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至11月25日,本人參加了深圳市教育局第21期赴美海培班,聆聽了布朗大學近10位教授的講學,參觀了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頓、哥倫比亞、圣文森山等著名大學和美國公立學校、私立學校、特許學校等各類型中小學,走進他們的課堂,觀察他們的教學模式,有了一些切身的感受和思考。
一、對合作學習模式(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s)的觀察與思考
參觀Bishop Henddricken High School、 PomFret School等幾所美國中小學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課堂教學普遍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模式按異質(zhì)分組、充分交流、及時反饋、體驗收獲等四個步驟進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討論交流非常熱烈,或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每個小組成員都不能逃避發(fā)言,老師在一旁進行觀察、指導和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非常放松,思維活躍,教師則在這種寬松的教學活動中達成自己的教學目標,老師們每天上六節(jié)課,卻看不出他們的疲態(tài)。
二、對概念獲得與發(fā)展模式(Concept Attainment and Development Model)的觀察與思考
“概念獲得模式”以布魯納等對思維的研究為基礎,重點關注概念的內(nèi)涵及定義的深層次原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關注的是如何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了解概念的含義并了解概念化過程。“概念發(fā)展模式”則注重如何探究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新的理解,學生自己搜集、整理資料。布朗大學Dan Bisaccio教授給我們上課時就運用了這一模式。首先讓我們每人畫一只螞蟻,我們畫出千奇百怪的螞蟻,教授面帶微笑但未加評判,而是讓我們親自到野外去觀察螞蟻,再自行修改,他告訴我們只有真正了解才能畫得像、畫得準。他又讓我們自主設計一個問題到校園去訪問同學,我們組當時就設計了“一棵樹上的樹葉為什么五顏六色?”同學們給出的答案也五花八門。一堂課下來,我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
三、對拋錨式教學模式(Anchored Instruction Model)的觀察與思考
“拋錨式教學模式”又稱“實例式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確定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也就意味著整個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進程的確定?!皰佸^式教學”由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討論交流——效果評價。參觀Bishop Henddrichen高中時,我們觀摩了一堂物理實驗課。老師將學生制作的袋載雞蛋的實物模型由教學樓頂往下拋,看誰的雞蛋不破。老師將造型各異的學生作品一件一件往下拋,學生在樓下觀察實驗結果,現(xiàn)場氣氛非?;钴S,在快樂的體驗中他們學習了重力、阻力、彈力等物理知識。
四、對薩奇曼探究模式(Suchman inquiry model)的觀察與思考
“薩奇曼探究模式”由薩奇曼提出,他認為科學家用來解決問題、探索未知的理智策略可以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探究的方法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參觀Highlander Charter School時聽了一節(jié)科學課,老師把科學和工程學聯(lián)系在一起,應用觀察法和實驗法,讓學生動手用兩張紙折疊一個塔,要求支起灌滿水的礦泉水瓶。學生們忙得不亦樂乎,結果有一半學生成功,一半學生失敗。實驗的同時,老師讓學生每人用一張紙條作記錄、寫分析,最后編寫海報貼在教室墻壁上。
五、對角色表演模式(Role Play Model)的觀察與思考
“角色表演模式”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為角色表演的主體,通過行動解決問題。先將問題找出來,再演示這個問題,然后進行討論。參觀Sturgis Charter Public School時,我們走進一間課堂,老師正在叫每一對同桌同學給對方系鞋帶,一人口述過程要求,一人動手,然后互換角色進行,很多同學都配合得很好,過程輕松愉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角色的分析和討論與角色扮演自身同等重要。
學校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某種舊有的基本技能,而應該讓學生們意識到他自己所具備的全部潛在資質(zhì),通過學習到的技能,最大限度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而為社會造福。學校教育的最基本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視野寬廣、學識完整、具備人文胸懷的公民,而非目光短淺、專業(yè)單一、自私狹隘的機器工具。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