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守錫
摘 要:小學生在寫字和用字上的錯別字現(xiàn)象較為嚴重。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不僅影響小學生對漢字本身的認知,甚至會影響其對漢語母語的認知和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如何讓學生不寫錯別字,我覺得最好是事先打預防針,做到“防患于未然”,可以采取找一找、想一想、比一比、寫一寫、評一評等方法以防止錯別字的出現(xiàn),讓學生真正愛上寫字。
關鍵詞:寫字教學;正確;美觀;防患于未然
由于漢字數量繁多,字形結構復雜,多一點,少一點;多一橫,少一橫;多一撇、少一撇……就不是一個字。如,“晴和睛,今和令,土和士,夫和天,團和困,代和伐”等等,這些字都是極容易混淆的。還有“武、繞、步、紙”等字經常會多寫一撇或一點,我覺得與其等寫錯后費勁的糾正,還不如先打預防針,做到“防患于未然”。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找一找
寫字教學,必須注意在難學或易錯的字上多花工夫,那么哪些字是需要重點指導的呢?讓學生自己去找一找,每一個學生都要找,找那些比較難學或者容易寫錯的字。要用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說出真實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找出“難學或易錯的字”,就必須對所有的生字進行識記、辨別、分析,這樣,其實就是以找“難學或易錯的字”為切入口,實現(xiàn)學生自主識字。這一招看似簡單,但發(fā)揮作用的關鍵在于“真誠”和“堅持”,對于學生找出的難字(哪怕在你看來是最簡單的字)也要給予真心的認同、鼓勵和幫助,千萬不能只是走過場。只有長期堅持,才能內化為習慣。
二、想一想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睂W生書寫作業(yè)中產生錯字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其他字形的影響。例如,學生將“武”字多加一撇,因為以前學的字如“我、成、找、載”長鉤上都有一撇,再看剛寫的“武”上沒有那一撇,好像缺了點什么似的,于是就添上了一撇。要重視學生的思考,比如說“武”字為什么沒有一撇,要讓學生先想一想,學生想過了,找不到好的答案,比如說給學生聽:“武”字是由“戈”和“止”組合成的??瑫选案辍钡闹虚g那一撇改成了一筆長橫,再把上頭的一橫縮短,并向左移動不讓它跟一鉤相接,下面的“止”沒有多大變化,結果就成了“武”這樣的寫法。學生想到這一點,在寫“武”字的時候,就不會再在鉤上加一撇了。當學生對漢字的常識了解多了,思考多了,他們就會很少再寫錯字了。
三、比一比
小學生寫字喜歡張冠李戴,這也不能怪學生,因為中國漢字里面“雙胞胎”“多胞胎”太多了,搞不好就弄錯了,再加上低年級學生認知能力有限,所以形近字很容易混淆。這里最簡單地區(qū)別形近字的方法就是“比一比”,當然這個比的主動權還是要交給學生自己,讓學生自己比,要練就學生一雙“火眼金睛”,教師不要越俎代庖。比如,今天學“令”,那么你就要問這個字和我們以前學的哪個字長得像?學生自然會想到“今”字,再讓學生自己把“令”“今”作比較,看看兩個字字形有何區(qū)別,讀音有何不同,意思又有哪些不同,再進行辨字組詞訓練。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也可以防止今后寫錯別字。
四、寫一寫
寫字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把漢字寫好,寫正確。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給學生樹立榜樣,用自己的書寫影響和感染學生。寫的時候教師要指導學生把筆畫寫得正確、工整直至美觀。要注重范寫,并且要邊寫邊講要點和難點,讓學生仔細觀察筆順、結構和在方格中的位置。教師范寫后,學生再在書上的紅色生字上描紅。現(xiàn)在的學生往往心浮氣躁,所以教師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描紅,要讓他們心平氣和、凝神靜氣地描紅,而且重在寫正確和美觀。如果寫得好的更要及時表揚,甚至在班級展示。這樣就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把漢字寫好,寫正確。
五、評一評
生字寫完后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賞析評價,這既可以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可以采取同桌、小組互賞互評的方法。先找找優(yōu)點,學生和學生之間用放大鏡找出同學的優(yōu)點,可以使經常寫錯字的學生有很大激勵作用。接下來再找找缺點,對同學寫的字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教給別的同學如何寫好這個字。這樣,同學間互相幫助,改變了過去教師一人批、學生不知如何改的狀況,調動學生寫字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寫字興趣,引導了學生學會正確評價別人和正確地評價自己。
學生的潛力是很大的,在他們充滿智慧的頭腦里,有許多精彩的奇思妙想。在寫字教學中,我們需要根據漢字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和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有理有據,動腦筋想辦法,尋找最為合理的漢字字形教法。我們如果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找到和諧的連接點,因人制宜,做到“防患于未然”,那么我們的寫字教學,就不再是抽象無趣的學習負擔,而成了放飛學生童真童趣的精神樂園。
參考文獻:
[1]溫故.了解漢字常識 不寫錯字有戲.小學語文教師,2006(10).
[2]陳愛紅.給優(yōu)化識字支兩招.小學語文教師,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