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階段教師進行文學作品教學時,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誤區(qū),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標”,突破應試教育框架,語文教師要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欣賞閱讀能力,以此來提高文學作品教學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理解能力。
【關鍵詞】文學;個性閱讀;誤區(qū);對策;對話
當前的初中語文教材,文學作品不少,也吸引這一年齡階層的學生。但目前,教師在文學作品的教學中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要知道,教師進行文學作品教學不只是為了考試,不只是為了成績。要考慮到學生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培養(yǎng),要顧及學生以后學習和生活中的閱讀。在此過程中,如果教師思想認識不對,采用方法不當,就會出現(xiàn)一些誤區(qū)。
一、中學文學作品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
1.應付考試省略教學內(nèi)容,簡化教學形式
課本中散文、小說、詩歌、戲劇都有選入,但多考前兩者,后兩者基本不考。一些教師就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即使教也是非常簡單,介紹文學常識,選一兩篇作品走馬觀花般上上就算了。其實文學作品有它獨特的特點,文學作品在形象上、思想上、情感上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文學作品的閱讀在于喚起學生們對作品的內(nèi)容理解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借助于自我的聯(lián)系與想象,引導學生們整體感覺文學作品中的美。教師無論不教還是簡單地教都起不到真正的效果。知識的積累談不上,更不要提能力的培養(yǎng)了。
2.應對考試固定教學內(nèi)容,忽略教學環(huán)節(jié)
散文和小說是考試中的“??秃唾F客”,經(jīng)常考,份量重。教師無論上課還是練習花的時間就比較多。講得細,練得多,抓得緊。以小說考查為例,經(jīng)??嫉氖枪适虑楣?jié)的概括、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人物的性格特點、人物描寫的方法等。那么一些教師就在這些方面窮形盡相地講解,拖沓冗長地分析,再讓學生去背誦記憶,忽略了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結(jié)果,好端端的文學作品就像一只美麗的天鵝被肢解了,肢體器官孤零零地擺在臺上。這樣的文學作品教學,不但使學生鑒賞和審美、想象和聯(lián)想的能力沒有得到培養(yǎng),反而會降低其閱讀興趣。
二、加強文學作品教學的對策性思考
1.教師提高思想認識,突破應試教育框架
現(xiàn)代教育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導很關鍵,教師如果眼中只看到考試和成績,勢必會將學生引到應試的“死胡同”里。不能只顧及考試的成績,不能只顧及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不能只顧及學生當前的學習。教師要有教育全局觀,要用更高更遠的眼光去看待文學作品的教學。學習是一個從量變到質(zhì)變,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語文學習也是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中學階段教學有它的整體性,初中相對于高中而言容易而簡單,初中不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高中需要,不考查的高中要考查,即使不為了考試,學生以后生活中也會接觸到文學作品,學生的欣賞閱讀的能力要培養(yǎng),是非善惡的判別能力要增強,審美素養(yǎng)要提高,教學時要突破應試教育框架,看到知識的整體性,考慮到學生長期全面的需要。
2.教師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欣賞閱讀能力
古語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說明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是個非常個性化的閱讀體驗過程。如學生閱讀的《西游記》,對于孫悟空這一形象,每個人對他的評價都是不一樣的,有人說他是妖,沾染一身的妖氣;有人說他是魔,以七十二變禍害過不少的事物;有人說他是神,點化幫助過他人,等等。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每個學生都從自我感受和形象入手,憑借著他們的自我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而達到對作品形象的不同的理解。
要實踐這個過程,閱讀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倡教師對教材進行多元解讀,對于文學作品的閱讀同樣如此。文學作品中的內(nèi)容、情節(jié)、意象、意境,正是因為具備了多元解讀的多義多層性,給了讀者想象馳騁的空間。因此,語文教師應向?qū)W生提倡多樣的閱讀形式,也鼓勵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其次是對話,這是新課標針對閱讀教學提出的一個關鍵詞。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以文學作品的為媒介進行的師生、生生對話。
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中的引導,適當鏈接相關背景知識,及時捕捉、歸納有價值的觀點,教師要為學生閱讀活動的開展提供方便和機會,接受不同的見解,能啟發(fā)學生多方面思考問題,從而促使其內(nèi)省,適時調(diào)整思維方向和方式,逐漸將對話引向深入。鼓勵并推行學生在文學作品教學中的對話,有助于他們排除其內(nèi)在和外部的不利因素的干擾,在輕松自由的對話中,學生增強了自信心和能動性,就能在閱讀理解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獲益。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