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翠玲
摘 要:為了實施依法治校,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杜絕體罰學生現(xiàn)象的發(fā)生,有關部門根據(jù)《義務教育法》、《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制定了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規(guī)定。本文就作者自身的教學經驗總結出與體罰分道揚鑣的幾點建設性建議。作者從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等幾方面著重闡述如何深入孩子內心,規(guī)避不必要的體罰與變相體罰行為,促使學生更好發(fā)展。
關鍵詞:體罰; 尊重; 熱愛; 理解
中圖分類號:G5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9-048-001
愛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職業(yè)道德。建國以來,國家教育部門頒發(fā)了許多關于加強師德教育的政策法規(guī),特別強調決不允許教師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但一些教師置政策法規(guī)于不顧,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嚴重傷害了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違背了教育教學規(guī)律。作為教師必須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在此基礎上嚴格要求學生,才能達到教育目的,取得教育成果。
熱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
有的教師面對所謂“調皮搗蛋不可救藥”的學生動輒厲聲訓斥,用手捏學生眼皮、揪學生耳朵,甚至煞費苦心地想出種種所謂“通過肉體促動靈魂”的方法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其結果是學生我行我素、與老師產生對立情緒,甚至產生不堪設想的惡性后果。其實,人是有感情的,當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師愛的時候,是不會無動于衷的。一方面,他們會把自己的愛回報給老師,融洽師生關系。另一方面,師愛又成為學生接受教育的橋梁?!坝H其師”而“信其道”。許多的道理盡管老師講了幾遍幾十遍,可這些學生就是不懂不接受??墒钱斶@些學生有困難,或者有病時,得到你的幫助和關心,他們就會因曾經對不住你的事而自責,從而下決心改掉自己的毛病,做一個好學生。老師許多的關心和愛護會叩響學生心靈深處的琴弦,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激起學生悔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意志和決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了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關鍵
但凡好的學生都得到老師的喜愛,而那些各方面較差的學生,讓人覺得缺少可愛之處。所以,一些老師對這樣的學生總是“橫眉冷對”、“恨鐵不成鋼”。有時作業(yè)錯了、書不能按時背誦、上課不能回答老師的提問、課后還經常闖禍,每每這時則會受到老師的罰寫、罰站,甚至把家長喊來訓斥。其實,所謂的差生,他們身上也有許多優(yōu)點和閃光之處,只是你未發(fā)現(xiàn),未了解。法國著名詩人海涅說過:“每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隨他而生,隨他而滅的?!崩蠋熕鎸Φ牟恢皇且粋€、幾個世界,而是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世界。俗話說:黃沙如海,找不到兩顆相似的沙粒;綠海如云,尋不見兩個完全一樣的葉片;人海茫茫,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這是由學生所處的社會、家庭環(huán)境,教育條件,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體狀況的不同而決定的。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觀念的更新,從業(yè)方法與范圍不斷變化,父母外出掙錢,孩子隨祖父母生活的增多,社會上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因素增多……這些情況對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產生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如父母離異會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和傷害,往往父母離異的孩子會變得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學習退步,甚至產生心理疾病。如果老師只是看到表面現(xiàn)象,不做深入了解,一味怪罪學生的態(tài)度,對學生采取過激行為,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使學生產生不滿情緒,甚至對生活產生絕望,作為一個有著高度責任感的老師,會在認真調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處理,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一片愛心和對自己負責的精神,從而心情舒暢的接受教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金科玉律。”
尊重學生是促使他們健康成長的動力因素
在教育實踐中,有的老師不懂得尊重學生,經常感情用事,如前面所說的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不僅傷害了學生的生理,更嚴重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導致他們自卑,自我否定,師生之間筑起了一道感情的屏障,心靈不通,感情相悖。教者的要求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也就不會調動學生接受教育的積極性。所以,要教育學生,就必須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自尊、自信、自強不息。這也是教育獲得成功的一個“秘訣”。
總而言之,熱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基礎,了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關鍵,尊重學生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動力因素。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加強自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熱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學會了解學生內心世界,尊重他們的愿望和需求,科學、合理地對他們提出嚴格要求,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健康發(fā)展,才能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促進社會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