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應與具體的活動相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應與具體的學科、具體的環(huán)節(jié)相聯(lián)系。在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習題課教學是整個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實踐,它對學生深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培養(yǎng)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從中汲取廣搏的實際知識和科學研究的方法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習題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對利用習題課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也就不可忽視。
一、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物理課教會學生什么?首先是教會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從而使他們能夠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終能夠獨立地進行自主學習。
1. 例題講解中注重方法指導,讓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
從“主體性教學”的角度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提出”意識及能力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活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學生的學習不能一味地依賴教師的教,“提出問題”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教師向學生提問的單向性,而教師只能起旁敲側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學生要學會提出問題的方法。在例題講解中,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這道題有沒有其它的解法或更簡捷的解法?這些解法可不可以解決其它一些物理問題?有沒有更一般的情形?例如,要測定當?shù)氐闹亓铀俣?,請你設計出測定的實驗方法,器材不限。學生大都會設計出自由落體運動、單擺等測定當?shù)氐闹亓铀俣鹊姆椒?。有些學生就會問:用彈簧秤可不可以測定當?shù)氐闹亓铀俣饶兀克中枰男┢鞑??原理是什么?可行性怎樣?這些有創(chuàng)意性的問題。能提出這樣問題的學生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的問題即使自己暫時不能解決,但在師生、生生互動中終究能解決或成為將來研究的課題。對這些由習題而提出的問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重力加速度與自由落體運動、單擺和重力的聯(lián)系。
2. 習題輔導中創(chuàng)設活躍、民主的教學氣氛,讓學生樂于提出問題
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提出的總的教育原則是“從做中學”。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盡可能把所教授的內容同個人的直接的行為、同情感反應的內容融為一體”。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在“課堂教學劇”中的主角應該是學生,教師在更多的時候應該是一個高明的“導演”。他應該關心怎樣使主角盡情發(fā)揮,怎樣使劇情更加吸引演員和觀眾,讓學生的個人行為及情感反應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努力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平等的發(fā)展空間,讓他們感到無拘無束,盡情發(fā)表不同的看法,提出猜想、假設。也可以進行師生互換角色,由教師扮演提問的學生、陷入困境的學生、粗心大意的學生,聽“小老師們”分析說理。不難想象,在這種環(huán)境里,學生們可以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自己的思維過程,即使是平平常常的學生,也有自己“極其輝煌的時刻”。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推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展開
物理科學體系是由物理概念、規(guī)律組成的,這些概念和規(guī)律都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物理學具有操作性強的特點,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相關的學科。中學生比較好動,對實驗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實驗有濃厚興趣。一方面因為實驗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特別是通過親自操作或親自設計小實驗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在實驗中驗證了所學知識或發(fā)現(xiàn)了新知識。使所學知識得以鞏固,從中也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如果教師抓住了學生的興趣,再進一步引導,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抽象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巧妙設計實驗,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產生懸念,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而在物理習題教學中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摩擦力》這部分內容中,經常會碰到有關比較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關系的題目,此時不妨先設計這樣一個思考題請學生們思考:汽車剎車時,怎樣才能產生最大的制動力。很多學生會直接回答:剎的輪子不要轉動時,制動力最大。教師再指出:一般的汽車都裝有防抱死系統(tǒng),目的就是防止車輪被剎得不轉動。這時學生就會不解為什么要裝這個裝置,這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做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這個簡單的實驗,通過學生自己實驗得出數(shù)據(jù)后,學生就恍然大悟,原來是最大靜摩擦力大于滑動摩擦力的原故。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很容易就能記住兩者的大小關系了,而且還能體會到這部分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