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粉霞 程亞利 張延峰
支氣管哮喘(哮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炎癥性疾病,為兒科常見呼吸道疾病之一。其病理基礎為氣道的慢性炎癥,貫穿于哮喘的整個過程[1]?;純何胂鄳儜?、感冒、氣候變化、情緒改變及劇烈運動等因素,引起氣道炎癥加重,氣道黏膜水腫,炎性細胞浸潤,平滑肌痙攣收縮,從而導致哮喘急性發(fā)作,嚴重時可危及患兒生命[2]。目前,吸入療法已成為防治哮喘的首選方法,但吸入療法藥物的選擇,吸入工具的類型等仍未達成一致。本研究對2010年12月-2011年6月延安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4例哮喘患兒,采用沙丁胺醇聯合丙酸氟替卡松霧化吸入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4例哮喘患兒,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全國兒科哮喘防治協作組制定的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guī)診斷標準。排除本次治療前使用過β2受體激動劑及糖皮質激素的患兒,排除合并心、肝、腎等臟器重大疾病患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64例患兒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齡6個月~12歲,平均(3.8±1.1)歲;對照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7個月~13歲,平均(4.1±1.2)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在入院后給予輸液、抗感染等對癥支持治療,有必要時給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等綜合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沙丁胺醇+丙酸氟替卡松治療。給予沙丁胺醇溶液0.25~0.5 mL+生理鹽水2.5 mL驅動霧化吸入。沙丁胺醇劑量根據年齡而有所區(qū)別,6歲以下患兒每次100 μg,6~10歲患兒每次200 μg,10歲以上患兒每次300 μg。每次霧化吸入治療 10~15 min,2 次/d,連續(xù)治療 4 d。每次霧化吸入治療后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氣霧劑噴霧1次,丙酸氟替卡松每噴125 μg。治療過程中密切關注患兒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哮鳴音等的改善情況。
1.3 療效標準 參考陳德暉等的相關標準進行[3],即用藥治療24 h內,患兒咳嗽、呼吸困難、氣喘等臨床癥狀消失,查體見肺部哮鳴音及濕音消失為顯效;用藥治療72 h內,患兒咳嗽、呼吸困難、氣喘等臨床癥狀顯著減輕,查體見肺部哮鳴音及濕音顯著減少為有效;用藥治療72 h后,患兒咳嗽、呼吸困難、氣喘等臨床癥狀未見改善甚至加重,查體仍可見肺部哮鳴音及濕音為無效??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以t檢驗分析計量資料,以χ2檢驗分析計數資料,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顯效16例,有效6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68.8%。觀察組顯效21例,有效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6%。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比較 對照組咳嗽消失時間(5.5±1.5)d,喘息消失時間(4.3±0.5)d,呼吸困難消失時間(2.2±0.8)d,肺部哮鳴音消失時間(4.5±2.0)d。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4.0±1.7)d,喘息消失時間(2.9±0.3)d,呼吸困難消失時間(1.6±0.9)d,肺部哮鳴音消失時間(3.4±0.3)d。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肺部哮鳴音消失時間顯著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肺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對照組首次治療后60 min最大呼氣峰流速變異率(PEFR)為(171.3±70.1)L/min,末次治療后60 min PEFR為(259.7±85.4)L/min。觀察組首次治療后 60 min PEFR為(171.3±70.1)L/min,末次治療后 60 min PEFR為(259.7±85.4)L/min。觀察組末次治療后 60 min PEFR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兒童哮喘為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多由變應原或其他因素引起急性發(fā)作。近年來支氣管哮喘在兒童人群中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已成為嚴重影響兒童生長發(fā)育及身心健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消除氣道炎癥、降低氣道反應性為小兒哮喘治療的關鍵所在。糖皮質激素及支氣管擴張劑聯合霧化吸入已成為治療哮喘的首選治療方法之一[4-5]。
丙酸氟替卡松氣霧劑為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具有脂溶性,氣道吸入后,可與氣道黏膜皮質激素受體結合,發(fā)揮局部抗炎作用??梢种平M織中細胞生長因子及趨化因子的合成及釋放,使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上的肥大細胞顯著減少,且可通過再分配作用使T淋巴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進入其它部位,減少血循環(huán)中的數量。此外,還具有抑制激肽及5-羥色胺引起的炎性反應,降低血管通透性,減輕粘膜水腫。
沙丁胺醇為選擇性β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可選擇性興奮氣道平滑肌及肥大細胞膜表面β2受體,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舒張氣道平滑肌,減少炎性細胞及介質的釋放,增加氣道上皮粘液清除劑纖毛擺動。兩藥合用可發(fā)揮協同作用,且通過霧化吸入的方式給藥,局部藥物濃度更高,治療效果更佳。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沙丁胺醇聯合丙酸氟替卡松霧化吸入治療兒童哮喘,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可顯著改善哮喘的各項臨床癥狀及體征,肺功能恢復良好。提示沙丁胺醇聯合丙酸氟替卡松霧化吸入治療兒童哮喘療效可靠,安全方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房伶.丙酸氟替卡松100 μg/沙美特羅50 μg治療小兒哮喘療效觀察[J].中華現代醫(yī)學與臨床,2006,4(12):83-84.
[2]林科雄,王長征,錢桂生,等.不同療效指標對評價支氣管哮喘療效的作用探討[J].中華內科雜志,2004,43(3):218-219.
[3]陳德暉,翟鶯鶯,林育能,等.硫酸沙丁胺醇在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10):967-970.
[4]李振國.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聯合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18):1-2.
[5]韋艷姬.沙丁胺醇聯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療哮喘患兒42例療效觀察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