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
【摘 要】基于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要不斷完善。教師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設計,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及時進行課后檢測;學生要加強學習的積極自主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灌輸式學習轉變?yōu)閰⑴c式學習。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高中語文 教與學
新課程教學標準對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質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轉變?yōu)榻處熍c學生共同參加的教與學模式是新課改要求下語文教師著重考慮的問題。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分析整合能力等。這就要求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傳授還要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教師的被動傳授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機結合。
一、教師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完善教授環(huán)節(jié)
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對象都與低年級教學不同,所以應該推行參與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增強個體之間的互動、合作,保證教學對象在教學過程中的自主參與性,還可以加強與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通過語文教學提升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促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一)完善教學設計
完善的課堂教學設計是進行參與式教學的基礎條件。教學設計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對所有涉及教學內容的事物的分析與設計。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包括對教學要求的分析、結合學生實際對掌握差異性的分析以及對教學效果的預期分析等。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是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絕對主體,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設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差異化的學習指導。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根據(jù)知識掌握、能力運用的不同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允許教學差異的存在。
(二)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興趣
重復、單調的課堂教學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學生自主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取參與式教學或啟發(fā)式教學等,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毛澤東的《沁園春》教學時,首先對作者的生平進行了介紹,并對于詩詞創(chuàng)作的革命時期背景進行了分析,保證學生真實、客觀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心理狀態(tài)。毛澤東創(chuàng)作的詩詞經收錄的共有84首,都是鏗鏘有力的語言表達壯闊的情懷,筆者除了對《沁園春》的解析之外,還鼓勵學生自主收集其他毛澤東創(chuàng)作作品,引導學生對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社會背景形成系統(tǒng)見解。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運用詩化語言抒發(fā)了作者對于外國侵略者恣意掠奪的屈辱和憤懣的之情,對于學生感情指向具有較強的煽動性,根據(jù)文章的這一特點,筆者將課堂設置成記者招待會模式,由學生分別擔任記者和余秋雨角色,圍繞文章進行問答。這既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又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興趣,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靈活生動教學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復雜難以理解的文章簡單可視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高中語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數(shù)都是文理兼?zhèn)涞摹⒄擖c論據(jù)充足的抽象性說理論文,學生對此類文章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而采用多媒體教學則可以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加深學生對文章理論、語言描述的印象。例如,在《神奇的極光》這篇說理性散文中提到了磁場、太陽風等專業(yè)用語。單純的語言描述對文章理論理解造成了很大障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利用了多媒體課件,利用視頻、圖像等對文章所涉及的專業(yè)科學知識進行了解釋,最終促進了學生對極光現(xiàn)象的科學認識。
(四)及時全面的課后檢測
課堂教學結束不是教學任務的終點,教師在課后應對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成果進行及時的總結、反思,并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鼓勵其對自身能力的進一步開拓發(fā)展。階段性考試作為檢測學生知識掌握的評價工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在外,還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互動,教師在關心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還要適當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保證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正常運轉。
二、傳授學習技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語文通過知識傳授與能力訓練提升學生的工具書運用能力、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系統(tǒng)管理知識能力以及審美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這就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學生應該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對文章難點、重點進行提前預習;第二,扎實基礎知識?;A知識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對文章中的語法、詞匯、修辭等知識要及時積累;第三,拓展閱讀量。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比例,學生要主動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文章,拓寬知識面與閱讀量。
(二)提升學生的考試能力
考試是一種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手段,雖然唯考思想違背了新課程教學標準,但是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學習質量。素質教育不必一味的回避考試,就目前來說,考試是一種及時、有效、全面的檢測教學教師質量與學生學習成果的手段,提升考試能力對學生升學等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考試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高三學生的語文教學中,要促使學生將語文基礎之中的學、用、遷等有機聯(lián)系起來,重點研究大綱中的考試說明,分析試題類型以及變化等,適當?shù)南驅W生傳授考試解題技巧。
三、結束語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具有開放性、指導性。這既要求完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程序,又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避免一味地依賴教師知識的被動傳授?,F(xiàn)階段語文教學的新趨勢是,將以教為重點逐步演變?yōu)橐詫W生的自主學習為重點,將知識的灌輸變?yōu)榧寄軅魇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