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利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病急、變化快,隨時可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和各種嚴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導致心臟驟停死亡[1]。因此,在臨床工作中密切觀察病情、積極搶救、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F(xiàn)將AMI病人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6月~2011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4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WHO診斷標準。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40~80歲,平均65歲;其中廣泛前壁心梗15例,前間壁心梗11例,下壁右室心梗6例,高側壁心梗5例,正后壁3例;按Killip(NYHA)分級,心功能Ⅰ級20例;Ⅱ級13例;Ⅲ級4例;Ⅳ級3例。合并高血壓25例,糖尿病10例,其他疾病3例。
1.2臨床治療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吸氧、心電監(jiān)護,觀察呼吸、血壓、心率、心律變化。休克患者監(jiān)測肺毛細血管楔壓和中心靜脈壓。12 h內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溶栓治療,持續(xù)胸痛患者靜滴硝酸甘油,必要時可給予鎮(zhèn)痛劑、鎮(zhèn)靜劑。心律失常者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
1.3結果40例患者中好轉出院37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心律失常2例,心源性休克1例。
2.1急性期護理①搶救護理:立即進行快速有效的搶救措施,12 h內應絕對臥床休息、吸氧,連續(xù)心電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等,建立有效的靜脈輸液通道,做好記錄,快速采血送檢。備好各種搶救儀器和藥品,配合醫(yī)師緊急搶救。吸氧立即給予吸氧。猝死病人要迅速進行心肺復蘇,即刻給予氣管插管加壓給氧。呼吸困難和血氧飽和度降低者給予間斷或持續(xù)鼻導管面罩吸氧,氧流量2~6 L/min,持續(xù)高流量吸氧3~5 d ,以后間歇吸氧,流量為1~2 L/min。如果出現(xiàn)左心衰竭,可采用乙醇濕化或加壓給氧。②嚴密監(jiān)測病情變化:嚴密觀察血壓、心率、末梢血液循環(huán)、意識神志、皮膚溫度、尿量等情況,時刻警惕休克發(fā)生。如疼痛緩解而收縮壓仍低于80 mmHg,有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細而快、大汗淋漓、尿量減少(<20 mL/h)神志恍惚、反應遲鈍,甚至暈厥者,則為休克。立即作常規(guī)心電圖,必要時加做V3R、V7、V8、V9等,進行連續(xù)心電監(jiān)測,每15~30 min記錄1次生命體征。心律心率的監(jiān)護,早期突然出現(xiàn)的心律失常,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多發(fā)生在起病1~2 d,特別是24 h內,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故應及時發(fā)現(xiàn)心率和心律變化,及時記錄。立即通知醫(yī)師,并準備好急救藥物和搶救設備,保留靜脈通道,協(xié)助醫(yī)生搶救。有高血壓80 mmHg以下,脈壓小于22.5 mmHg者警惕休克的可能。尿量<20 mL/h,血壓值下降20%以上者應警惕休克的可能;無高血壓者若收縮壓下降表明腎血流量灌注不足,應以調整血容量及血壓,糾正休克。③疼痛的護理:嚴重疼痛可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鎮(zhèn)靜劑,遵醫(yī)囑給于哌替啶50~100 mg肌肉注射或嗎啡5~10 mg皮下注射,硝酸甘油0.3 mg或硝酸異山梨酯5~10 mg舌下含化或持續(xù)靜脈滴注。④合理飲食:起病后4~12 h內給予流質易消化、含較少脂肪、少產(chǎn)氣食物為宜。限制鈉的攝入量,低脂、清淡、富含纖維素、易消化的飲食。宜少量多餐,不宜過飽,忌食刺激性食物,同時鼓勵病人多飲水,并強制戒煙[2]。
2.2恢復期護理①保持大便通暢:給予合理膳食并做好家屬的飲食宣教,及時增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適當按摩腹部以促進腸蠕動[3]。對臥床患者,指導床上排便,可服用緩瀉劑。嚴重病人要有護理人員協(xié)助并在心電監(jiān)護下進行。可用開塞露塞肛,必要時可予溫鹽水低壓灌腸[4],操作前給病人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另外可增加腸蠕動藥物,如嗎丁啉10 mg或西沙必利5~10 mg餐前0.5 h服。②康復鍛煉:恢復期應鼓勵病人在床上行肢體活動,待穩(wěn)定后可做被動與主動運動,心率不能低于50次/min 或高于120次/min 。5~7 d后可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時間,如病室內行走等,切忌過勞。若有其他并發(fā)癥,應延長臥床休息時間。③心理護理: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正確引導患者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情緒對待疾病,建立康復信心。限制探視,保證患者充分休息,對精神過度緊張者適量應用鎮(zhèn)靜藥。④健康教育:心肌梗塞危險因素包括吸煙、血脂代謝異常、高血壓、肥胖、糖尿病、腎臟病、過多生活壓力等。故應鼓勵病人改變生活方式,戒煙、低鹽低脂飲食、適當鍛煉身體、充足睡眠與休息、保持精神愉悅;寒冷時節(jié)注意御寒保暖,氣溫驟降時減少室外活動;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在醫(yī)生指導下堅持服用藥物(如擴張冠狀動脈藥、抗凝藥及抗心律失常藥等);忌暴飲暴食,不吸煙、少飲酒、保證充足的睡眠,節(jié)制性生活;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定期體檢。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常見的血管急癥之一,各種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和誘發(fā)冠狀動脈痙攣的外在因素,都可導致冠心病患者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所以囑患者出院后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不喝酒、不吸煙,要保持適當?shù)捏w育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低鹽低脂飲食,積極科學地治療高血壓、肥胖癥、高脂血癥、糖尿病,有效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加重,減少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26-227.
[2] 劉冬.淺談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復護理[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4,25(13):70.
[3] 高柏青.老年冠心病猝死誘因調查及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2,33(1):17.
[4] 王景偉, 趙立新,王文杰.急性心肌梗塞死亡誘因的預防和護理[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3,12(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