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自誕生之日起,經(jīng)歷了許多起伏、坎坷。《論語》誕生于先秦時期,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很快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獨尊”地位,到隋唐時期科舉考試將“四書五經(jīng)”確定為考試內(nèi)容,進一步強化了儒家思想的文化霸權地位,《論語》的地位也隨之被推向極致。但到了近代,受西方思潮影響,五四新文化運動舉起了革新大旗,“打倒孔家店”,一下子將儒家經(jīng)典打入谷底,《論語》也難逃浩劫。文革時的“批林批孔”再次對《論語》等儒家經(jīng)典進行蹂躪。1988年世界諾貝爾科學家聚會巴黎,又重提中國的孔子,“人類要生存下去,必須汲取孔子的智慧”。21世紀的《百家講壇》,于丹老師的傳揚再次將《論語》的地位推向另一個高度。從問世到現(xiàn)在,兩千多年時間里,起起伏伏,歷經(jīng)滄桑。為什么一部文化作品,命運會如此坎坷?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影響,政治的需要左右了人們對文化作品的態(tài)度。仕子們讀《論語》,帶有濃郁的功利色彩;今天許多家長要求孩子讀背經(jīng)典,大多為了應對考試,也有裝點門面的,功利性很強。
這些讀《論語》的心態(tài),都有悖于《論語》這部儒家思想集大成的文化大作的思想本源,都不利于文化經(jīng)典的正常傳播。
我覺得,我們應平心靜氣地來讀這部經(jīng)典名著。
讀《論語》中兼收并蓄的包容大氣。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講的是不斷地學習,而且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并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唐代的中國開創(chuàng)了影響深遠的絲綢之路,和西亞、歐洲在文化藝術等多方面進行了交流學習,促進了經(jīng)濟、政治、文學藝術的全面繁榮。正是因為兼收并蓄的包容大氣,才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局面。宋代的鄭和下西洋,進一步開拓了中國學習的局面。近代中國的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向西方學習,帶動了中國的民主化進程。在經(jīng)典的導引下,“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確實拓寬了我們的視野,提高了境界,促進了發(fā)展?,F(xiàn)代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仍需要學習。對于作為老師的我們,仍然需要不斷地學習,兼收并蓄,學習先進適用的教學技術,學習實際需要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和文化素質(zhì),不斷為教學活動蓄積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才會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師生同樂,才是真正的教育幸事。自我學習是必要的,但“風物長宜放眼量”,教師更應該放出眼光,多與外界交流,積極探索新課改的內(nèi)質(zhì),為學生的全面進步搭建平臺,才會有更高更好的標尺丈量自己。但要想做到“人不知而不慍”,確實需要涵養(yǎng),需要包容,需要更高的境界。品讀經(jīng)典《論語》,就要養(yǎng)“兼收并蓄的包容大氣”。
讀《論語》中表里如一的完美自我。《季氏將伐顓臾》中,當冉有和季路向老師匯報“季氏將有事于顓臾”時,孔子因理由極不正當而批評了他們,“無乃爾是過與?”可冉有狡辯了,“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直截了當?shù)嘏u道:“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即思想高尚的君子,痛恨那些心里想這樣做嘴上卻找理由的油滑之人??鬃釉趹n慮天下無道之時,教育學生應善惡分明,端正自己的言行舉止,而不是心口不一,應該做一個表里如一的完美的人。人,表里如一才會心里坦蕩,俯仰無愧,皎潔光華,才不會像小人那樣斤斤計較個人名利得失,見異思遷,欺上媚下,心中狹促,惶惶不可終日。表里如一,就是一種優(yōu)雅淡定的境界,心境平穩(wěn),舒暢快樂。讀《論語》,讀出表里如一的君子風度,成就表里如一的完美自我,傳承表里如一的優(yōu)雅淡定,那樣,經(jīng)典的內(nèi)質(zhì)就內(nèi)化為我們浮躁的現(xiàn)代人的優(yōu)雅氣質(zhì),才能真正養(yǎng)優(yōu)雅平和的儒雅大氣。
讀《論語》中詩意棲居的優(yōu)雅閑適。《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晳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這里,曾晳描繪的是一種淡泊名利、逍遙自在、無憂無慮的詩意十足的生活狀態(tài),受到晚年孔子的贊譽。表達了一生在仕途上積極進取而不斷碰壁的孔子對生活的寬容豁達、對理想的靈活應對、對生存的詩意熱愛。生活中的我們,都忙碌于追求高遠,浮躁功利,成功時目中無人、躊躇滿志,失敗后灰心喪氣、一蹶不振。對人的生活、人的生存方式?jīng)]有一個客觀、系統(tǒng)而深入的思考,讀了《論語》中關于人的生存方式的構設,現(xiàn)代人何不放慢腳步,優(yōu)雅閑適地詩意棲居在大地上?讀《論語》,就要養(yǎng)“優(yōu)雅詩意的浪漫大氣”。
我們的思想優(yōu)雅閑適了,文明禮儀也會優(yōu)雅閑適起來,生活狀態(tài)也會優(yōu)雅閑適、詩意瀟灑。
平心靜氣讀經(jīng)典,才會逐漸去除文化中的功利浮躁,我們才會變得平心靜氣,科學理性,沉著大氣,自信儒雅,才會養(yǎng)成我們真正自信優(yōu)雅的文化心態(tài),那樣,民族復興才會迎來她美麗的春天。
尚邦云,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北襄陽。責任編校:老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