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課堂,大舞臺
課前三分鐘演講,它注重了學生個人感受和體驗的抒發(fā),尊重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權(quán),更重要的是學生因此而取得的巨大進步。學生開始是無話可說,現(xiàn)在是滔滔不絕;開始是忸怩拘謹,現(xiàn)在是聲情并茂;開始是不知所措,現(xiàn)在是瀟灑自如。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時說話鍛煉少,得到肯定的機會少,久而久之,喪失了“說”的欲望和“說”的能力。記得我班上的王偉杰同學,輪到他演講時,他第一天說沒準備好,第二天又說沒準備好,第三天說準備好了,但又找不著演講稿了。我知道他比較害羞,我鼓勵他能說多少就多少,但他始終不敢上臺。一天,上課前,他走到我身旁,小聲地對我說:“老師,我可不可以講一個謎語?”“當然可以啦!只要你響亮清晰地表達出來,那就是有進步?!睂τ谶@樣一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學生,首先要保護他“說”的欲望,至于他有沒有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演講主題來演講,那是次要的了。我看到,伴隨著同學們的掌聲走下講臺的王偉杰同學,臉上那一抹微笑是多么地好看。
成語故事、寓言故事、課文改編成話劇、名人軼事、客家文化等等都是學生演講的好素材。演講如寫作,如果給個中心,學生更容易寫出好文章。為此,每個學期初,我都會為學生定好幾個專題,一周一個專題,兩個月一個周期,分組準備搜集資料,展演形式不拘泥于單人,小組展示也可成為學生選擇的一種方式,讓膽小的學生也大膽踏上講臺。這樣,各方面的素材都能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學生上臺也有話可說,展現(xiàn)的形式也多種多樣,課堂也真成了小舞臺。
在這樣一個平臺上學生的參與意識強了,師生互動加強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被激活了。小小的課前三分鐘,給了學生展示才華的平臺,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是一劑催化劑,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
二、小故事,大道理
課前三分鐘,講故事是學生最喜歡選擇的演講形式。一個個短小的故事,寓意深刻,撥動著學生純潔的心靈。
曾記得一個學生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生命的跪拜》,一個母牛在屠戶的尖刀下含淚跪拜,屠戶帶著不解剖開了母牛的腹腔,卻發(fā)現(xiàn)一個成形的牛犢靜靜地躺在那里。屠戶被震撼,掩埋了母牛和牛犢,從此不再殺生。同學們被震撼了,紛紛發(fā)表感言。學生甲說,這篇文章突出了母牛對孩子的愛,在我們的成長中,母親為了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可我們呢,常常視而不見。學生乙說,《生命的跪拜》母牛是替腹中的孩子懇求生命的權(quán)利,我深深感覺到了母愛的偉大。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是有感情的,為了自己還沒有出世的孩子含淚跪拜,這種愛感動了屠夫,也感動了我,這讓我想到了我的母親,母親不管多苦多累都把最無私的愛給予我們,我們應該加倍的回報她。學生丙說,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了母愛是偉大的,雖然母親經(jīng)常在你的耳邊嘮叨,做錯事就打你,讓我們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但是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關(guān)心我們,請大家不要耿耿于懷,珍惜母愛……那一天,學生們談了很多,言語中透著對母愛的理解和感動。
《上山》講述的是一個盲人登山的故事,這個盲人最大的心愿就是登上一座山峰,體會征服與成功的感覺。一路上,他艱難前行,在荊棘與懸崖遍布的山上努力摸索向前,就要到山頂了。突然聽見有人在高呼,“太美了,山頂?shù)木吧懒?!”就誤認為已經(jīng)到了,在做了短暫的停留之后,盲人下山了。他的師傅告訴他,事實上,這次登頂失敗了,只差一步之遙?!爸徊钜徊街b?!”有同學大聲地喊了出來,“太可惜了?”為什么會失敗呢?有同學說,做事不要半途而費,不要被困難所嚇倒。也有同學這樣說,面對他人的誘惑,我們不要輕易相信,不是有這么一句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還有同學這樣說,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不要輕言放棄,我聽過這樣的話,要走100步,走了99步就停止了,也只是走了一半。這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課前三分鐘精彩紛呈,同學們精心選擇的故事關(guān)乎親情、友情、社會萬象。
三、小決定,大改變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朗讀水平普遍都不高,喜歡唱讀,讀書時添字漏字,讀不出語氣、讀不出感情。因此,利用一段時間的課前三分鐘演講,練習朗讀。要求班上每天推出兩人在臺前朗讀詩文名篇,內(nèi)容不限、自由選擇。該活動由語文科代表主持,朗讀過后,必須組織同學們針對朗讀作出評價,適時糾正朗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勵后者。同學們都雙手贊成,尤其是課上特愛朗讀的幾個同學,從他們的笑顏中,我讀出了他們的朗讀激情與熱望。
四、小舉措,大收獲
小演講,大收獲。教學不能只做表面文章,看似熱鬧的課堂未必能讓學生收獲到什么。三分鐘演講在熱鬧的同時更能讓同學收獲到不少東西。學生為演講查資料,找論據(jù),寫稿子,忙個不停,這就說明了語文“三分鐘演講”能讓學生動手動腦,能讓學生增長知識;在演講的過程中更是能鍛煉一個的口才和心理素質(zhì);在臺下聽的同學也能在聽講的過程中,收獲到不同的思想,感受到不同的風格,還能增進對演講同學的了解。
“每堂三分鐘演講”,每個學生輪到一次演講差不多需要兩個月的時間,盡管輪到演講的同學事前要作認真的準備,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一學期每人只準備兩次,負擔不算很重。而天天有人講,天天聽人講,日久天長,耳濡目染。欣賞與被欣賞,感動與被感動,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寫作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提高,對學生走向社會從事各項活動均有很大的好處。再者,每位學生演講完后,學生的掌聲可以激發(fā)教師上課的激情和學生聽課的熱情,為上好每節(jié)語文課營造良好的氛圍。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