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元
一、實現(xiàn)學生的課堂主人翁地位
1. 走出傳統(tǒng)教學,實現(xiàn)學生動起來的課堂教學。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的實現(xiàn),好多語文教師又開始借助多媒體教學。多媒體作為先進的教育設備,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直觀性,但我們也要慎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盡量把課堂的主角陣地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新課程理念要求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新課改的執(zhí)行者初中,語文教師要舍得放手,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在教學七年級《落難的王子》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來分析“脆弱的王子”所經(jīng)歷的由原來聽到別人的挫折都無法忍受,到最后自己經(jīng)歷的厄運過程,教師在點撥之后讓學生來演示自己對“落難的王子”的評價,而不是教師告訴學生應該怎樣看待“落難的王子”,讓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在課堂上動起來,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2. 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進入課堂。有專家指出:“考察語文教學效率的標準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在一堂課上,如果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教學的全過程,這就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敝袑W生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自己辨別是非的標準,語文課是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對語文的熱愛并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只要加以指導,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求知欲,這樣的課堂就是高效的。
二、學生的學習,要源于疑
1.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袁振國先生在《反思科學教育》中提出:中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有問題的學生教得沒問題,全都懂了,所以中國的學生年齡越大,年級越高,問題越少。當下,我們的課堂還是讓教師來設問題,教師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尤其是考試大綱設定一定“有用”的問題,并加上“如果在考試的時候出現(xiàn)這樣類似的問題,我們該如何作答?!睂W生是緊緊圍繞老師的問題,牢牢記住“是這樣”,至于為什么是這樣,則知道的不多,時間久了也便不再去追問為什么了。問題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回答或解釋的題目,但目前教師是根據(jù)教學參考書,給學生灌輸式的教育,學生現(xiàn)在可利用的資源也很多,手頭有形形色色的“非常課課通”、“教材全解”之類的參考書很多,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解釋都很清楚,甚至有些學生直接到百度里搜索,答案應有盡有。所以說,現(xiàn)有的教學參考資源也是直接導致學生依賴而深信不“疑”的一個重要因素。
2.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 知識并不是對現(xiàn)實的準確表征, 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而我們的學生對學科所設置的知識似乎都是深信不疑,很多情形是換了一種說法之后,很多學生就無從落筆,甚至有宣稱所謂的“萬能公式”、“萬能作文”等,我們教師是否就是讓學生在這些“萬能公式”中成長呢?科學的知識包含真理性, 但不是準確的、惟一的答案。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起疑、答疑、懷疑的精神,遇到問題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從多個角度去解決問題,經(jīng)過這樣長期的疑惑、刺激之后,學生才能真正的提高,體驗到作為學習者的樂趣。隨著人類的進步, 新的假設將不斷產(chǎn)生, 知識并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 需要學習者針對具體情境進行再創(chuàng)造。
三、打造快樂的課堂氛圍
快樂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追求。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尋找一種教學方法,要讓學生因此可以少教,讓學生因此可以多學,讓學校充滿歡樂,而不是厭煩和高壓。在當今應試教育下,課程標準要求的是知識,教師課堂上講授的是知識,作業(yè)練習的是知識,考試考的是知識,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內(nèi)容就是知識。在知識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枯燥無味,一味的背誦、記憶模式讓學生毫無快樂可言??鞓方虒W法激發(fā)學生的快樂學習法,就是要求我們要打造快樂教學的課堂:其一,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者的快樂,收獲成功,收獲成就。其二,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真正的教育是要讓學生樂于學習,教師輕松施教。其三,學生是教學過程的終端,是教育的本體。真正高效的課堂就是正確認識和把握作為主體的學生,教學的目的是一切為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