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貫徹“創(chuàng)新”原則,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必須要改變教學觀念,在寫作教學活動中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
一、以人為本,適當指導
在我工作的幾年里,每一天我都和同學們一起快樂幸福地感受著美好的生活,關注著身邊的點點滴滴。每一雙小眼睛都常常告知我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學校操場種的那棵樹的葉子有兩種不同的形狀呢!”“電視上說,原來有一些雞蛋里面還有另一只雞蛋呢!”“書上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藍血人啊!”一件件喜聞樂見的事情,不正是孩子們的寫作好素材嗎?
鼓勵學生把所見、所聞、所感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許多教師在平時積累和訓練中都會鼓勵學生寫日記、隨筆記錄、小練筆等等,指導學生通過書面語言表達出自己對“新”事物的認知和感想,在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更是為他們今后的寫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而命題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統(tǒng)一命題、半命題、自由命題等。統(tǒng)一命題在作文教學中雖然存在很多不足,但它也存在著積極的一面。在統(tǒng)一命題時,我們必須要做到“統(tǒng)而不僵”,要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出他們最感興趣的作文命題,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寫作的積極主動性,如《我的星期天》、《這一節(jié)課》、《難忘的一天》等等。并且在統(tǒng)一的要求下,還必須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去思考和挖掘,同中求異,激發(fā)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全國特級教師于永正在指導學生寫一篇“我的自述”時,他給學生出的題目是:《(嗬、哈、嘿、唉),我這個人》,讓學生從中選出不同的語氣詞與‘我這個人’搭配成題目,寫成文章。這樣的統(tǒng)一命題既有趣又有新意,更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诮y(tǒng)一命題有局限性,在小學階段中,尤其是中低年級,統(tǒng)一命題作文還是應該少寫,而應該更多地讓學生自由命題,自由發(fā)揮。
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在寫作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指導,并且要擴大指導空間——在游戲、活動、生活中,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情景再現(xiàn)等等教學模式靈活多樣地進行指導。有這樣一節(jié)成功的低年級作文指導課:唐老師在《小兔上市場》的童話作文指導課上,展示出了一個童話場景,指導學生根據(jù)場景中展示出的各種賣菜的小動物的形象先是說一句完整的話(誰在賣什么),然后引導他們具體地用幾句話描述市場上的熱鬧情景、小動物們的動作神情,還有各種食物的特色等等。在這里,唐老師成功地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設身處地進行學習,猶如身臨其境,形成了一種輕松、親切的教學氣氛,為學生開拓了廣闊的創(chuàng)造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除了在課堂上,我們還應該把教學延伸到生活和課外活動中,每時每刻地為學生提供最廣闊的思維空間,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經驗。此外,教師還必須注意引導學生把學習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務求真實,貼近生活。
三、尊重個性,評價得當
教師在批改過程中,要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勞動成果,要遵循“多鼓勵,少批評”、“多就少改”的批改原則。對于學生的作文,教師要給予一定的認同,即便是寫得不太好的作文,教師也要挖掘其可取之處,給予鼓勵。記得有一位學生曾興致勃勃地寫了一篇作文,寫的是他在放學路上做的一件好事,雖然只是“流水賬”式的記事,但我并沒有打擊他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而給予他的評價是“你真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老師以有你這樣的學生為榮,希望你以后能夠繼續(xù)努力,在生活和學習上都可以向前邁步!”除了要避免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自信心外,教師的評語還要有針對性,突出重點,恰如其分,點石成金。
講評是每次寫作的歸納和總結,而講評的目的在于鼓勵同學們互相啟發(fā),取長補短。教師在講評時,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寫作情況展開,然后加以歸納、綜合、分析,重點要突出。同時,講評過程中,也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次作文的看法和收獲,請同學朗讀自己的優(yōu)秀作文等等,通過多元化的講評,可以讓學生學有所成,讓他們分析和總結出自己在作文上的可取之處和改善之處,領悟和歸納出寫作方法,累計更多的好詞佳句,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