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基本按照“作前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閱”三步曲進行,始終把教師放在重要位置,而割裂了作文教學過程中寫與改、導與學的互動性。因此,筆者認為,要轉變作文評改觀念與方式,給學生自主評改的權利,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評改的過程中。在整個評改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作用,制定作文能力訓練評價表,采取多元互助的評改方式。只有這樣,作文教學才能落到實處,學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一、作文評改現狀分析
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作文評改困擾語文教師,已經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教師評改學生作文耗時長、強度大,但遺憾的是收效甚微。學生在取回自己的習作,看到老師模式化的評語時,更是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更不知該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所以,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模式割裂了作文教學過程中寫與改、導與學的互動性。田玉老師“作文學評”關于作文自主評價的理論,引發(fā)了我對這一問題的更多思考。我覺得,要破解這一難題,放權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評改作文的過程中,學會進行自主評價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轉變作文評改觀念與方式
1. 給予學生自主評改的權利。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葉圣陶先生還說:“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墩Z文課程標準》中也強調學生要“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梢姡吣繕硕际且恢碌?,都是強調學生作文要讓學生自己改。
讓學生參與作文的評改,不單單因為批改作文是一個評改的過程,更是一個對寫作知識認知的過程、對寫作技法運用的過程、對寫作要求理解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評改過程,可以獲得寫作的過程體驗,也給學生創(chuàng)設表達、對話、合作的機會,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內化提高。另外,在學生互相交流過程中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反思質疑的精神,讓學生勇于發(fā)表獨特見解,樂于參與語文活動。
2. 制定作文能力訓練評價表,讓學生有法可依。為使學生評有所依,避免“打印象分”情況,也為了增加學生評改作文的可行性和實效性,教師制定作文能力訓練評價表,使批改作文有“法”可依,量化操作是很必要的。
以我對學生進行的感知作文訓練為例,感知作文訓練可以參考田玉老師設定的“感知理論訓練評價表”。這個評價表的評價內容是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和感知理論以及學生應達到的作文能力要求所制定的。它從“評價對象”、“評價工具”兩個方面來評價一篇作文。在訓練之初,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意識”,可以規(guī)定眼、耳、口、鼻、手這五種靜態(tài)感知工具和換時、換位、換情這三種動態(tài)感知工具,凡有用到,就可以得基本分10分。再加上字數、選材立意兩個基本要求,作文的基本分就是100分。再按照“評價對象”的標準,每寫一方面再得10分,上不封頂。所以,在學生進行評改時,他們會驚奇地發(fā)現作文分數竟然可以得到100多分、200多分,而且還有繼續(xù)向上升的空間,這就極大地誘發(fā)了他們的競爭意識。為了鼓勵學生樂于反復修改習作,養(yǎng)成修改的良好習慣,關注學生習作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狀態(tài),每個內容的評價都設計了三次機會——寫了評,評了改,再改再評,取最好的一次作為該次習作的最后成績。讓學生不斷體會修改帶來的成功和喜悅,修改就會成為學生習作的常態(tài),而不是額外的負擔了。當然,教師可根據習作要求、難易程度及學生完成的情況決定修改的次數和評議的次數。
此評價表只是從宏觀上對學生感知能力進行評價與跟蹤,具體到文章字詞句、標點的修改等還是要落到實處。比如,一個好詞2分,一個好句5分,一個好段10分,錯別字反扣等等。這樣既落實了感知能力的訓練重點,又兼顧了對文章的整體寫作要求??梢?,評價表制定得越詳細,學生的評價標準就越統(tǒng)一,操作起來就越方便,學生對作文的能力要求也就越明晰。
3. 采用多元互助的評改方式,讓學生全程參與作文的評價過程。
(1)全班評改。根據本次作文的特定要求和學生的反饋信息,教師從學生作文中選擇有典型性的一篇文章,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然后對照評價表組織課堂討論,交流看法,并進行修改,最后把修改成功的習作完全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這樣的集體評改方式,學生可以掌握評價本次作文的方法和標準,提高評改能力。
(2)學生互評??梢允峭?人互改,也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幾個人共同討論一篇作文,發(fā)表各自意見。這一評改過程,除了發(fā)現語言文字上的問題外,教師要特別引導學生關注本次作文的訓練重點和寫作要求。
(3)自評自改。在互評互改的階段,學生借助他人的眼光來發(fā)現自己的問題。當評改過的文章發(fā)回到自己手中時,學生進一步對文章進行修改、升格。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不斷模仿的過程,也是一個寫作思維不斷優(yōu)化的過程,更是思想和情感不斷純凈和升華的過程。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針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進行討論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高作文寫作能力。
(4)總結收獲??偨Y的方式多樣,可以是口頭總結、書面總結,或寫修改后記??偨Y的內容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寫作方法上的總結,也可以是評改技巧上的總結。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對寫作的理解是很有好處的。
4. 教師要明確自己在學生自主評改過程中的作用。
(1)評改前,教師應對全班作文瀏覽一遍,從總體上掌握本次作文訓練值得注意的問題,明確評改的重點和要點。
(2)評改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化解學生評價時遇到的困難并作出指引。
(3)評改后,教師要對本次作文進行及時的反饋,發(fā)現好的給予肯定,發(fā)現不恰當的地方及時糾正。充分利用后黑板或教室四周墻壁開設“好文共欣賞”、“片段薈萃”等專欄,將評改人推薦上來的佳作、精彩片段張貼在專欄內,供全班學生鑒賞與批評,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對評改人也是一種鼓勵和推動。
(4)隨著學生作文能力的不斷成長,教師對評價標準也應不斷地調整,使之與教學進程緊密契合。
在實踐一段時間后,我深深感覺到,把作文評改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成為作文的作者、讀者、評改者,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聽取各種不同意見,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溝通。在評改過程中,他們接觸的作品多了,聽到的評語多了,不但評價水平大大提高,而且寫作興趣也大大提高,作文變得更加輕松自如、愉快舒暢,成績也越來越好。這不正是我們語文老師最想得到的果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