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摘 要】 教育——是永無休止的美妙音符。中考的腳步還未遠去,我會珍惜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天,用我最真的師愛對待每一個孩子,“以人為本,人人成功”——這就是我眼中的成功教育!
【關 鍵 詞】 師愛;以人為本;親其師;教育
當最后一個孩子通報完成績,我掛斷電話,才意識到今年中考真的結束了。一年的艱辛頓時化作欣慰的淚水沖出眼眶。這一年是我工作的第14個年頭,這個班是我所帶的第四個畢業(yè)班。連續(xù)做了幾屆治理“差班”的工作,壓力和疲憊接二連三地向我發(fā)起攻擊,但最終我打贏了每一仗。靜下心來,我捫心自問:這些年,面對“差班”,我不是沒有不耐煩過,支撐著我不懈努力的動力到底是什么呢?——我想,應該是愛,是我對孩子們深深的愛!
我怎么能夠不愛這些孩子?他們是我精神花園里一朵一朵的花兒,我澆水、施肥、除草、捉蟲;風疾的時候,我憂心它們;霜凍的時候,我憂心它們;烈日的時候,我憂心它們;一絲的損傷足以令我心疼,而一毫米的成長又使我倍感欣慰!就是這一群孩子,讓我牽腸掛肚,讓我百轉千回,讓我感慨萬千;就是這群孩子,讓我觸碰到內(nèi)心柔軟的角落,感受到愛的力量!
我梳理自己的情緒,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負面情緒主要是因為對學生的預期值太高,對教育目標的完成顯得操之過急?!豆茏印嘈蕖分姓f:“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可見,改善和塑造學生的品性不是短期內(nèi)能完成的?!督逃龑W》一書中,西南師范大學的教授研究得出數(shù)據(jù):培養(yǎng)一個公民的基本素質,最少需要九年教育,培養(yǎng)一個專門人才,需要20~25年的系統(tǒng)教育。這樣說來,我急切的心情的確可以放松了。放松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對學生的“頑疾”,不再厭煩,我對學生開始有了新的認識。
這是個富有活力并時刻迸發(fā)嶄新思想的時代。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摒棄陳舊教育觀,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用大膽的思路培養(yǎng)每個孩子。隨著社會的飛速進步和發(fā)展,文明程度的大幅提升,人們開始對自身價值重新審視、大膽判定。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氛圍越來越濃郁,人們在這方面投注的目光也越來越密集。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今天的教師、學生以及今天的師生關系都處在一個重新相互認識、了解的新階段。作為老師的我,真切地感受到,現(xiàn)在面前的這些孩子們早已不是我們原來記憶中的那樣中學生,他們的個性更鮮明,情感更豐富,思考更寬泛,想法更離奇,行為更大膽,面對這些,我們或許會感到有些突然,甚至還有點措手不及。那么,身為教育者,我們不能再以簡單的標尺來衡定一個學生的好壞,這群生動的孩子們徹底顛覆了我們傳統(tǒng)的價值觀和教育方式,模具鑄造式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被否決。
現(xiàn)在提出的“以人為本,人人成功”的教育理念,正好切合了當代教育的需求,符合了學生的實際,遵循這個原則,我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進行了廣泛的實踐和思考。
由此,我想到了“母親”這個身份。天下有哪個母親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天下最好的孩子?在我們眼里,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孩在他母親那里卻有種種優(yōu)點,為什么?因為母親愛自己的孩子!如果,老師真正愛學生,就應該像母親那樣,即使是“頑劣”的學生,也能看到他身上的閃光點!真正的師愛,應該是愛好學生,更愛“差生”。
