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
今年5月17—22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泉城濟南舉行的 “全國第五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 潛心觀摩了薛法根、于永正、虞大明、管建剛、陳琴、魏書生等十八位全國卓有建樹的教育名家開壇講學和精彩課堂,近距離地接觸大師并聆聽他們的教誨,感受他們的教育智慧,收獲頗多。
于課堂中,
領悟名師的教育智慧
18節(jié)異彩紛呈的課,讓我品嘗了一席精神盛宴。每節(jié)課有張有弛更有度,教得腳踏實地,展現(xiàn)的是一個個新的視野,彰顯的是教育大家的智慧。
薛發(fā)根老師的做課,是引領低年級教學的典范。好一節(jié)設計匠心獨運的《猴子種果樹》檢查詞語教學呈現(xiàn)的是讀來充滿韻味的“詞串”, 竟然豎看歸類,橫看是情節(jié)。課堂著力培養(yǎng)孩子語感及對文字的敏感度,舍得時間指導朗讀 ;關注聽說訓練和孩子當眾講故事能力的培養(yǎng)。依照課文段落結構特點,設計有層次有節(jié)奏、符合孩子閱讀心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將識字教學融入故事中,讓孩子聽著故事輕松學會了書寫識記,課堂愉悅高效。詮釋了他低年級“多識少寫,注重朗讀及當眾演說能力培養(yǎng)”的理念。
虞大明老師的課,滲透預習方法的指導可謂高效可行。做課《麥哨》,檢查預習時學生一顆顆五角星的批注中,虞老師不但教給孩子快速瀏覽的閱讀技巧和方法,而且充滿了賞識和鼓勵,讓孩子做得自覺自愿,實現(xiàn)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品讀《珍珠鳥》人鳥對話中通過設置情景、在假設正反對比中讓學生領悟到“人對動物的付出和呵護,動物就會回報人類以信賴”,自然輕松地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
管建剛老師做課《滴水穿石的啟示》為高年級教學讀寫結合指明了方向。把重點指向寫作,實現(xiàn)了由讀到寫的聯(lián)動。在帶領學生了解課文后,教給學生找關鍵句,抓關鍵詞,指導學生把一句話寫成一篇文章的方法:總結篇章結構三部曲——提出問題、正面例子反面例子、得出結論;寫例子要瞻前顧后、隨機應變,讓讀寫結合得到很好詮釋,令人茅塞頓開。常感嘆學生作文寫不好,總覺得時間不夠用,觀課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走入誤區(qū):讀寫分離,沒有平日的日積月累,怎會有寫作時的厚積薄發(fā)呢?
陳琴老師不愧為“素讀”經(jīng)典創(chuàng)始人,她為古詩文教學打開了一扇窗,感嘆經(jīng)典教學別有洞天!《木瓜》原本是詩經(jīng)中一首難懂無味的詩,在陳老師探究“玉”字的演變、孔子和兒孫之間的趣事中,引導孩子揣摩詩歌韻律的過程中,單調無味的漢字,在她的平平仄仄的吟唱下像長了翅膀,聲聲吟唱回蕩在會場,孩子們吟得高興,老師們吟得盡興,臺上臺下吟誦聲不絕于耳。學生沉浸在吟誦中,凈化了心靈,愛上了吟誦,以至于下課不愿離去;老師們感嘆:原來詩詞可以這樣教,詩詞教學原來可以這樣快樂有趣 !
