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中招改革多年來,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面臨的問題很多,處境很尷尬,生物甚至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在此形勢下,為了使中學生獲得基本的生物學知識,為日常的生活掌握更多的實用知識和相應的生物學技能,我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突破口,進行了以打造高效課堂教學的有益嘗試,課堂教學局面有了明顯的改觀,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用生物學知識,激發(fā)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學習《傳染病》這一節(jié)的時候,恰逢當時正值SARS肆虐,于是我在報紙、網(wǎng)絡上收集了有關SARS疫情的數(shù)據(jù)及其影像資料,在課堂上呈現(xiàn)給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向學生講述傳染病相關概念、傳播途徑及其預防傳染病的常識、誤區(qū)等。學生“親歷其境”,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本節(jié)生物知識的掌握,又在情感上增強人類戰(zhàn)勝自然的信心。教師也可在課前有計劃地讓學生廣泛搜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信息,引導學生精心選擇典型案例與教材內容相融合,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由學生發(fā)布信息,資源共享。如:在學習《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時結合學生每個人自身的一些外貌特征了解生物的遺傳性狀,讓學生互動交流,學以致用,把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處理得有聲有色,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綜合能力,又極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動力,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精心設計教學,激發(fā)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講“環(huán)節(jié)動物”一章中所介紹的蚯蚓時,先提問學生:我們人是靠什么走路的?又是用什么來觀察外界物體的?這個問題很簡單,同學都能回答出:用腳走路,用眼睛看物體。然后,展示準備好的蚯蚓,問:蚯蚓有腳嗎?有眼嗎?同學回答:沒有。我接著問:那它是怎樣感受外界刺激的?此時學生會產生急求其解的心情,求知欲倍增,教師因勢利導,“當我們上完今天的課以后,大家就明白了”,就這樣來導入新課。
現(xiàn)在使用的教材中,許多內容圖文并茂,言簡意賅,如《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等開放式的章節(jié),如果老師一味去講,索然無味,效果無疑大打折扣。這時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搜集、整理資料,發(fā)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其在老師的主導下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明顯體現(xiàn),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師生互動,小組討論,成果展示,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興趣盎然,教學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如初中生物學中的《血液循環(huán)》一課,這是生物知識的重點、難點?!堆貉h(huán)》的教學目標是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途徑,以及血液在循環(huán)途徑中發(fā)生的變化。根據(jù)這個目標,首先讓學生用手摸到自己心臟的跳動,然后對照心臟模型,講述其結構。其次利用自己制作的復合膠片,依次展示:①心臟的結構(四個腔及瓣膜); ②與心臟四個腔相連通的血管;③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路線;④在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發(fā)生的變化,且用紅色表示動脈血、藍色表示靜脈血。這樣將復雜的血液循環(huán)整體分解成一個個知識點,循序漸進,依次顯示,學生思路清晰,教學效果很好。最后觀看血液循環(huán)錄相帶,全面認識,加深理解。以上教學步驟可以看出,課堂教學在目標指導下將多媒體協(xié)調配合、各展所長、互為補充,運用多種手段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可以使學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能力。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fā)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基于學科特點,我們組織了生物興趣小組,開展力所能及的課外活動,把實踐帶進課堂。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聯(lián)系生活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從問題的提出、假設到方案設計、驗證再到得出結論,均讓學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使課堂教學在和諧、高效的氛圍中進行,學生思維活躍,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如我們開設了校本課程《盆景花卉的栽培》,我組織了我校七年級各班對生物比較有興趣的同學,在各班科代表的帶領下,積極準備花盆、土壤、種子、工具等物資,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學生親自動手配土、選種、澆水施肥、觀察記錄、保護幼苗。同學們很熱情,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綠化、美化了教室,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品質和實踐操作的能力和意識,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