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俊
問題鏈是指問題與問題的精心連接與遞進。構建、運用適當的問題鏈是有效教學的基本線索,也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坝脝栴}引導學習”應當成為教學的一條基本準則。所以在教學中,如能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知識、能力的實際,設計并運用問題鏈,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能夠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一、設計問題鏈,在概念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知識建構能力
數學概念、定理、法則的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這些內容的抽象性、復雜性,學生在學習、理解和掌握時會遇到很多困難,以至于感到枯燥乏味,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如果給出相應的問題情境,提供相應的直觀載體,再創(chuàng)設與之相應的問題鏈,將難點知識分解為許多小問題,再現知識的發(fā)生和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從情境信息出發(fā)層層深入,步步逼近,則會另有一番課堂景象。
案例1:“異面直線的概念”的教學。
問題1:平面內兩條直線有何位置關系?
問題2:空間兩條直線有何位置關系?
問題3:如圖,直線AA1與CC1,DC與DB1,AA1與BC的位置關系如何?
問題4:利用原有知識能證明你們的判斷嗎?
問題5:觀察各種實物模型,能判別異面直線并陳述理由嗎?
評析:問題1是一個可以誘發(fā)知識回憶的問題,問題2是一個較為開放的問題,兩個問題僅僅相差兩個字,需要閱讀比較能力、類比聯想能力,問題3要求學生建構一個正方體模型,判斷直線的關系,問題4利用原有知識證明學生自己的判斷,問題5觀察各種實物模型,判別異面直線并陳述理由。這樣通過絲絲入環(huán)、層層相扣的問題鏈,使學生對異面直線的概念逐漸清晰、生動,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迅速激發(fā)想像、刺激思維、誘發(fā)行動,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互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設計問題鏈,在命題探索中培養(yǎng)學生推理論證能力
問題鏈的設計要根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把教學內容編織成一組組、一個個彼此關聯的問題,使前一個問題作為后一個問題的前提,后一個問題是前一問題的繼續(xù)或結論,這樣每一個問題都成為學生思維的階梯,許多問題形成一個具有一定梯度和邏輯結構的問題鏈,使學生在明確知識內在聯系的基礎上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案例2:“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的教學。
問題1:你能求出Sn=1+2+22+23+…+2n-2+2n-1嗎?
問題2:類比等差數列的求和,這個問題能用“倒序相加”法解決嗎?
問題3:你對問題1的結果能給出一個較為合理的猜想嗎?
問題4:把 Sn=2n -1與 Sn=1+2+22+23+…+2n-2+2n-1進行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
問題5:怎樣求等比數列{an}的前n項和?
評析:教材上推導“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直接利用了“錯位相減”法,但從學生的知識結構看,他們很難探索出這種方法。這位教師在教授這節(jié)課時,沒有局限于教材,而是從學生認識問題的基本規(guī)律出發(fā),利用一個特殊的等比數列求和問題作鋪墊,通過猜想結果和比較分析,得出“錯位相減”法,然后再把問題退回到一般,利用這種方法,學生便會很自然地推導出公式。學生在課堂中實實在在地經歷和體驗了公式推導的探究過程,提煉了數學思想方法,鍛煉了思維品質,深化了理性認識。教師能把“現成”的數學變?yōu)椤盎顒印钡摹W生能夠自己建構的問題鏈,是教師“有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具體體現。
三、運用問題鏈,在問題解決中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
我國數學教育家傅種孫先生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幾何之務不在知其然,而在知其所以然;不在知其所以然,而在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何由以知其所以然”就是要知道如何想到這個結論和解證方法的,也就是要探索獲取結論和方法的途徑及思維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站在數學方法論的高度,通過設計并運用問題鏈,引導學生加強對解題方法、解題規(guī)律的探究,使學生不僅掌握一類問題的解題規(guī)律,而且領悟一類問題的思想方法,達到解一類通一片的目的。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