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說過:“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边@里的“真”首先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欲要傳達的思想或創(chuàng)作意圖,這里的“路”就是文章中作者的行文思路。只有循著文章的思路閱讀,才能準確把握作品的主旨,品味作者構思文章的匠心和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功力。以下是筆者對小學語文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課堂教學的反思。
《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教學片段
一、檢查預習,初步感知。
師:好,那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巴金。請同學們交流一下課前你對巴金的了解。(小結)這是我們從資料中了解的巴金,現(xiàn)在,讓我們再回到課文中,細細讀讀、品品巴老信中親切的、充滿溫情的語句,你又讀出了一位怎樣的巴金?
二、細細品讀,感受形象。
預設(一):體會巴金對祖國、對人民的愛。
預設(二):體會巴金的為人謙遜。
預設(三):體會巴金的樂于奉獻。
預設(四):體會巴金珍惜時間。
三、總結提升,深化感受。
1.總結:巴金就是這樣一個人,此時此刻,同學們一定心潮起伏,你們想用怎樣的詞語來贊揚他呢?(學生說后,請他們上黑板寫出。)
2.又一次讀巴金寫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我們感受到他是那樣博愛,那樣樂于奉獻,那樣謙虛,那樣珍惜時間。讀這一封普普通通的信,我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著。巴金他的愛感動了家鄉(xiāng)的孩子們,更以他的真誠感動了所有的讀者,感動了全中國。他被評為2003年度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請看評委的頒獎詞。(師配樂范讀。)
3.今天,巴金已經(jīng)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愛,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我們心中。同學們,現(xiàn)在再來讀這首詩,相信你會有更深刻的感受。(出示《敬壽巴老百歲》)
4.再一次總結。
案例反思
《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是一封書信,讀一封信當然要明白寫信人為什么寫這封信,寫這封信想表達怎樣的意思?據(jù)了解,《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是巴金在87歲高齡給家鄉(xiāng)孩子的回信,此時的巴金,已經(jīng)是聲播海內(nèi)外,名揚五湖四海的大作家,享有崇高的聲譽。難道巴金寫這封信就是要讓家鄉(xiāng)孩子知道他是一個“珍惜時間、淡泊名利、充滿愛心、樂于奉獻的人”嗎?
所以當大家循著“巴金為什么要給孩子們寫信?”這個問題去思考教學時,就不難發(fā)現(xiàn),巴金寫這封信的主要目的肯定不是要讓孩子們知道他是怎樣的一個人,而是要告訴家鄉(xiāng)孩子們他對生命的理解和對他們的殷切期望?;诖?,這節(jié)課教學的基點就應該確定為:巴金對孩子們有哪些期望?即期望孩子們“能珍惜時間、能充滿愛心、能為人謙遜、能樂于奉獻”。其中,特別要引導孩子去領會幾個期望之間也不是簡單的并列關系,其核心是領悟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要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就要為人謙遜,就要充滿愛心,就要珍惜時間。
在這樣的解讀下,教師教學中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心語。筆者認為,具體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問“巴金的回信給了你哪些有益的啟示”,引導學生體會要為人謙遜、體會要懂得關愛他人、體會要珍惜時間、體會做人要樂于奉獻等啟示。第二步,接著問“在這些啟示中,作者最想告訴大家的是哪一點,這些啟示之間是什么關系”,引導學生體會只有“樂于奉獻”,才會“為人謙遜”,才會“懂得關愛他人”,才會“珍惜時間”,只有這樣,生命才會“開花結果”。第三步,就問“為了讓我們的生命開花結果,我們應該怎么去做”,接著出示填空練習:“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要 ;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要 ;如果你是 ,就要 ?!?/p>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南化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