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悅崔林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9)
程式語是語法、語義和語境的結合體,有著較為固定的語法結構限制、穩(wěn)定的搭配意義和特定的語用環(huán)境。英語中70%的自然話語中是通過程式語組合來實現(xiàn)的。它們對語言的熟練使用有直接影響,對學習者語言的地道性起關鍵作用。因此,近些年程式語的研究已成為一個熱點。關于程式語的研究從不同的視角涉及語法學、語料庫語言學、第二語言習得、外語教學等眾多領域;研究的問題包括程式語的界定和功能,程式語的概念,程式語使用,程式語教學。在此有必要對程式語的研究作全面回顧和梳理,以促進我國程式語的發(fā)展。
1924年Jesperson首次提出“程式語”這一名稱。此后,學者們根據(jù)不同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對其命名:詞塊、(預制)語塊、詞匯短語、公式(化)語(言)、程式(短)語、慣用語、固定用語、(詞匯)組塊、套語、程式化序列、多詞單位、復現(xiàn)組合等。
程式語范疇的界定有不同的標準。Nattinger&De Carrico從結構上來界定認為其包含四類。Lewis則劃分地更為清晰且涉及的范圍更廣地判定程式語也包括四類。國內(nèi)學者段士平(2008)建議從程式語共現(xiàn)的頻率性、程式語儲存和提取的整體性以及程式語可記憶的韻律性三個方面來界定。徐泉(2010)概括的比較全面從(1)形式上(2)結構上(3)語義上(4)語用上(5)使用上來界定。在此我們看到了對程式語的定義和范疇的界定的宏觀畫面。本文認為程式語是集語法、語義和語境為一體的,有著較為固定的語法結構限制的、穩(wěn)定的搭配意義和特定的語用環(huán)境。
從程式語的縱向研究來看,例如段士平(2008)根據(jù)從中國期刊網(wǎng)(CNKI)上搜索的相關學術期刊來看,從1997年至2007年8月期間,有關程式語研究的文章共20篇且逐步增加。他得出,2002年之前幾乎沒有有關程式語教學研究的文章;2002年至2005年該方面的文章開始出現(xiàn),平均每年3篇;2005年之后,相關研究大量出現(xiàn),迅猛發(fā)展,呈現(xiàn)出多緯度、多視角的動態(tài)畫面。還有黃燕,王海嘯(2011)重點回顧、分析2000—2009年這10年間刊登在國內(nèi)13家外語類核心期刊上的程式語研究文獻??偨Y出這10年間發(fā)文量雖有起落,但總體呈上揚趨勢??偠灾?002年以前程式語發(fā)展緩慢,2002-2005年間程式語發(fā)展平穩(wěn),2005年之后發(fā)展迅速至今。
程式語言的橫向發(fā)展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王立非,張大鳳(2006)認為二語程式語應從三個視角研究:1)語法學2)語料庫語言學3)心理語言學。語法學是最早的研究方法,語料庫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是目前的熱點。段士平(2008)則認為二語程式語的研究視角逐步從應用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轉向語料庫語言學等多角度。程式語的研究已呈現(xiàn)出跨學科與多學科綜合的趨勢。
本文梳理了最近幾年刊登在國內(nèi)核心期刊上關于程式語的文章來回顧程式的最新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程式語的心理現(xiàn)實性,構式語法下的程式語和程式語的應用研究。由于認知心理語言學的發(fā)展,也使程式語也有了新的研究視角,所以程式語的心理現(xiàn)實性和構式語法下的程式語越發(fā)受到關注。理論指導實踐,程式語的應用研究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程式語的研究就受到很高的關注,但心理語言學角度的的程式語,還是一個年輕的研究領域。目前心理語言學視角下的程式語研究主要是理論支持,還需要得到實證方面的驗證。目前,有關程式語的實驗研究的主要范式包括:反應時范式、語音研究、眼動儀范式及其腦電位相關實驗研究。
首先國外學者從程式語的語音加工角度說明程式語加工的整體性。Schmitt(2004)等根據(jù)程式語的語音標準設計了實驗來研究并且證實了程式語的心理現(xiàn)實性。國內(nèi)學者蔣楠(2007)用心理語言學中的在線語法判斷任務對程式語進行語法判斷的反應時實驗來研究程式語的加工速度和心理表征情況。實驗提出假設并且研究結果證實了這一假設,從而證明程式語具有心理現(xiàn)實性。相比其他研究此研究方法脫離了語境,會在表面效度方面有些不足。張輝(2006)運用“事件相關電位”技術,研究漢語熟語理解的神經(jīng)機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此后程式語的心理現(xiàn)實性研究發(fā)展到對二項式短語加工過程地研究。Siyanova(2009)就通過研究二項式短語的加工過程提出了實驗假設。實驗結果支持該假設而且有很重要的發(fā)現(xiàn)。此后中國的兩位學者詹宏偉、宋慧娜(2012)基于中國E F L學習者對二項式短語的反應時實驗,采用自定步速閱讀任務,對程式語的心理現(xiàn)實性進行討論和分析,最后筆者得出了很明確地結論。以上的這些實驗研究都為程式語的心理現(xiàn)實性研究做出了貢獻。
隨著語料庫語言學、語言習得研究尤其是認知語言學的迅速發(fā)展,一種新的語言學理論脫穎而出,這就是構式語法理論。該理論為描述程式語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框架,在有關程式語的習得與加工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熊學亮教授(2009)解釋了構式語法產(chǎn)生的原因。陸儉明教授(2011)也認為程式語與構式的結合是很必要的,程式語可以看成是構式的有機組成成分。戴曼純(2012)則對程式語和構式做了具體的解釋。
