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華
摘 要:語文教學應有效整合三維目標,應該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要正確解讀、挖掘教材,并在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
關鍵詞:語文教學 目標整合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3(c)-0-01
《新課程標準》指出:課程目標依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者相互促進,和諧統(tǒng)一,不可割裂。語文學科學習的應該是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習慣,提高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及審美能力,啟迪讀書智慧,做人的智慧。
1 有效整合三維目標應該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輕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能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學生樂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利于形成討論、爭辯的氛圍。在互相討論、爭辯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得到發(fā)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會增強,綜合素質及能力自然會得到發(fā)展。我的課堂學生從來都不拘束,只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可以站起來就說,因為一個問題學生經常爭得面紅耳赤,但他們很陶醉于這種學習方式。把心里獨特的想法就能夠毫無保留地闡述出來。
2 有效整合三維目標應該正確解讀、挖掘教材
每一篇課文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都會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師對教材的解讀或多或少地都會有些差異。但是,如果能夠將教材鉆研透,抓住重難點,選準切入點,就會讓學生覺得思路特別清晰,不會有一種云里霧中的感覺。我在講每一篇課文之前,都會精心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的重難點,并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體驗。根據學生的學情調整教學思路,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3 有效整合三維目標應該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
為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使學生主動學習,應堅持以下教學方式。
(1)激趣導課
通過導課激起學生閱讀、學習文本的欲望。在教《山中訪友》一文時,我讓學生先猜測一下:去山中訪問朋友,會是怎樣的拜訪?會訪問誰呢?學生來了興趣。有的說:“一定是去訪問鄉(xiāng)下的親戚?!庇械恼f:“山中訪友,應該是去大山中訪問牧羊人。”……孩子們眼中的朋友就是這樣的概念。待孩子們說完后,我話鋒一轉,同學們,你們眼中的朋友都是各式各樣的人群,那么,只有人才是我們的朋友嗎?趕快去課文中看一看,作者到山中訪問的究竟是些什么樣的朋友?于是學生紛紛打開課本,急切的去課文中尋找答案,讀的是那么認真,那么投入。
(2)方法引領
首先從學生的預習入手,拿出兩節(jié)課做專項指導,告訴學生遇到生字、生詞怎么解決,怎么讀懂文章內容,怎么記錄不懂的問題等。將這些方法傳授給學生后,我讓學生在課堂上預習,我又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實地的指導。學生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后,我就將預習放在了課下,家里。在這樣的方法的引領下,學生很快掌握了預習的方法,課堂上學習起來非常輕松,學生也不再感覺有壓力了。會預習了,我接下來指導學生感悟,在預習的基礎上,我根據課文的重難點出示學習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批注體會,然后全班交流展示。久而久之學生都有了進步,知道怎樣帶著問題學習了。
(3)合作思辨
學生批注體會后,該全班交流匯報了。開始,學生只是機械地陳述自己的想法,不懂得思考別人的回答。這樣下去,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課堂上總感覺缺少了些什么。我覺得最理想的課堂應該是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深入思考,有學生的爭相展示,反駁爭辯。為了打造出這樣的課堂,我提醒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發(fā)言,鼓勵學生勇敢地反駁同學的觀點。一開始學生不習慣,我就在一個學生發(fā)言完畢后,問其他的學生:“還有不同的看法嗎?”“誰還想來說一說?”,時間長了,學生就不滿足只聽他人發(fā)言了,很多學生慢慢地就加入了這個行列,敢于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了。于是,課堂上學生經常因為某個問題爭得不可開交。學習《月光曲》一課時,在講到第九自然段,“盲兄妹聽到了貝多芬的演奏,在他們的眼前浮現(xiàn)了幾幅畫面?”學生產生了爭議,有的認為是三幅,有的認為是四幅。我讓學生小組合作解決。有的小組依然認為是四幅,因為他們手中的參考資料就是這樣說的。而有的小組不贊同,他們覺得資料也不全對。他們認為: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應該是一幅畫面。因為這是一個連續(xù)的動作,不能割裂開來,后一句是說卷起的浪花去向哪里,不應該說是另一幅畫面。且不說這些同學說的是對是錯,就是他們這種敢于質疑參考資料的精神就值得稱贊。
(4)讀中悟情
語文課堂離不開讀,也不能離開讀。從初學階段的通讀、熟讀,到深入文本階段的思考讀,再到有了體會后的有感情練讀,最后是展示階段的展示讀。讀是整個語文課堂的主旋律。有些同學特別熱愛閱讀,但不善于說體會。我就鼓勵他們讀,讀出自己的體會,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說透自己的體會,在課堂上我經常讓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讀,學生在這多種多樣的讀中,深化了對文本的
理解。
(5)練筆補自
為了提高學生挖掘文本的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我經常抓住課文留出的空白讓學生練筆。學生在不斷的練筆中,自己就會抓住這些空白點去深入挖掘文本。例如,在學習《老人與海鷗》一課時,學生在學習課文后半部分時,不用老師問,就能在體會句子的時候,說出:雖然海鷗不會說話,只是在用行動表達他們的悲傷,但我知道海鷗此時在一聲聲呼喚,呼喚老人不要走,不要離開它們,他們需要老人。那聲音是撕心裂肺的,是感天動地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述說海鷗的悲痛,學生真正的深入文本,領悟了文本的內涵。
4 有效整合三維目標也應該重視課后的延續(x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拓展學習和運用語文的領域。語文的學習只教課本,學生沒有多大的收獲。“課內習方法,課外求發(fā)展”是有它的道理的。我很注重學生的課后延續(xù),學習了課文后,我會給學生推薦或是領學生到圖書室親自借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書籍來讀。深化對文本的理解,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積累。
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重視教材的解讀和挖掘,在課堂教學上下大力氣,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是在語文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達成和諧統(tǒng)一的主要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