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英
一、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模式陳舊
一方面,由于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語文教師都是以高考大綱為標準,偏重高考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的講授,讓學生套用標準答案,文言常識不被重視,課堂教學出現(xiàn)偏差。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讓學生背誦古詩詞鑒賞的表現(xiàn)手法,即情景交融、虛實相生以及動靜結合等等,這樣在考試的時候就可以套用,以此提高考試分數(shù)。另一方面,由于對新課標理念的錯誤理解,很多教師仍然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導致古詩詞教學枯燥無味,課堂教學效率難以得到提高。部分教師授課只偏重字詞語法的講解,導致學生只理解字面意思,更沒有情感體驗。
2.缺乏教學理論研究,走進教學方法誤區(qū)
由于缺乏對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理論研究,部分教師對古詩詞常識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在教學過程中要么是偏重字詞講解和句意翻譯,要么是過分重視標準答案,要么只是針對高考考點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古詩詞教學成為枯燥的語法講解。高中語文教師很容易就走進了教學方法誤區(qū),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經常忽視誦讀古詩詞,只是把作者想表達的中心思想直接灌輸給學生,致使學生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忽略了對古詩詞的背誦,為了應對高考制度,只要求學生背誦古詩詞中的名言警句;部分教師雖然是依據(jù)課本和教學大綱授課,但是往往忽視課本內容,導致學生學習一知半解;還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古詩詞修辭方法的講解,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3.教師素質不高,教學資源匱乏
一方面,由于教師缺乏對古詩詞鑒賞的理論修養(yǎng),在授課過程中就會存在很多理解偏差,從而導致古詩詞鑒賞教學枯燥無味,教學效率難以提高。另一方面,許多學校尤其是偏遠山區(qū)的教學資源嚴重匱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古詩詞鑒賞教學的開展。
二、提高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習方向
首先,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不能僅僅重視解題方法的講授,要關注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其次,教師要正確理解新課標,創(chuàng)新古詩詞教學模式,就要注重字詞語法的講解,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再次,教師要重視對古詩詞作品的解讀,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領悟詩詞中的歷史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
首先,教師在課堂導入過程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和積極性。比如,教師在新課導入的時候可以借助流行歌曲來營造氛圍,讓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教師可以通過王菲的歌曲《明月幾時有》來引入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通過徐小鳳的歌典《別亦難》來引入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等等,誘導學生沉浸于古典詩詞的世界當中。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通過引導學生自悟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一要鼓勵學生從詩人的角度來領悟古典詩詞的意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象;二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和生平際遇來理解作品;三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古典詩詞的表達技巧,比如修辭方法、典故運用、表達方式以及表現(xiàn)手法等;四要鼓勵學生對詩詞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充分體現(xiàn)學習的主動性。比如,教師在教授李清照的《聲聲慢》時,可以引導學生探索詩歌的意境,例如說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一句中,“黃昏”二字表達了詩人的悲涼和凄慘之情。通過把握詩歌的意境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再次,教師在課后可以多開展相關活動,深化古詩詞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在班級開展古詩詞朗誦比賽,或者開展一些有關古詩詞的娛樂節(jié)目,讓師生共同參與進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3.提高教師文學素養(yǎng),聯(lián)系生活運用古詩詞
一方面,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之前,就應該閱讀大量的古詩詞作品,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相關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特定的情景下運用古詩詞。比如說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引用古詩詞來表達心情等等,都能有效提高古詩詞教學的質量。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切實提高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質量,就必須依據(jù)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有效地進行古詩詞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和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