在行云流水般的課堂里,名師們教育的技巧和藝術, 對教學策略的有效解讀, 對教材的深刻挖掘,無不滲透著大家的智慧。正如陶繼新教授所言:“知識關乎事物,智慧則反觀人生?!碧幱诮逃痪€的每位教師都應像諸位名師一樣:有責任用愛和智慧引領學生,讓他們擁有智慧的快樂人生。
于細節(jié)中,
感受教師的愛與責任
這次學習,每節(jié)課都給我深深的思考,我被無數(shù)個充滿人文關懷的細節(jié)深深感動。
“請打開課文,拿出你感覺最舒服的紙張,一支你用得最舒服的筆放在最順手的位置上,方便記錄書寫?!鄙险n時,彎腰撿起孩子掉在地上的茅茅根棒棒糖糖紙塞入褲兜中。第一節(jié)課剛開始,特級教師虞大明就把人文關懷落實在實實在在的行動。
楊修寶老師板書全部是由學生完成,把板書權交給學生,是對學生尊重,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下課了學生不愿離去,他用深深的鞠躬請學生離開,這是尊重,更是真正把學生定位為課堂的主人,讓人文教育在課堂扎下了根。
學生講故事時,薛老師不是站在一旁觀看,而是以一位粉絲的身份坐在孩子的位子上傾聽,神情專注得像個孩子,這一舉動讓臺下的老師難忘。師生零距離,讓孩子們自信倍增,變得自信從容。
于永正老師課堂不時彎下身子面帶微笑和孩子耳語的神情及學生板書后一邊點評一邊圈紅圈圈的動作讓人動容,一位70多歲的老人,做學生的朋友,分享孩子的快樂,竟如此忘我,讓人肅然起敬。
都說學生不好管,陳琴老師的課卻讓聽課的每一位學生下課時端正坐著不愿離開。她讓孩子們沒有學夠,最終又教孩子們吟誦了一首古詩《山行》后,在她“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深深的鞠躬中把孩子們“趕下臺”。孩子們意猶未盡,臺上臺下吟誦聲不絕于耳,這是多么充滿魅力的課堂,那感覺是何等的幸福!
俗話說:教育無小事,每一個細節(jié)傳遞的都是愛與責任,這自然而然讓人倍感溫馨的細節(jié),源于名師們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對孩子的疼愛和為人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們不只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更有一種教會學生做人和做事的父母之心,孩子遇到這樣的老師,實在是人生之幸。
于報告中,
傳遞著教育和快樂的真諦
薛發(fā)根、丁榕、魏書生等專家的報告讓我最難忘,他們的聲聲肺腑之言傳遞著教育的真諦。
先將薛發(fā)根的教學真言與諸位分享:
教師,教學生一天,想學生一生。
語文的工具性是說話,朗讀應該像說話一樣輕松自然,不能拖腔拿調。低年級教學重點是認識字詞,培養(yǎng)朗讀、復述能力同樣重要。
低年級是學生語感形成的黃金期,老師要舍得花時間從字句、輕重音、語調停連下功夫,舍得時間加強訓練指導。
低年級識字比寫字重要,嚴格控制作業(yè)量,要寫得少、寫規(guī)范,否則會消磨學生識字學習興趣。
語文教師應將朗讀、書寫、當眾講演和寫作方法訓練貫穿各個學段,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
學習語文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語文能力,是為了幫助生活,要關注孩子的言語智能,引導學生在不同環(huán)境下恰當運用語言,回歸人性的本能。
被譽為中國教育界的蘇霍姆林斯基、全國優(yōu)秀班主任丁榕老師作了一場名為《加強班主任專業(yè)化建設——做一名幸福、快樂、有成就的班主任》的專題講座。這位70多歲的老人,站在臺上脫稿侃侃而談兩個多小時,傳授她研究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探討“科學育人、藝術育人、情感育人”的教書育人之道,將她成功語錄摘錄如下:班主任工作是一輩子成長、百年樹人的工作。學生個性千差萬別,作為教師的我們也應該從了解學生的需要入手,按需施教。 找到每個孩子的“引爆點”,點燃它,讓他們爆發(fā)。 班主任要不斷學習教育理論,學會積累經(jīng)驗資料,寫班主任手記,不斷積累的資料,就是老師的財富。 工作中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失敗找理由。用心才能快樂,不求回報就能得到幸福,成就在快樂和幸福中獲得。
……
此次學習我有幸目睹了這么多名家的風采,感悟到教育教學的真諦,體會到做老師的幸福與快樂。學習雖已結束,可追尋幸福的腳步不曾停下。在教育的征途上,愿我們目標專一,持之以恒:不斷學習,更新教育理念,與愛和智慧相伴;教孩子一天,想孩子一生,做到問心無愧。最后,我借用楊修寶老師做課《母愛》時的結束語與大家共勉:我們心動了,更要有行動,將對學生和教育事業(yè)的愛進行到底。
(作者單位:安徽合肥市瑤海區(qū)新安江路小學)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