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利紅
摘 要:幼兒期也稱學前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時期。而幼兒期的教育對于一個人是否成材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教育對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幼兒進行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融會貫通于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家長參與幼兒習慣養(yǎng)成教育也是必不缺少的因素。
關鍵詞:幼兒教育;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一日生活;家園合作
現(xiàn)今,學前期幼兒的養(yǎng)成教育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即在幼兒的成長中,家庭對養(yǎng)成教育的忽視。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伴隨而來的是年輕家長的終日忙碌而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很多家庭中幼兒都是由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陪著的,而老人的許多不良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印在了幼兒的心里,有的家長也是如此,自身的不良習慣對幼兒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卻渾然不覺。同時,家長大多對幼兒的飲食、穿著方面關注較多,而忽視了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健康及行為習慣等問題。有些家長因為忙碌而忽視了幼兒存在的種種不良的行為習慣,有的家長則懷著樹大自然直的心態(tài)而放任不管。不管是上述的哪一種情況,缺少了家園教育的配合,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自然是事倍功半。只有家園形成良好的配合,使幼兒在幼兒園中學習良好習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如何提高家長的教育效果
1.提高家長自身的認知水平
如果家長自身就存在著不良的行為習慣,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影響了幼兒,不僅不能對幼兒的教育起促進與榜樣的作用,反而會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滋生幼兒的不良習慣。對此,幼兒教師需要把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放在工作的首位,為了幼兒的身心健康,幼兒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與家長交流溝通。例如,舉辦家長會、開辦家庭教育講座、家訪等形式,通過多種形式、方法與幼兒家長交流教育幼兒的方法經(jīng)驗,對存在不良生活習慣、錯誤教育觀念的家長及時指出錯誤,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家庭養(yǎng)成教育的水平與效果。
2.發(fā)揮家長的榜樣模范作用
在幼兒心中,自己的爸爸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而家長的言行舉止也會成為幼兒學習效仿的榜樣。所以家長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用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來影響、教育幼兒,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家長的鼓勵與贊賞使幼兒進步更快
每個人都需要時不時地得到他人的認可與鼓勵才會勇往直前,幼兒更是如此。幼兒在成長中更需要獲得別人的認可與贊賞,尤其是來自家長的鼓勵。在幼兒做對了事情,取得了進步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從而可以促進幼兒更加積極地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
4.家園合作案例分析
事例一:甲幼兒園在平時只注重教師聯(lián)系家長的途徑,而忽視了家長主動聯(lián)系教師、幼兒園,向幼兒園提出建議,與幼兒教師交流經(jīng)驗的途徑。
乙幼兒園重視家園交流,在平日開展多項家園交流活動,有建立“家園聯(lián)系冊”“家長意見箱”等措施,也安排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家訪,開展家長教育講座。通過這些方式與家長交流溝通,達成家園共育。
案例分析:甲幼兒園在家園合作中只有單向聯(lián)系,達不到真正的家園合作應有的效果。而乙幼兒園注重家園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家園教育經(jīng)驗、方式方法的交流,營造了親切的家園合作的氛圍,自然調(diào)動了家長參與家園合作的興趣,同時也促進了幼兒養(yǎng)成教育水平的提高。
事例二:亮亮是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在幼兒園中經(jīng)常會與其他小朋友因為爭搶玩具等原因發(fā)生沖突,有時還會和其他同學打架。在打架過后,教師通知家長,希望亮亮的家長對亮亮進行批評教育,亮亮的爸爸卻覺得兒子若不強勢一點會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寧肯亮亮欺負別人,也不能叫別人欺負亮亮。
案例分析:亮亮總是欺負其他小朋友的習慣并不是改不掉,但是只有幼兒教師的教育遠遠不夠,還需要配合幼兒家長的教育,更需要家長的以身作則。案例中亮亮的爸爸自身觀念不正確,自然會對亮亮的習慣培養(yǎng)形成不良的影響。
綜合以上兩個案例,家園合作中只有注重家與園的雙向溝通交流,并且發(fā)揮家長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才能實現(xiàn)家園合作,達到家園共育的良好效果。
二、實踐檢驗真知,將幼兒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jié)合
除了家庭、幼兒園對幼兒的教育外,幼兒更應在社會中鍛煉自己。通過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來檢驗幼兒自身所培養(yǎng)出的行為習慣。幼兒教師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的時間組織幼兒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社會活動,去敬老院看望老爺爺老奶奶,學會尊敬老人;去福利院和那里的小朋友玩耍,互幫互助、友善待人;組織一些力所能及的義賣活動,自己制作手工藝品、剪紙、圖畫參加義賣,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更能激發(fā)幼兒的愛心,促使幼兒成為樂于助人、有責任感的人。
綜上所述,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絕非朝夕之間就能養(yǎng)成的,一定要在幼兒教師和家長的共同的努力和堅持下,在社會大環(huán)境的熏陶下,遵循由易到難的規(guī)律,利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逐漸地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秦君.家庭教育中的幼兒行為習慣教育.文教資料,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