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是一篇寫景、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的美文,字里行間無不透露作者高超的寫作筆法,湖南岳陽樓也因為這一記名噪至今。大家由《岳陽樓記》想及范仲淹,稱贊之情不絕于耳,但經(jīng)仔細推敲,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并非為寫岳陽樓而寫岳陽樓,表面上,是借此來抒發(fā)自己的理想,實際上是為滕子京唱贊歌。從整篇課文來看,范仲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歌詠滕子京。
一.政績顯著,很有作為。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重修岳陽樓,僅用一年多時間就讓巴陵郡舊貌換新顏,為后世留下千古不朽的人文景觀,被當朝司馬光稱贊為“治為天下第一”。然而這番作為是在怎樣的心境下取得的呢?據(jù)相關(guān)史料記載:在滕子京未到巴陵郡之前,因其擔任涇州知州時,適逢西夏戰(zhàn)事,他動用了公款犒勞守關(guān)將士,遭人彈劾,落得“貪官”的罪名,幸而得到歐陽修、范仲淹極力求情,先后從慶州貶到鳳翔,繼而虢州,后又于慶歷四年春貶至巴陵郡??梢哉f滕子京遭遇坎坷,他是在背負著極大的思想包袱來到巴陵郡的,由于勤勉于政事,終于使原本“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行,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蕭條冷落的巴陵郡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處呈現(xiàn)出“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的生機勃勃、安樂祥和的太平景象。范仲淹用寫景,實則抒情的筆調(diào)把滕子京來到巴陵郡前后的狀況進行對比,目的在于展現(xiàn)他的政績,大力夸贊他的作為,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對老朋友滕子京的由衷褒贊。
二.心胸寬廣,為人坦蕩。
課文第二自然段“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寫出了岳陽樓所見洞庭湖的氣勢雄偉,氣魄宏大,壯觀??戳酥笞屓藶橹男亻_闊,浩蕩心靈,這也是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的目的,被貶官的落寞,郁郁不得志的沮喪心境在這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釋放、排解。滕子京是眾多遷客中的一個,被貶官至此,他的心境與其他的遷客是不是一樣呢?答案是肯定的,“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觀賞景物的心情是不同的。在作者的眼里,老朋友胸懷是寬廣的,為人是坦蕩的。在這里,老朋友不僅能夠排解不如意,還有很大作為。在不到兩年的短短時間里,滕子京就把巴陵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呈現(xiàn)出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良好局面,如果沒有寬廣的胸懷,坦蕩的胸襟,拋開個人委屈,是不可能有如此的成就的。老朋友有如此好的政績,正如史學家司馬光對此稱贊滕子京的成就為:治為天下第一。為什么作者不直接寫出對他的胸懷贊譽,而是七拐八彎,迂回曲折展現(xiàn)?我們清楚地知道,古代文人許多感情不便于直接說出,而是把感情暗含在所寫景物當中,表面寫景,實則抒情,借景抒情,滕子京是一名遷客,遭朝廷一貶再貶,是受排擠的對象,在那個“草木皆兵”的時代,如果直接稱贊、歌頌好友的胸襟,又會落人口舌,有可能還會累及友人,只好直筆曲寫,借寫洞庭湖的闊大氣勢來暗示滕子京的胸懷如洞庭湖一樣寬廣、博大。雖然一再遭貶謫,但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能容得下任何的不快,怨氣;別人的栽贓、陷害、誣告、誹謗都熄滅在寬廣的心胸里。我們在領(lǐng)略滕子京的寬廣胸懷、坦蕩人品的同時,也體會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三.胸懷國家,心系蒼生。
文章第五自然段說:“嗟夫,吾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弊髡咦约嚎嗫嘧穼?,探索,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沒想到這種具有“古仁人之心”的人就在身邊,那就是滕子京?!熬訌R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痹诔⒆龉伲托南道杳癜傩?,被貶官外任,又擔心起國君來了,憂國君身邊小人進諂言,禍國殃民,“是進亦憂,退亦憂”,不論處于任何位置,扮演何種角色,都不忘記自己的志向,以天下為己任,關(guān)心國家,關(guān)心百姓?!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痹囅耄粋€幾經(jīng)獲刑,又被貶官之人,在如此短的時間就使巴陵郡一派祥和,居民安其居,樂其業(yè),如果沒有胸懷國家,心系蒼生的責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志向是不能夠達到的。在此,作者并沒有就此停止,而是按捺不住對老朋友的由衷贊嘆,并發(fā)出要向他看齊的心聲:“微斯人,吾誰與歸?”。
所以,從整篇文章來看,作者范仲淹并不僅僅是為了借老朋友滕子京請他為重修岳陽樓寫文章來表達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理想,真正的目的應(yīng)該是為了稱贊滕子京。
陳小飛,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西贛縣。責任編校:洪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