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柳麗
語言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最重要的工具。教師的課堂語言不能像人們閑聊那樣的無拘無束、信口開河,也不能像演員念臺詞那樣照本宣科。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結合知識,面向學生。所以,在備課時教師必須把課堂語言作為一個主要方面來設計,像寫文章那樣字斟句酌,使課堂語言十分準確、生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一堂歷史課應該如何設計教學語言,提高教學效率呢?本人在教學實踐中,根據(jù)自己的體會與經(jīng)驗,總結以下幾個方面:
1. 導語的設計。導語貴在激趣。如果一位教師能在一堂課開始就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豐富、有趣的教學中來,這堂課就獲得了初步的成功,將會大大提高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如,“同學們,最近有沒有關注美國總統(tǒng)的選舉呢?我們從報紙、電視上可以看到美國總統(tǒng)選舉是非常激烈的,就算成功當選,總統(tǒng)的權利還要受到參議院、眾議院等來自各方面的制約,不像我們中國古代的皇帝,什么事都由他說了算。那皇帝的這種權利是由什么制度賦予的呢?對了,君主專制制度。這種制度經(jīng)過秦漢、宋元、隋唐等階段的不斷發(fā)展,日趨成熟,到了明清時期更是達到了頂峰。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明清時期君主專制是如何一步步加強的?!边@個導語既簡潔而又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起到引人入勝、先聲奪人的作用。
2. 描述語的設計。描述語貴在具體、生動、形象。教學中凡是需要描述的地方,備課時都要做好設計,描述要有聲有色,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在講《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時,課文里面有一幅秦始皇畫像的插圖,我是這樣描述的:“秦始皇頭戴著珍珠皇冠,身穿寬大華服。眼睛炯炯有神,直視前方,神情傲慢。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后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建立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蓖ㄟ^對秦始皇畫像進行細致的描述,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形象最終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又如,在介紹《清明上河圖》時,我這樣描述:“熙熙攘攘的汴京城里,很多人家把自家居住的場所改造成了店鋪,這里面即有米店、布店等常見商鋪,也有茶樓、酒樓、戲樓等各種娛樂場所。在大街上,還有很多小商販們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吆喝著?!边@樣就把北宋時期市坊界限的打破、勾欄瓦肆等娛樂場所的出現(xiàn)等知識點帶出來了,也給學生描繪了一個北宋商業(yè)繁榮的景象。
3. 過渡語的設計。每一堂課都存在著知識點與知識點、章節(jié)與章節(jié)之間的關系,需要過渡語把他們的連結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過渡語貴在銜接自然,承上啟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通過,課本上只有二十多個字,而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代替《共同綱領》交代顯然很不具體。教師就需要設計簡短的過渡語,以便前后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如,“前面我們學過《共同綱領》,這是一部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法案。隨著新中國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展開,《共同綱領》逐漸不適應國家發(fā)展的需要。經(jīng)過參加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的熱烈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最終代替了《共同綱領》。就這樣,第一部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了?!边@就把這兩個前后知識點銜接起來了。
4. 結束語的設計。一場精彩的演出必須有好戲來壓軸,以贏得滿堂喝彩。在教學中若能巧妙地設計出生動有趣的結束語,也會為一堂成功的好課錦上添花,收到“余音繞梁”的效果。如,有關《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教學,我抓住學生的自豪激動情緒,設計了結束語:“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終于推翻了壓在身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從此,一個嶄新的蓬勃發(fā)展的中國屹立在世界,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同學們,今天我們在感受革命先烈為建立新中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精神的同時,我們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中國共產(chǎn)黨,感謝無數(shù)仁人志士,讓我們得以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在感恩的同時,我們還要不負眾望,努力學習,使自己成才,讓明天的中國更加強大,讓偉大的中華民族早日復興?!边@樣的結束語把一顆愛黨愛國、立志強國的種子悄悄地播在學生的心田里。
當然,除了上述四個方面之外,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都應注意到用語的準確、生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情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