樣由淺入深、層次遞進,更利于學生接受。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我們也可進行如下整合:基礎層面的學生先要掌握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和基本概念能完成基礎試題,如,如果想使有意義,x應該怎樣取值,當x等于幾時,該分式無意義;x為什么值時分式分別等于0、1或-1。能力層面的學生可完成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即:①若使有意義,x應該怎樣取值。②如果使為負數,x應該怎樣取值。
如此整合學案,立足學生實際認知,結合教學內容設置了有認知梯度的教學方案,以便于不同能力和認知層次的同學都能吃透教材,夯實基礎,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二、課堂動手實踐,體驗知識遷移
作為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課堂上不但要有精講精練,還要能讓學生動手實踐來親自體驗知識生成和發(fā)展的過程,這樣才能給學生刻骨銘心的記憶。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和動手探索欲望,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根據教學實踐情況,挖掘教材知識,設置巧妙的實踐引導以輔助抽象的知識概念理解,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插入精彩的講解,要做到重點突出,直中肯綮。例如,在指導大家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筆者就進行如下實踐課題來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知識:①先和學生一起溫習長方形的特征,讓大家用小木片親手做個長方形,準備讓大家以此為教具來動手實踐全面認知平行四邊形的性質。②讓學生分別拉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朝相反方向用力,大家觀察一下長方形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現(xiàn)在還是長方形嗎?這樣實踐引導讓學生親身體驗了平行四邊形的生成發(fā)展過程,也從知識本源上理解并掌握了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③鼓勵大家總結剛才的實踐,總結一下平行四邊形對邊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以此導出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結論。
如此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再輔助以美妙絕倫的精彩講解,從根本上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高效課堂教學精神,讓學生在靈動活潑的實踐中最大效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能力。
三、提倡質疑問難,啟發(fā)探索創(chuàng)新
鼓勵質疑,解除質疑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構建數學高效課堂的又一法寶。不同的人看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方法不同,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所以我們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爭取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通過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既然學生存在差異,教師就要尊重學生的差異,給學生營造質疑的空間和時間,開闊視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質疑后,教師要給予積極的評價,讓學生從教師身上感受到愛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
譬如:我們在學習勾股定理時,筆者讓學生自己學習勾3股4弦5、勾5股12弦13、勾6股8弦10,讓大家體驗和感受32+42=52;52+122=132;62+82=102,在我的誘導和鼓勵下,有的同學就順著思路提出是不是任意直角三角形都具有這樣勾2+股2=弦2的特性呢。這樣的誘導質疑就有效地將勾股定理從形象到抽象,從一般到普遍的推理和學習,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了數學素養(yǎng)。實踐證明:數學課學生有效質疑,能激活學生思維,迸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四、細節(jié)構陷問題,防止學生麻痹
初中數學中有許多概念和定理理解起來并不抽象,操作起來也不困難,但是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容易栽在細節(jié)上。所以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不要對這些貌似簡單的定理或概念放松警惕。為了防止學生麻痹大意,筆者通常在教學課堂上開展即時細節(jié)練習,讓學生在細節(jié)問題上“翻船”,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才能進行有效反思,最終上升到能力層面,杜絕以后出現(xiàn)類似錯誤。
這里舉一個簡單的例證:在學習完分式的概念和意義后,許多學生覺得簡單,對于練習也是不屑一顧,于是筆者就抓住細節(jié)設置了如下問題:“如果使是負數,那么x滿足什么條件?學生一看基本試題,于是得出結論x<2即可??纯粗杏嬃税?,細節(jié)上栽跟頭了吧。其實這就是個陷阱問題,題目中分母確定是正數,所以只要考究x-2<0就行,但是有一個前提是這個分式必須有意義,這樣的話分母不能等于0,x<2區(qū)間內要把x=-1的情況排除。在這一過程中,我通過巧設陷阱,引導學生上了一次當,迫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時時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合理結合媒體,進行形象教學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有條件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或網絡信息來服務課堂。初中數學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這時我們完全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集聲、影于一體的優(yōu)勢,將抽象的概念以靈動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如此不僅能有效增強課堂的信息密度,還可以活躍氣氛,牽引學生的探索和學習興趣。
比如,為了讓學生對“垂直”這個概念產生形象的認識,筆者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慢放跳水過程的鏡頭,然后啟發(fā)學生:跳水選手破水時,有的水花大,有的水花小,說明什么呢?大家很容易根據視頻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出結論:下落直線和水面“不垂直”的水花就大,下落直線和水面“垂直”的水花就小。大家產生了這樣的認知后,我們再講解“垂直”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以上是筆者在近些年的一線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對如何響應新課改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探索與總結??偟脕碇v,數學課堂不能讓學生溺于窒息的理論宣講和累人的題海戰(zhàn)術,而是要切實分析學生的實際認知規(guī)律,并及時從學情出發(f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以積極進取的姿態(tài)去探索和實踐,以期最終找到有針對性的符合學生認知的學習方案,如此方能真正提升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最終提升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田燦軍.如何完善初中數學課堂,提升學生數學能力[J].中學生數理化,2012(12).
[2]黃異才.激活初中數學課堂策略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12).
[3]邴小藝.抓住學生認知,有效提升課堂效率[J].中學數學參考,2012(06).
(作者單位 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