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語文課,一般都有真的境界、善的境界、美的境界。
一、真的境界
所謂真境界的真,指的是課堂要體現(xiàn)老師和學生真實的生命狀態(tài),要有原生態(tài)的對話、交流,不裝樣子,不擺架子,課堂應該是教師和學生真誠地、發(fā)自內心地共同度過的一段幸福時光,是師生之間對問題的探究過程。因為真實,或許在課堂上會有小插曲,有問題探究中遇到的困境,有讓老師尷尬的問題,有師生之間不默契的片刻冷場,但只要教學的狀態(tài)朝著一個較為明確的目標很自然很真實地推進,學生和老師的思維全都被問題所吸引,每個人在這節(jié)課當中都有所收獲,那么這節(jié)課就是成功的課,就是好課。
然而,語文課上,我們卻往往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鼓掌是學生訓練有素、整齊劃一的“叭叭——叭叭叭”;贊美是學生千篇一律、異口同聲的“某某某——你真棒”,展示是個別幾個學生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xiàn);提問是教師和學生一問一答毫無阻礙、十分流暢的教學流程;電教運用是教師課前精心準備的多媒體放映;討論是對一些沒有價值或價值不大的問題的無謂爭辯;評價是老師對一些學生回答的完全肯定等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時就像是在演戲,特別是評優(yōu)課,作秀的現(xiàn)象尤為突出,這種假性教學,實際上是對教學資源的一種浪費,對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百害而無一利。
任何一堂課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課堂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課后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只要是真實的課堂,總會有缺憾,有待完善,這本身即是一種真的境界。
二、善的境界
對課堂而言,善也就是有利于學生。所謂課堂的善,是指在課堂上,教師要用一顆仁愛之心善待每一位學生。教師要能千方百計和學生搭起一座橋梁。這座橋是善解人意的橋,是平等民主的橋。這座橋要由教師來搭,要讓學生毫無戒心地穿行。教師要想搭起這座橋梁,就必須與人為善,有善面、有善言、有善舉、有善心。態(tài)度和藹可親,探討相互尊重,問題不故弄玄虛,提問不盛氣凌人,不會回答送學生一架梯子,回答錯誤給學生打一個圓場,不偏愛能說會道的,不冷落少言寡語的,面向全體,一視同仁,眼睛里在乎的是每一個學生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而絕不僅僅是一兩個能給教師貼金添彩的學生。
我們的課堂上,很少見到有對不舉手的學生給予關注的教師。舉手的回答機會多,答得好就有老師一番熱情洋溢的表揚,對答錯的同學也應在指出問題的同時給予善意的鼓勵。善的核心是“仁愛”,也即是“愛人”,對教師來說,就是“關愛學生”,要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關注他們的思維活動,在呵護學生自尊心的同時,要設法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要從點滴中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增強學習的勇氣,決不能冷落他們,讓他們覺得老師從來不會關注自己,自己就是被老師遺忘的人。善心需要教師對職業(yè)有強烈的認同感,對所從事事業(yè)有一種自豪感和責任感,它需要教師從更高層面上對自己的言行進行深刻反思和高度自警,有了這樣一種崇高的人生信念和理想,教師才不會在課堂上冷落任何一部分學生。播撒善的種子,追求善的境界,應該從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開始。
三、美的境界
所謂課堂的美,指的是課要教出美感。美表現(xiàn)于教師的儀表言行的得體端莊,表現(xiàn)在對課堂氛圍充滿詩情畫意的營造,表現(xiàn)在對文本富有見地的建構讀解。美是一種創(chuàng)造,是教學者與學習者共同建立起的一種自然默契而又十分和諧的融融氣氛。語文的美表現(xiàn)在教師妙語連珠的錦心繡口中,表現(xiàn)在對自然萬象的由衷熱愛上,表現(xiàn)在對人間正道的呼喚上,表現(xiàn)在對教學課件的精心制作上,表現(xiàn)在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上,表現(xiàn)在對板書的精美追求上。沒有美就沒有語文,反過來說,語文課區(qū)別于其他課之最大特點就是語文的“人文之美”。和諧的語文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沃土,是語文課堂美的所在,是語文教學最美好的境界。
課堂上,我們很少聽到令人陶醉的美的語言;也很少能看到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設計。教學是藝術,藝術的意義就在于創(chuàng)新。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會生發(fā)美,才能讓美的意蘊不斷涌現(xiàn)。如果一個語文教師,拿起一篇文章,只知道從頭講到尾,只懂得按部就班地從字詞句篇到語修邏文,那這個教師只能是“教書匠”。美的教學需要教師有美的內在涵養(yǎng)和對美的自覺追求。博覽群書,洞悉萬象,乃是根本。打磨語言,注重儀表,豐富情感,提純思想,升華境界,提高技藝,這是上好語文課的基本要求。
“真”的原則、“善”的原則、“美”的原則是人類活動的當然法則。人類的全部實踐活動都是遵循這三大原則,語文課堂當然也不例外。我們每位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真實操作、真誠表達、善解人意、善于溝通、做到內外皆美,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由真的境界到善的境界,直至美的境界。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qū)教研室(2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