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崇敬
一些家庭選擇讓孩子上寄宿學校是出于無奈,也有一些家長則為了培養(yǎng)孩子早日自立,特意讓孩子選擇了寄宿。家有兒女,望子女成龍成鳳是每一位做家長的拳拳之心,但為人父母,除了在衣食住行上為子女提供一切便利條件之外,寄宿也許就是孩子的人生轉(zhuǎn)折。2001年國務院出臺《關(guān)于基礎(chǔ)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其中第13條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調(diào)整農(nóng)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表示要按照小學就近上學、初中相對集中、優(yōu)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合理調(diào)整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到如今是全國撤點并校的第12個年頭,而撤并學校后帶來了諸多的現(xiàn)象,令人值得深思。尤其是寄宿制教育,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上寄宿制學校。學校、家長應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自身特點,愛他們就要對他們負責,寄宿教育現(xiàn)狀值得學校和家長思考。
1. 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管理存在的諸多困難和問題。辦學條件與家長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由于學校的住宿條件有限,學校很難滿足學生及其家長的住宿標準要求,安全及衛(wèi)生防疫隱患多,壓力極大。為學生提供家庭式應有的后勤服務難以落實,如電視、網(wǎng)絡、開水、水果、生活指導、心里咨詢等方面。由于有住校學生在,必須安排人員進行管理,學校就要增加經(jīng)費支出,造成學校經(jīng)費緊張?,F(xiàn)在寄宿制學校很少增加管理人員編制,多是由教輔人員或退休教師管理,教師隊伍不專業(yè)、不穩(wěn)定,難以保證工作質(zhì)量。這一切使學校無法完滿達到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教育的初衷和孩子、家長的期盼。
2. 教育孩子是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良好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教育。為孩子選擇寄宿制學校時,家長們一定要三思,家長自己應盡的教育子女責任不能、也不該轉(zhuǎn)與他人,這也是一個為人父母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寄宿制學校中有太多無辜的孩子,太多孤獨受傷的心靈,太多無辜無助的生命。“養(yǎng)兒不教大如虎,養(yǎng)女不教大如豬”,做父母的,千萬記住了!虎是要傷人的,給和諧社會帶來危害;豬者,蠢笨也,任人宰割,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傊?,是害了孩子,害了自己,也害了無辜。在歐美國家,寄宿制教育在20世紀60~70年代曾風靡一時,但今天已被一股回歸“親子教育”的熱潮所湮沒?!坝H子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重視家庭教育,對血緣親情的認同,這種回歸對于我們有一定的借鑒和啟發(fā)。即使送孩子上了寄宿學校,也要經(jīng)常主動和孩子、老師溝通,而不是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認為萬事大吉了。
3. 寄宿制教育將在教育公平的改革推動下發(fā)展。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多年過去了,這個教育的理想仍未完全照進現(xiàn)實,造成教育的流動大軍。為何寒門難出貴子?皆因教育不公!這是來自基層農(nóng)村的無奈嘆息?,F(xiàn)在中國重點大學農(nóng)村學生的比例普遍較低,連中國農(nóng)大也在2011年首次出現(xiàn)了農(nóng)村生源低于30%的現(xiàn)象,和農(nóng)村戶籍人口比重高達70%形成了強烈反差。義務教育是否延長在討論,異地高考在破冰,而與之相關(guān)的教育公平問題已經(jīng)引起整個社會的更多關(guān)注。如果異地上學、異地高考有序推進,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有保障,原本的寄宿、留守學生就會在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中享受正常的生活,接受平等教育,受益終生,強國利民。
4. 用親情縮短與孩子的距離。面對今天的孩子,家長常常以淚洗面,有的家長甚至無可奈何。寄宿時間長的孩子親情缺失,使這些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價值感和幸福感,他們更多體驗到的是拋棄感、無能感、恐懼感和不幸感。太多的家長只看到了孩子不懂感恩、沒有良知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孩子極度恐懼和絕望的一面。孩子是無辜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對于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的這代孩子們,再也不用為衣、食、住、行沒有著落而擔心發(fā)愁,晚上也不用空著肚子睡覺;每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一代孩子如同溫室的花朵,并不知外面暴風雨的險惡,并不知生活的艱辛。自己所花的每一分錢、吃的每一粒米、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父母用自己的血汗、淚水和生命換來的,父母為自己所做的這一切并不知是為什么。從十月懷胎到成家立業(yè),為自己負出多大的代價,做出多大的犧牲?父母對兒女是一顆什么樣的心,兒女根本體會不到,也想象不到。相反,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父母生了自己就應當供養(yǎng)自己,就應當為自己服務,父母攢多少錢早晚都歸自己所用,這是上天所賜予的權(quán)力,使孩子產(chǎn)生了錯覺,認為自己想的做的都是正確的。對如今的孩子們來說,什么“羊跪乳、鳥反哺”等根本無從可知,也不明白。
常言道:“嚴是愛,松是害”。如今的悲劇,是做父母的親手造成的,今天的苦果是父母親手種下的。無論何時何地,工作多忙,切莫忽略對孩子人格的培養(yǎng),道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因為人一生的結(jié)果由心發(fā)出,有一個好的心地,才會有一個好的未來。親情缺失的孩子變壞是對家長最大的懲罰!這是家長沒有盡上養(yǎng)育孩子的責任而應該承擔的后果!所以,對已經(jīng)偏離了人生軌道的孩子,你目前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堅強地面對你的孩子,然后拉著孩子一起重新走過!只要你不放棄、不拋棄,你的親情就一定能夠喚醒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