《大學》里說:“親其師,信其道?!睂W生“親”老師,是因為他能感覺到老師愛他。有了“親其師”的情感基礎,班主任才獲得了有效的發(fā)言權,才會在今后的班級工作中順利實施自己的想法,因為學生們是絕不會怕僅有威嚴外表的老師的。如果你的教育不能讓學生感到真誠的關愛,便沒有人會信服你的話,哪怕你再厲害,再有多少“狠招”,孩子們也會和你逆向而行,特別是群體性對立,會令你吃盡苦頭。去年畢業(yè)的八班,正是由于有了這樣的好開頭,孩子們和班主任及科任老師融洽相處,彼此情感上的滿足感使得合作非常愉快,學生們也取得了令人高興的變化。師生間真誠的愛會融化所有的矛盾隔閡。記得有一次班上自習課紀律不好,加上剛拿到的月考成績又不理想,我很失控地在班上發(fā)了一通火,摔門而去。但一出門我就后悔了,自己如此失態(tài)!正在為此煩惱時,學生給我發(fā)了條短信,寫著“老師,原諒我們!我們需要你,請和我們一起走!”,當時我的眼淚就掉下來了,孩子的大度寬容讓我感動,他們回饋給我的愛讓我難忘!由此可見,在融洽的感情中,學生自然會把老師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對他的表揚當作真心的鼓勵。
從另一面來說,師愛也絕不是老師一味地付出,師愛是有互動性的。你給學生們愛,他們會回報給你更多。去年,在還未接手六班時,我聽聞的描述是可怕的,雖未曾謀面,但傳說中金剛們的各種形狀充滿了我的想象,據(jù)一位老師的玩笑話形容,“要開坦克去鎮(zhèn)壓”。初次見面,我遭遇了執(zhí)教生涯的第一次慘敗。無論我在臺上多么大聲地講,無論我的笑容多么燦爛,沒有一個人理我,幾十個學生在下面喧嘩,偶爾相遇的只是幾眼挑釁、懷疑的目光,這是我完全沒預料到的,我自以為學生會對新面孔感興趣,我熱情洋溢的講話會很快積聚他們的目光,一切都會按我的安排順利進行。但當時那種尷尬的局面簡直不知怎么結束,我所有的熱情和信心幾乎幻滅?;桀^昏腦的下來后,心情沮喪到極點。在后來的接觸中,我感覺六班的孩子們其實嚴重缺乏關愛、安全感和對老師的信任。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吊兒郎當,滿不在乎,甚至故意搗亂,都是偽裝的強大,一種自我保護而已。在這種狀況下,我想,必須盡快和孩子們找到“相愛”的感覺,如果不能將感情的隔閡打破,工作就根本無法開展。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體會到老師隨時在關注他們,平時多和孩子相處,所有的讀報課、班會課都用來講故事,用我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和一些有教育意義的事例去感染和啟發(fā)他們,并為他們營造比較平等、開放的談話氛圍,多聽他們說,(他們有很強的傾訴的欲望,喜歡講述他們的過去。)充分了解孩子們的感受。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你要從一切方面教育他,你就要先從一切方向去了解他”,了解他們的過去和他們對未來的規(guī)劃,創(chuàng)造更多彼此接觸、熟悉的機會。在恰當?shù)臅r候,我會毫不吝惜愛的語言,主動向他們說我愛你們,用真誠的關愛消解他們心中的疑慮和抗拒。一學期過去了,當我在元旦迎新班會上唱完那首《愛你在心口難開》,(俏皮的歌詞恰巧折射出我內(nèi)心對孩子們的感情,比如“你可知道我在愛你,怎么對我不理睬……一天見不到你來,就好像身邊少了什么……”)并再次對孩子們說我愛你們時,我收獲的是聯(lián)系本上孩子們對我的表達,“王老師,其實我們也愛你”“王老師,我明白你的心思”“你給我們唱歌,我們很感動”……這時我知道,我的努力有了回應。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樹立“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只有注重人文關懷,精神扶持,才能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孩子們才會真正卸下防備的外殼,向你敞開心扉,建立信任。在你擁有了這樣的情感基礎時,你對班級的所有設想才可能得以實施,你的轉化工作才能有效開展。而此時,我的工作重心就轉移到了如何針對班級不同學生,因材施教,力爭讓每個孩子都能拾獲成功的樂趣。
我曾看到過一個班主任的文章,她提出一個觀點,要“寬愛后進生,嚴愛優(yōu)等生,博愛中等生”,我很贊同她的說法,我想,這也是高度符合“以人為本”指導思想的教育態(tài)度吧!所以,在我的班級,對于后進生的點滴進步,我都會熱情洋溢地加以表揚,因為這些孩子的重新站立太需要老師的愛來支撐。
教育——是永無休止的美妙音符。中考的腳步還未遠去,我又接過了學校交給我的新的班級。未來和流逝的過去一樣,充滿永恒又短暫的美感,我會珍惜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天,用我最真的師愛對待每一位孩子,“以人為本,人人成功”——這就是我眼中的成功教育!
【參考文獻】
[1] 曾參. 大學[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2] 朱德全,易連云. 教育學概論[M].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 魏書生. 班主任工作漫談[M].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