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驗式教學是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一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教師可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問題,創(chuàng)設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的情境,師生之間可換位思考,換位行為,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實踐調查,學生在體驗中理解、掌握知識,豐富情感,并運用所學的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做到學以致用。
[關鍵詞]思想品德;體驗式;換位行為;實踐調查;實際生活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本上的知識和理論是抽象的,要去親身參加實踐才能深刻地加以認識和理解,把書本上的知識變?yōu)樽约旱膶嶋H才干,增長智慧,提升能力,用學到的知識指導生活,豐富生活,理論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這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绑w驗式教學”是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一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
一、體驗式教學法與思想品德課結合的必要性
思想品德課教材中較多的是一些政治理論,相對而言比較枯燥,對于抽象的理論、嚴密的邏輯,學生難以直觀把握,所以在傳統(tǒng)的從理論到理論的教學模式下,很難讓學生參與教學,更談不上主動學習實現(xiàn)師生互動了。而體驗性學習摒棄枯燥的說教,通過各種體驗活動將學生由課本引向自然、引向生活、引向社會,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體驗感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知識。另外,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表明新課程把學習“只能意會”的知識提到了重要地位。調節(jié)心境、培養(yǎng)意志、全面看待氣質等,這些知識必須通過學生的親自參與、獲得親身體驗才能習得。從德育目標來看,由于政治課特定的教學內容,嚴肅、抽象,有些內容還遠離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這就容易造成學生對學習這門學科時,會產生特殊的心理障礙。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引入、創(chuàng)造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體驗式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
1.靈活設置教學情境。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實質、重點、難點,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問題,創(chuàng)設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的情境,扣動學生心弦,激活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成功需自信》時,完全從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入手,教師可設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首先,學生講述自己的成功經歷,從學生的講述中歸納概括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成功離不開勇敢,勇敢需要自信;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自強不息的力量;自信是充分挖掘自身潛能的前提條件。其次,學生自我介紹,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優(yōu)點、缺點以及優(yōu)缺點對自己的影響,介紹自己最自豪的事情。從學生的介紹中歸納出:學會欣賞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在生活中積累成功、體驗成功;正視缺點和不足,想辦法加以克服和彌補,使之變弱為強;必須克服自卑。
2.師生之間換位思考,換位行為。教師可選擇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比較密切、知識理論淺顯易懂的章節(jié)交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備課,課堂上學生在講臺上講課,教師坐在講臺下聽課。第一,學生對這種上課方式感到新鮮,會主動積極地閱讀教材,分析教材,從中找出不明白的問題尋求幫助,請教老師,與同學討論,提升自學能力。第二,學生站在講臺上過了一把教師癮,體驗到了當老師備課的不容易、講課的辛勞,從而真正理解尊重老師的意義,更進一步地理解教師教給我們知識、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教師的愛是無私的、要尊重教師的勞動等道理。第三,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增進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與交流,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例如學習《生活處處有情趣》時,選擇這種方式,學生在講臺上表現(xiàn)很好,一個個充滿自信,在講課過程中有提問,有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對知識的歸納與總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實踐調查體驗。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實踐調查,如環(huán)境保護與污染調查、人民生活水平調查、青少年違法犯罪調查等等,撰寫調查報告,為課堂教學服務。例如在學習《感受共和國的巨變》這一節(jié)時,指導學生對人民生活的變化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各個層次,調查范圍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時間段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到現(xiàn)在。調查完畢,寫出調查報告,在課堂教學時,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調查結果。通過這種方式教學,學生很容易地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巨大變化,從而感受到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
責任編輯 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