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秋演
一、激興趣
學生寫作文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從心理學角度講,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因此要積極肯定學生,對于一些好的作文,要作為范文在班內宣讀,也可充分發(fā)揮黑板報的作用,在黑板上開辟佳作欣賞專欄,定期摘抄同學們的好作文,甚至可以把好作文推薦給校報或鼓勵學生去參加相關刊物的征稿活動。同時可找學生自己愿意寫的東西讓學生去寫,比如學生看了《宰相劉羅鍋》,可讓學生寫劉羅鍋為什么好(按議論文的格式),分論點可為(1)劉不貪;(2)劉敢冒死進言;(3)劉關心百姓疾苦。這種簡單的過程就是訓練議論文的最好過程。
二、夯基礎
作為一篇議論文,它應該有自己最起碼的格式,議論文格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并列式結構
例如:如何看待課外讀物的問題。具體論證應處理以下三中關系:
1.處理好課外書與學習的關系。
2.處理好廣博與精深的關系。
3.處理好取與舍的關系。
1、2、3之間就是一種并列關系,這樣就是文章思路清晰,表意明確。
(二)正反對比式結構
例如:天才出自勤奮。(論點)
論證:(正面)(1)大凡有成就之人都是勤奮的人。(2)反之,不勤奮則難成大器。
(1)(2)之間就構成了對比關系,這樣就對比鮮明,說理透徹。
(三)層進式結構
例如:正確對待自己。(論點)
(1)首先要了解自己。
(2)了解自己還要勇于批評自己。
(3)批評了自己還要勇于改正自己的毛病。
三、巧結尾
一個好的結尾往往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搞好結尾可從以下兩點入手:
(一)讓文章體現(xiàn)哲學觀點
例如《什么是愛》一文,可以讓學生在文章結尾這樣去,“愛要有度,父母愛孩子,恰如其分就是真愛,如果太多就是溺愛”;這就體現(xiàn)了辯證的觀點。在《個人、集體、社會》一文的結尾,則可以這樣去寫,“‘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讓我們每一個個人都把自己的命運和集體、社會緊密相連吧!”,如此行文,則體現(xiàn)了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
(二)學會引用、化用名人詩句
在文章結尾可以引用名人詩句,例如面對生活中的磨難,我們可以在文章的結尾引用高爾基《海燕》中的名句這樣行文:磨難有什么,面對磨難,我要大聲呼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同時我們還可化用名人的詩句來為自己的文章添色。例如在《熱愛學習》一文的結尾處我們就可如此去寫:
孫中山曾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在此我要說:人生大考遠未結束,同學必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