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高中生物所涉及的100多個基礎知識點、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的基本思維和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解題能力。本文就筆者多年的高中生物的教學經(jīng)驗,結合我校學生的特點,談幾點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的幾點對策。
一、要重視“三本”,不要埋頭課外資料
所謂“三本”,即課本、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教育部提出的高考生物試題,從試題的編制到考試的實施,都要有利于中學實施素質(zhì)教育,因此它具有成就測驗的特點,它要測量考生在校學習的結果。高考中的生物,又要有利于高校選拔新生,滿足高等學校生物專業(yè)或其他專業(yè)對新生科學文化素質(zhì)的要求。試題不超過《考試大綱》所要求的范圍??v觀近幾年的高考生物試題,均有近80%的題源于課本。在第一輪復習中,一定要以《考試大綱》為我們復習的指導原則,以教材為我們的復習之本,把課本中的每一章的知識點排列起來,哪些必須講得透徹,哪些可以輕描淡寫,把握好知識點的深度和廣度,嚴格控制超綱內(nèi)容。像“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基因工程”等內(nèi)容,《考試大綱》都有較為詳細的說明,不要隨便提高要求。目前的課外資料,大都大同小異,擇其之一,作為我們的復習用書,這就夠了,沒有必要在大量的復習資料中鉆進鉆出。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所用的《優(yōu)化設計》,可以說包羅萬象,各種題型都已涉及,不失為一本好參考書。在教學中,必須重視“三本”的作用,抓綱務本。在以課本為主的同時,注意避免把課本內(nèi)容機械重復,或“炒冷飯”,要注意利用課本的例題、習題,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思維和品質(zhì),觸類旁通,達到會一題通一片的作用。
二、要重通性、通法,不要死記硬背
按《考試大綱》的要求,高考試題的內(nèi)容依據(jù)高中階段生物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確定,考查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實驗觀察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常用的通性、通法。如對遺傳病的判斷方法:第一步:確定或排除Y染色體遺傳。第二步:判定致病基因是顯性還是隱性,口訣:無中生有為隱性,有中生無為顯性。第三步:確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染色體上。首先考慮后者,只有不符合X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病的特點時,才可判斷為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病。若符合隱性,要用口訣: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來做否定判斷。若符合顯性,用口訣: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來做否定判斷。因此,大多數(shù)生物試題的解法都有規(guī)律可循,生物課本中要記的內(nèi)容也很多,但不能靠死記硬背,由于生物學概念、生物學原理,大多來源于實驗現(xiàn)象再經(jīng)過推理、實驗驗證得來的,知識與知識之間具有很強的邏輯聯(lián)系性。因此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三、要精講、少講、多練,不要以講代學,進行“滿堂灌”
教學,是教學相長、教學互補,是教與學的有機統(tǒng)一。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多動腦、多動手,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墒俏覀冇械母呷锢蠋煟谏险n時,不是以學生為中心,而是以其為中心,讓學生被動跟著老師走,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只看到學生埋頭抄筆記,根本沒有思考的余地,以講代學,喧賓奪主,學生成了教師輸灌的容器。其實,復習中應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運用知識,通過精選、精講例題,介紹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自覺地動腦、動手、動口,大膽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指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閱讀,理順基礎知識;學會把握重點、難點,掌握解題的思想方法;學會糾正作業(yè)及試卷中的常見錯誤和自我檢查等學習方法。
四、要狠抓作業(yè)、試卷的落實,不要放任自由、心慈手軟
對于高三的學生,還沒有必要布置作業(yè),對于不交或抄襲作業(yè)的同學,如何處置?我的體會是:每天必須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作業(yè)(一般以6道單選題、2道多選題、2道非選擇題為宜),這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要以個別同學以沒有時間為由,而不布置作業(yè),或者即使布置,卻不批改,對學生不交作業(yè)、抄襲作業(yè),放任自由,不追究、不過問,長期下去,會形成一股歪風,學生的學習成績就可想而知了。對于每次試卷,要及時講評,及時進行分析??傊?,作業(yè)和試卷,重在落實,落實到人、落實到位。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