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人
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語文對于高中學生來說,直接關系到他們的高考與升學,而且語文是我國教育中的“百科之母”,從理論上應該更加重視,但為何個別學生依然不能將語文學好呢?究其原因,正是因為他們在課堂內(nèi)沒有得到適合自己需要的知識與學習方法,導致了他們的語文成績不堪入目。所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適合需要”的課堂已經(jīng)變得非常重要。那么,在高中語文課堂內(nèi)如何為學生創(chuàng)建適合他們需要的課堂呢?筆者認為做好以下三點將更好的為學生創(chuàng)建“適合需要”的課堂:
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適合需要”的課堂,首先就要掌握學生需要什么,才能真正的對癥下藥。新課程標準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要想教學效率穩(wěn)固提高,必須對每一位學生的需求都能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筆者建議,在每一學期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讓學生在課內(nèi)對自己的需求進行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教師再進行收集、評價與總結(jié)。具體做法是:在課前的二十分鐘讓學生對新的語文課本進行快速閱覽,并將自己認為是學習的難點進行大概的記錄;在接下來的二十分鐘的時間里,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新學期的語文課究竟要怎樣來實施”,讓學生為語文課堂出謀劃策,而這短短的二十分鐘的時間里,教師還要將學生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做一個詳細的收集與整理,并做好記錄,以便以后的語文教學。本堂課以后,教師要做的,就是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滿足學生的需求,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比如在收集起來的學生問題中,大多數(shù)的學生對作文的學習與提升感到十分的困難,而作文在語文高考中又占了相當高的分數(shù)比例,所以,他們希望在今后的作文課中能有更有效的方法來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為滿足學生需求,幫助他們提高作文水平,打造“適合需要”的優(yōu)質(zhì)課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如經(jīng)典文學賞析、經(jīng)典作品閱讀等等,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不可能有相同習慣的學生,因此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習慣,但并不代表他們的學習習慣就是最好的,最適合的。作為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便更好的創(chuàng)建“適合需要”的課堂,幫助高中生更好的學習語文。教學中有個別學生對語文沒有興趣,那么教師就要以能夠激發(fā)與提高學生對語文興趣的教學方法,讓枯燥無味的語文課變得有聲有色,比如借助于現(xiàn)在的多媒體教學,能夠很好的起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作用,且充滿了趣味性,讓學生在一開始就能保持對語文的積極性。當然,在學生中還有個別學生對語文有足夠的興趣,但是學習效率卻不高,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并一味的認為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適合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先要對他們進行疏導,以便他們能放下固執(zhí)的心,再為他們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傳授給他們,這樣一來,學習效率也就逐漸提高了,學習也變得事半功倍了。除此之外,語文中的散文與文言文的教學是不相同的,教師不能將兩者的教學方法機械照搬,相反是要靈活運用,根據(jù)學生所需,在課堂中標新立異,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必然存在的,在教學中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真正為每一位學生打造“適合需要”的課堂。有的學生在初中升高中時,語文底子比較薄,這導致他們在高中語文課堂內(nèi)更難做好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更應該給予他們關懷,并逐步幫助他們建立起學習的信心。眾所周知,如果人沒有信心,是不可能將知識學好的,在今后的為人處事方面也會畏手畏腳。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信心呢?筆者認為,首先要給予他們適時的鼓勵,賞識他們,幫助他們挖掘自身的優(yōu)點;其次是要認真傾聽他們的苦惱,與他們交流溝通,做他們生活與學習上的朋友,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最后是了解掌握他們的不同差異,并在教學中區(qū)別對待,即采取差異教學的策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對學生指導的針對性。
高中語文對于學生的升學來說非常重要,也關系到他們將來的社會生活,作為一名教師,有義務,更也有責任為他們營造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在每節(jié)僅有的四十分鐘的課堂內(nèi)做好教育,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傊诮虒W中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需求,深刻認識到學生的不同差異,并根據(jù)他們的需求在教學中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才能建立真正的“適合需要”的課堂。