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娜
(桓臺縣婦幼保健院,山東 淄博,256400)
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行腹腔鏡與膽道鏡保膽取石術147 例,其中142 例順利完成保膽取石術,3 例因膽囊內泥沙樣結石術中取石不滿意改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2 例因術中切開膽囊后見白色膽汁流出,膽囊管基本閉鎖,改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后無明顯并發(fā)癥發(fā)生。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147 例患者中男87 例,女60 例;20~45 歲,平均(34 ±8)歲;均選擇非急性炎癥期手術。其中45例為無癥狀膽囊結石,70 例曾有癥狀較輕的右上腹疼痛發(fā)作史,32 例曾有典型的急性膽囊炎發(fā)作史。病程2 個月~12年。
1.2 手術適應證與禁忌證 施行保膽取石術首先應建立在患者有保膽意愿的基礎上,其次選擇合適的患者,我們認為其適應證為:(1)彩超證實膽囊內單發(fā)結石或結石數(shù)量較少,需排除膽總管結石,術前測定膽囊收縮率≥40%。(2)盡量選擇無急性膽囊炎發(fā)作史的患者,尤其反復發(fā)作的膽絞痛患者不宜行保膽手術。有學者認為,保膽患者術前癥狀越明顯,術后出現(xiàn)癥狀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可能與術前膽囊壁炎癥重、術后炎癥修復過程長有關[1]。(3)年輕患者對生活質量要求高,保膽取石的意愿強烈,可酌情放寬適應證,但如術中探查發(fā)現(xiàn)不宜保膽不應強行保膽,需與家屬商議后改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4)膽囊壁厚盡量<4 mm;較厚的膽囊壁鏡下不易確切縫合,術后有膽漏的可能[2]。禁忌證:(1)在患者無強烈要求的情況下,泥沙樣結石或多發(fā)沙礫樣結石盡量不選擇保膽手術,因其術中結石殘留及術后復發(fā)率均較高;(2)術前膽囊收縮率<40%提示膽囊功能不佳;(3)膽囊萎縮;(4)膽囊結石誘發(fā)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5)合并膽管結石;(6)懷疑膽囊惡變。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術前患者對手術缺乏了解與認識,可產生焦慮、緊張、恐懼、不安及抑郁等情緒,鄰近手術日這種憂慮將達高峰??捎绊懟颊叩乃摺⑿菹⒓笆秤?,患者健康狀況下降,免疫功能減退,機體對病毒、病菌、過敏物質的抵抗力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增加。有的患者可因極度緊張、焦慮導致術前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女性患者經期提前等,使手術無法進行。因此,積極的情緒與良好的心理準備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首要條件。
2.1.2 備皮 術前皮膚準備又稱備皮,即除去手術區(qū)域的毛發(fā)、污垢及微生物,為手術時皮膚消毒做好準備。皮膚是身體的第一道防線,手術區(qū)域皮膚的細菌是切口感染的來源,進行皮膚準備的目的是預防術后切口感染,避免引起切口不愈合。皮膚準備多于術前1 d 進行,首先修剪指甲、洗頭、洗澡,尤其肚臍、下腹部應清洗干凈。備皮時護理人員應注意給患者保暖,防止感冒,剃完后仔細檢查毛發(fā)是否剃除干凈,皮膚有無破損。
2.1.3 呼吸道準備 術后初期患者可因切口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咳嗽與排痰,導致呼吸道分泌物積聚在氣道內,加重了氣道的阻塞,降低了肺通氣量,使肺的膨脹與收縮功能下降,引發(fā)肺不張,呼吸道及肺容易發(fā)生感染導致肺炎。因此,為避免上述癥狀,術前必須對患者進行呼吸道準備,主要包括:(1)有吸煙習慣的患者應于術前1~2 周停止吸煙,以減少呼吸道分泌物。(2)有呼吸道炎癥、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術前應用抗生素或抗生素加化痰藥物配制的溶液進行霧化吸入,2~3 次/d,20 min/次,待患者感染癥狀控制后再擇期手術。(3)術前應教會患者練習胸式呼吸,避免術后切口疼痛導致的呼吸運動減弱。(4)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運動及有效咳痰,以增加肺通氣量,減少肺炎、肺不張的發(fā)生。
2.1.4 術前禁飲食 術前12 h 開始禁食,4~6 h 禁飲,以排空胃,避免手術時發(fā)生嘔吐。麻醉狀態(tài)下,手術操作可刺激腹膜及內臟,麻醉藥物對消化系統(tǒng)產生不良影響,容易引發(fā)嘔吐?;颊哂捎诼樽碜饔茫粑赖谋Wo性反應已減弱或消失,因此嘔吐的胃內容物可誤吸入呼吸道;如誤吸入肺臟,可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阻塞呼吸道,威脅患者生命。此外,嘔吐也可造成手術臺污染。
2.2 術中護理 (1)控制室溫,減少患者暴露部位及時間,并進行心理指導與護理;注意患者保暖,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士負責器械與巡回工作,術中應熟練、準確地進行手術配合。(2)檢查電刀、無影燈、電動床的使用情況,正確安置患者體位,操作輕柔,精心照顧患者。(3)實施護理措施前應向患者解釋,愛護體貼患者,做好溝通工作,以取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4)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加強巡視,保持管道通暢,重點觀察患者的肢體恢復情況,如發(fā)現(xiàn)患者意識恢復,可用輕柔的語言引導,避免患者蘇醒時感覺身體不適而躁動[3]。
2.3 術后護理
2.3.1 一般護理 手術結束后患者返回病房后予以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持續(xù)低流量氧氣吸入3 h,密切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觀察其神志、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尿量變化情況并記錄。
2.3.2 疼痛的觀察 腹腔鏡手術屬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創(chuàng)傷小,術后疼痛輕,麻醉清醒后患者可取半坐臥位,以利于呼吸、減輕切口疼痛;如有異常,應及時通知醫(yī)生并處理。臍部切口僅0.8 cm,無需縫合,創(chuàng)可貼外敷即可。但亦不能忽略對小切口的觀察,術后應注意觀察有無滲血、滲液。
2.3.3 引流管的護理 術后各管道應妥善固定,并保持通暢,注意觀察引流量及顏色?;颊吒淖凅w位時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應超過腹部切口,以免引流液反流,并定期更換外接引流袋。
2.3.4 飲食指導 腹腔鏡手術對腹腔內臟器刺激影響小,一般術后拔除胃管即可進清淡易消化的流質飲食,腸功能未完全恢復前切勿進食牛奶、豆?jié){及含糖等產氣食物及油膩食物,以免引發(fā)腹脹不適,低脂飲食1 個月以上,以少量多餐為原則。
2.3.5 康復指導 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腸功能恢復、避免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臥床期間由護士或指導其家屬每15~20 min 用雙手指腹按摩患者雙側的比目魚肌、腓腸肌,由遠端向近端使其沿靜脈血流方向形成壓力梯度,術后雙下肢每小時各按摩20 min。一般術后5 d 即可出院。如膽囊內為泥沙樣結石,出院時應指導患者服用熊去氧膽酸片等藥物,每日8~10 mg/kg,早、晚進餐時分次口服,口服6個月~2年,以預防膽管結石。
[1]唐春,王偉,劉宏鳴,等.內鏡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對膽囊結石患者臨床癥狀的影響[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0,15(10):763-765.
[2]梅建民,于聰慧,余昌中,等.完全腹腔鏡保膽取石術65 例臨床分析[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8):573-576.
[3]田金水,孟慶蓮,曹炳航,等.婦科腹腔鏡手術麻醉期心理護理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11):829,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