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波 王東明
育人是一種精雕細刻的藝術,在工作中只有講究科學、創(chuàng)新、藝術,才能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班主任的工作是繁瑣的,許多事又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可就是這些小事極有可能成為學生的十字路口。處理得好,讓他心服口服,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處理不得當,一件小事可能會使他從此陷入青春的沼澤。
首先,創(chuàng)建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是育人的第一步。在很多老師眼里,教育學生是針對人的工作,只要教育得法,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不反對這一點,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我們和學生在一個臟兮兮的教室里來講理想、談人生,不免有些大煞風景,所以我認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第一步,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整潔明亮、富有特色的班級環(huán)境。記得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時,在學校還沒有正式通知我上任前,我就利用放假的時間把班級徹底打掃一遍,讓學生踏入教室后有煥然一新之感。隨后的班級管理中,我要求學生做到地上無紙屑,講臺無積灰,桌面無雜物,物品擺放工整。除衛(wèi)生外,在班級布置上盡可能突出一個“新”,把學生寫得還不是很成熟的毛筆字裱上,掛在班級當條幅;把所有學生的優(yōu)點用相紙裱上上墻;布置宣傳欄,設置了“同舟共濟”“誰與爭鋒”“百舸爭流”“群星璀燦”“才藝天堂”“競賽之窗”等幾個專欄。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每天都愿意來到班級,而且也把班級當做自己的第二個家。這種無聲的語言教育著學生,班級氣氛非常融洽。
其次,學會溝通是班主任的第一法寶。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工作做得不好,就會導致師生關系的冷漠或僵化。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要以一種真誠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要讓我們的教育入耳、入腦、入心。例如:我在連續(xù)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都堅持開展“悄悄的,我想對你說……”活動,每天都有學生給我寫悄悄話,不能面對面的話題都可以在這里進行交流,必要時我會給學生寫回信。溝通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班主任有必要多學習一些溝通的藝術,這樣會使我們的工作輕松自如。切記,一句話也許可以讓花蕾早謝,一句話更可以讓弱苗強生。所以,溝通中鼓勵的話語,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份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禮物,或許將成為學生為之努力奮斗的全部。
再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形成良好班級的催化劑。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利于學生健康發(fā)展。但也許受制于升學壓力,許多教師認為開展活動是浪費時間,所以開展得活動很少。我認為,“磨刀不誤砍柴功”,耽誤一些時間開展班級活動,要比學生做幾道題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每周一的班會,沒有極特殊的情況,我從來不占用。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確定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但是初一的談理想、初二的樹理想、初三的再塑理想班會,我是必須參加的。我覺得沒有理想,學生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班主任只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讓他們的理想由大到小,由空泛的想變成確實切合實際的奮斗目標,才有可能對他們的成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除了正規(guī)的班會外,我鼓勵學生辦過《五班周報》《月考拋物線》,創(chuàng)作過班歌《愛在五班》,設計過班微。同時,開展“今天我演講”活動,激勵學生學唱健康又富有時代氣息的歌曲,如《真心英雄》《水手》《故鄉(xiāng)的云》等。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體現團隊精神,班級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隊名,如“誰與爭鋒隊”“精中搏美隊”“雷霆戰(zhàn)隊”等。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特別強,每次想串座都很困難,因為他們都不愿意離開自己的組。2004年我當寄宿制班級的班主任,由于學生多數來自比較富裕的家庭,他們身上存在很多的弱點,如缺少愛心和同情心,花錢大手大腳等。針對他們這些不足,我號召他們幫助家境相對比較貧困的學生和孤寡老人,對他們進行文明禮貌教育、養(yǎng)成教育、紀律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動。經過一系列的品德教育,他們慢慢學會了節(jié)儉,變得更有愛心,會真心去幫助一些弱勢同學。
教師職業(yè)的殘酷在于我們的教育不能失敗只能成功。因為它不象生產工業(yè)產品,僅僅是物質的消耗,更不可以重塑。因此,教師要憑良心工作,而良心是上蒼賦予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無形的法律。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應該對學生的未來負責,要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地對自己的工作和班級工作進行反思和總結,使班級這艘快艇平穩(wěn)地行駛在學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