程式語在語言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成為語言學界日益關注的課題,也愈來愈多地受到語言專家和教師的重視。程式語不僅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學習途徑,而且程式語教學也成為外語教學的一種新方法。在此從聽力、口語、翻譯三個方面對程式語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作以論述。
分析程式語在聽力理解中的應用,馮蘭(2012)通過對比試驗、問卷調(diào)查等方式探討程式語記憶策略對發(fā)展學生聽力能力的有效性。對比實驗研究表明,英語程式語對幫助學生解碼語音信息、提高聽力理解效率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分析程式語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原萍和郭粉絨(2010)就程式語和口語流利性做了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交流者可以以整體快速提取程式語,因而提高語言的流利性,進而增強交流者使用英語交際時的信心。
程式語在翻譯中的應用是一個新領域。李洋和王楠(2012)研究分析了譯員如何運用程式語,并在同傳過程中運用程式語實現(xiàn)三種緩解效應以減輕腦力資源消耗壓力,使用時直接提取而無需語法分析和生成。
通過本文的梳理我們可以預計,該領域的研究將會呈現(xiàn)如下幾個發(fā)展趨勢:1)程式語研究的重心將會從語言本體、教學轉向?qū)W習者主體,特別是影響學習者的復雜的內(nèi)部與外部因素、學習者的心理過程和認知系統(tǒng)。2)程式語研究的方法,將更加多元化、規(guī)范化。借助于語料庫、統(tǒng)計分析、認知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和方法,二語程式語理論應用于英語教學實踐的研究將更為明確化和具體化。3)程式語研究的內(nèi)容,二語程式語的研究會呈現(xiàn)多層次的、多方位的、跨學科與多學科綜合的趨勢,其研究視角和思路將會進一步拓展。4)在程式語的應用研究方面,程式語將會與語言的更多方面有接口。
本文梳理了程式語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未來研究的發(fā)展方向,意在呼吁更多研究者上下求索。程式語雖然受到學者們的重視,但總體來說,關于程式語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它需要也值得研究者們更多的關注和投入,進行深入和系統(tǒng)地探索。
[1]Jiang,N.A.N.&T.M.Nekrasova.The processing of formulaic sequences by second language speakers.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7,91(3):433-445.
[2]Schmitt,N.&Underwood,G.Exploring the Processing of Formulaic Sequences through a Selfpaced Reading Task[A].In Schmitt.N.(Ed.).Formulaic Sequences:Acquisition,Processing,andUse [C].Amsterdam :JohnBenjaminsPress:2004,173~189.
[3]Siyanova,A.,Conklin,K.&Van Heuven,W.An ERP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cessing of Binominal Expressions in Sentence Contexts :Safe and Sound vs.Sound and Safe[R].CUNY2009,UC Davies,USA.
[4]段士平.國內(nèi)二語語塊教學研究述評[J].中國外語,2008,(4):63- 74.
[5]戴曼純.語塊學習、構式學習與補丁式外語教學[J].外語界,2012,(1):52-60.
[6]馮蘭.語塊記憶策略對英語聽力能力發(fā)展的有效性研究[J].外國語文,2012,(3):139-141.
[7]黃四宏,詹宏偉.語塊認知加工研究的最新進展[J].外國語,2011,(2):64-71.
[8]黃燕,王海嘯.二語語塊研究的“中國圖景”:語塊研究的現(xiàn)狀與前瞻[J].外語界,2011,(3):74-81.
[9]李洋,王楠.預制語塊對同聲傳譯的緩解效應研究[J].外語界,2012,(1):61-67.
[10]陸儉明.再論構式語塊分析法[J].語言研究,2011,(2):1-6.
[11]馬廣惠.詞塊的界定、分類與識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1):3-6.
[12]王立非、張大鳳.國外二語程式語習得研究的方法進展與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5):17-21.
[13]衛(wèi)乃興.基于語料庫的對比短語學研究[J].外國語,2011,(4):32-42.
[14]徐泉.外語教學研究視角下的語塊:發(fā)展與問題[J].中國外語,2010,7(2):75-79.
[15]熊學亮.增效構式與非增效構式——從Goldberg的兩個定義說起[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5):323-328
[16]原萍,郭粉絨.語塊與二語口語流利性的相關性研究[J].外語屆,2010,(1):54-6
[17]詹宏偉,宋慧娜.L2語塊的心理現(xiàn)實性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2,(2):7-12.
[18]張輝.漢語熟語語義加工的認知與神經(jīng)機制的研究[J].南京: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南京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